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以皖南胡村为例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以皖南胡村为例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发展脚步加快。与农民生活改善相伴随的是大量传统民居的消失。而这些旧式的传统民居是长期以来在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相协调下形成的,是适宜于当地的一种民间居住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那么,农村居民为何要拆除这种与地域相适应的,且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呢?究竟是什么促使农村居民选择拆旧建新?其拆除传统民居行为蕴含着怎样的特质与逻辑?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局限于民俗学和建筑学,基于社会学视角,从个体行为出发对此现象的研究极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安徽省绩溪县胡村作为研究地点,以该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访谈全面了解当地民居的特征以及现有民居的构成,分析农村居民出于何种原因拆除传统民居,并立足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分析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的行为逻辑。研究表明:孕育于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的传统建筑有其乡土适应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居建筑风格也发生着改变。传统民居逐渐消失,民居建筑的现代性成分日益增加。胡村现有民居构成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建的民居为主。胡村传统民居拆除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彻底拆除改建新房;部分拆除与新房连用;拆除以“外卖”。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的行为与社会转型中农民的现代性和理性的增强密切相关。拆除传统民居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从经济层面看,城乡关系由区隔到相通,使得城乡各种物质、文化交流频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物资日益丰富,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为拆除传统民居提供了物质条件;传统民居“外卖”的高额利润诱使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从文化层面看,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现代性转变、家庭权威向下的转移、面子文化的驱动以及乡土情结的消解使得农村居民不愿居住传统民居而是选择将其拆除。从社会层面看,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婚姻习俗的变迁都促使农村居民纷纷拆除传统民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本情况
  • 一、胡村基本概况
  • 二、胡村传统民居的特征
  • 第三章 胡村传统民居拆除状况
  • 一、胡村传统民居的消失
  • 二、胡村传统民居的拆除方式
  • 第四章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的经济因素
  • 一、经济条件的改善
  • 二、"外卖"高价的诱惑
  • 第五章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的文化因素
  • 一、消费观念的转变
  • 二、家庭权威的转移
  • 三、面子文化的驱动
  • 四、乡土情结的消解
  • 第六章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的社会因素
  • 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 二、家庭结构的变化
  • 三、婚姻习俗的变迁
  •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
  • 一、简短结论
  • 二、进一步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以皖南胡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