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是有效认识和评价储层,并指导油田(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方法。火山岩油藏因储层分布规律复杂,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难度大而往往开发效果不佳。如何精细刻画该类型油藏分布规律,深刻剖析控制因素是火山岩油藏储层研究的技术核心与瓶颈,更是该类油藏能否成功开发的关键所在。论文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岩性岩相与储层控制机理、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储层成岩演化、裂缝识别与评价、储层综合评价等诸多难点,制定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技术路线。论文以多种动、静态资料为基础,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对火山岩油藏岩性、岩相、孔隙、裂缝、成岩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在精细描述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的同时,对火山岩建造、构造运动、成岩演化等多种控制因素亦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特殊岩性—裂缝性油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论文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得出以下主要成果和结论:①对石炭系火山岩地层建立了“段-喷发旋回-喷发期次-物性单元”火山岩地层划分方案,并对首次提出的“物性单元”进行了岩性岩相、物性、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晚石炭世岛弧火山喷发环境和北西走向深大断裂是形成中~基性火山岩的宏观构造控制因素,决定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分布特征。②研究区由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次火山相共五种火山岩相组成,油藏储层主要发育于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中的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中。③9种原生孔隙和裂缝在五个成岩演化阶段、12种成岩作用改造下,形成了19种原、次生孔隙和裂缝系统,构成了油藏复杂的储集空间和丰富的孔~缝组合方式。溶蚀(解)作用显著地改善了储层的储渗性能。在不整合面与断裂有利外部因素配合下,火山岩不稳定矿物的大量存是溶蚀(解)作用得以发生的重要内部因素,并使得次生溶孔集中发育于裂缝附近。④利用表征储层渗流特征的动态资料与地质静态参数有机结合,确定储层分类参数选取标准,并建立地质~油藏储层综合划分标准。论文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到研究区开发方案编制中,指导了井位设计和井网部署。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同类复杂火山岩油藏的储层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论文得出的结论对于完善、丰富火山岩油藏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成果与创新
  •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概况
  • 2.1 地理位置及区域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2.2.1 区域构造背景
  • 2.2.2 地层发育特征
  • 2.3 研究区构造特征
  • 2.4 储层特征
  • 2.5 油藏特征
  • 2.6 勘探开发历程
  • 3 陆相火山岩地层格架划分与对比
  • 3.1 火山岩地层格架划分的意义和原则
  • 3.2 火山岩地层格架划分与对比方法概述
  • 3.3 火山岩地层格架划分与对比方案探讨
  • 3.3.1 现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分析
  • 3.3.2 陆相火山岩地层格架划分与对比新方法
  • 3.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陆相火山岩地层划分与对比
  • 3.4.1 上石炭统包谷图组地层格架划分与对比
  • 3.4.2 喷发旋回识别与划分
  • 3.4.3 喷发期次划分与对比
  • 3.4.4 物性单元识别与划分
  • 4 火山岩储层宏观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 4.1 基底演化及深大断裂的形成为陆相火山岩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 4.2 盆地构造演化决定了火山岩储层的纵向分布特征
  • 4.3 火山岩储层的形成是成藏要素有机配置的必然结果
  • 5 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5.1 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 5.1.1 火山岩识别方法概述
  • 5.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识别
  • 5.2 火山岩相类型及其特征
  • 5.2.1 火山喷发模式
  • 5.2.2 火山岩相模式
  • 5.2.3 火山岩相类型及相标志
  • 5.2.4 单井相分析
  • 5.2.5 平面相空间展布
  • 5.3 火山岩岩性岩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 5.3.1 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
  • 5.3.2 孔隙结构分类
  • 5.3.3 岩石类型及岩相对储层控制作用
  • 6 油藏裂缝特征及其控制作用
  • 6.1 裂缝发育特征
  • 6.1.1 裂缝类型
  • 6.1.2 裂缝发育特点
  • 6.1.3 裂缝发育期次
  • 6.1.4 裂缝有效性评价
  • 6.2 裂缝识别与评价
  • 6.2.1 裂缝测井响应特征
  • 6.2.2 裂缝测井识别
  • 6.2.3 钻、录井裂缝识别
  • 6.2.4 裂缝发育程度评价
  • 6.3 裂缝平面分布特征
  • 6.3.1 走向分析法
  • 6.3.2 裂缝平面分布特征
  • 6.4 裂缝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7 火山岩油藏储层成岩演化及其控制作用
  • 7.1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阶段划分
  • 7.1.1 储层成岩作用主要类型
  • 7.1.2 储层成岩阶段的划分
  • 7.2 火山岩储层孔隙裂缝演化
  • 7.2.1 火山岩储层孔隙演化
  • 7.2.2 火山岩储层裂缝演化
  • 7.3 溶蚀(解)作用对火山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 7.3.1 次生溶蚀孔隙特征
  • 7.3.2 溶蚀(解)作用发生的内因和外因
  • 8 储层综合评价
  • 8.1 储层基质评价
  • 8.1.1 储层基质物性特征
  • 8.1.2 储层基质含油性特征
  • 8.1.3 储层基质渗流特征
  • 8.2 火山岩油藏储层分类方法与标准
  • 8.2.1 火山岩油藏储层分类参数评价
  • 8.2.2 火山岩油藏储层分类标准
  • 8.3 火山岩油藏储层分类评价与分布要素
  • 8.3.1 火山岩油藏储层分类评价
  • 8.3.2 油藏储层分布要素
  • 9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作者简介
  • 2.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地球物理特征及解释[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4)
    • [2].同煤集团召开新井建设及石炭系延伸项目例会[J]. 山西煤炭 2011(11)
    • [3].地震多属性断裂识别技术在中拐凸起石炭系中的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S2)
    • [4].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J]. 地质通报 2018(01)
    • [5].春光区块石炭系勘探潜力分析[J]. 内江科技 2016(01)
    • [6].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研究[J]. 吐哈油气 2011(03)
    • [7].川东福成寨气田石炭系储层特征[J]. 山东化工 2018(02)
    • [8].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解释中的应用[J]. 地质通报 2010(Z1)
    • [9].准噶尔盆地阜东地区石炭系松喀尔苏组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对比[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7)
    • [10].松辽盆地肇源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热演化史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03)
    • [11].北三台凸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19)
    • [12].中拐石炭系压裂增产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当代化工 2016(10)
    • [13].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资源远景调查主要进展及成果[J]. 中国地质调查 2014(02)
    • [14].石炭系推覆体钻井提速技术应用[J]. 科技信息 2012(35)
    • [15].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后的构造演化、盖层条件与油气信息——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三[J]. 地质通报 2011(06)
    • [16].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气藏勘探进展[J]. 天然气工业 2008(05)
    • [17].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石炭系—早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J]. 地质科学 2012(04)
    • [18].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区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9].准西地区苏13井区石炭系储层发育特征研究[J]. 特种油气藏 2019(01)
    • [20].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储层特征研究[J]. 辽宁化工 2019(03)
    • [21].石炭系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煤田成因类型[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14)
    • [22].石炭系煤层掘进巷道漏顶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J]. 山东煤炭科技 2016(07)
    • [23].宽方位处理技术在春光探区石炭系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0(03)
    • [24].重磁电震井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以西北缘车排子凸起南部石炭系火山岩为例[J]. 新疆地质 2020(02)
    • [25].春光探区东部石炭系连片处理研究与应用[J]. 内江科技 2020(09)
    • [26].银额盆地及周缘石炭系和二叠系沉积之后构造改造初探[J]. 地质通报 2018(01)
    • [27].柴达木盆地城墙沟-石灰沟地区石炭系沉积特征[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01)
    • [28].克拉美丽山前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9].豫西石炭系铝土矿富集成因浅析[J]. 河南科学 2013(08)
    • [30].北三台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地震响应及分布规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标签:;  ;  ;  ;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