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

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

论文摘要

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游猎文化的典型代表。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桦皮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经历了阵痛式的变迁。本文在深入挖掘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形成历史根源的同时,重点对鄂伦春族文化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内在运行机制和探索历程进行理性分析,特别是对变迁后鄂伦春文化模式的反思,创新之处在于探寻现代化背景下保护与传承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进行简单概述,重点阐述鄂伦春人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下所选择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三种独特的文化模式。第二部分,论述了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及表现,重点探讨环境、政策、教育在鄂伦春族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影响。第三部分,论证新文化模式下鄂伦春族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的在于如何在变迁的必然态势下,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本文以清末民初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为切入点,力求在普及少数民族文化常识的同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构建少数民族,特别是东北五小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缘起及主要方法
  • 第二章 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概况
  • 一、鄂伦春族人口及其生存空间
  • (一) 鄂伦春族分布及其人口
  • (二) 鄂伦春族生存环境及特点
  • 二、原始制度下的生存状态
  • (一) 原始生产生活方式
  • (二) 清末民初鄂伦春人的生活困境
  • 三、传统文化的三种模式
  • (一) 狩猎文化
  • (二) 渔猎文化
  • (三) 桦皮文化
  • 第三章 鄂伦春族文化由传统向现代变迁
  • 一、清末民初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断裂
  • (一) 文化危机的内源性与外源性
  • (二) 鄂伦春文化危机的表现
  • 二、鄂伦春族文化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整合
  • (一) 政策变革与文化变迁
  • (二) 文化变迁与教育选择
  • (三) 环境变迁与文化调适
  • 第四章 对鄂伦春文化变迁的理性反思
  • 一、鄂伦春人对新文化模式的适应
  • (一) 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 (二) 新文化模式下的教育发展
  • 二、文化变迁与传统文化传承
  • (一) 文化变迁的必然性
  • (二) 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 (三) 现代化视野下的鄂伦春族文化传承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藏族创新发展的文化模式探析[J]. 贵州民族研究 2018(12)
    • [2].浙江海外华人移民商业行为的文化模式解读[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9(02)
    • [3].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创新文化模式[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21)
    • [4].打造网络慈善运营文化模式[J]. 人民论坛 2019(22)
    • [5].“沉默”在中国文化模式中非文化符号文本的解读[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06)
    • [6].《文化模式》[J]. 当代电力文化 2015(02)
    • [7].构建高校体育管理中的文化模式[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24)
    • [8].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10)
    • [9].高校辅导员文化模式论[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0(05)
    • [10].突破围墙:试论“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的逻辑起点[J]. 新疆社会科学 2018(04)
    • [11].梅花与牡丹:中国文化模式[J]. 金融博览 2013(10)
    • [12].论《文化模式》的理论来源和精神追求[J]. 文学教育(中) 2012(11)
    • [13].文化模式[J]. 群文天地 2011(17)
    • [14].如何选择企业的文化模式[J]. 施工企业管理 2009(02)
    • [15].新时代背景下创客文化模式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应用探析[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06)
    • [16].《文化模式》的研究特点及其现代意义[J]. 文学教育(下) 2018(10)
    • [17].學人寄語[J]. 中国文化 2017(01)
    • [18].文化转型的动力及其机制[J]. 新西部 2017(16)
    • [19].浅析对文化模式的认识[J]. 青年文学家 2019(20)
    • [20].多元文化模式下的中国法治问题[J]. 党政干部参考 2010(07)
    • [21].论当代江苏文化模式的地位和作用[J]. 江南论坛 2012(04)
    • [22].构建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模式探索[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3].略论道德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08)
    • [24].中国文化处于阵痛中[J]. 教书育人 2008(32)
    • [25].淮剧的文化模式探究[J]. 大众文艺 2012(16)
    • [26].汉语话语构建的崇权文化模式[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7].从本尼迪克的“文化模式”理论探究大学文化的人类学范式整合——兼论赛珍珠“土地文化模式”的意义[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9)
    • [28].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模式研究[J]. 北方经贸 2008(02)
    • [29].后危机时代中国文化模式的公共性意蕴——兼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在根据[J]. 科学经济社会 2012(01)
    • [30].文化模式中的宗教[J]. 世界宗教研究 2009(03)

    标签:;  ;  ;  ;  ;  

    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