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名投资中股东资格之认定 ——以张某诉陆某等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纠纷案为例

论隐名投资中股东资格之认定 ——以张某诉陆某等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纠纷案为例

论文摘要

由于我国公司登记采取形式审查,往往出现实际投资人与登记投资人不一致的情形,这就出现了隐名投资者与显名投资者两种不同的投资者身份,二者因股东资格认定问题而对簿公堂的现象时有发生。但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如何认定公司股东资格至今仍有不少疑义。加之我国公司的设立和运作极不规范,审判实践中认定难度较大,各地做法不一,给处理这类纠纷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亟需统一。这几年,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隐名投资中股东资格之认定”这一问题有不少研究,也提出了诸如“形式要件说”、“实质要件说”和“双重标准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理论界和司法实践认识和判定股东资格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本文试图从一个隐名投资中股东资格之认定的典型案例出发,分析上述观点在处理我国司法实践将会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出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办法或观点。本文共分五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本文主题词的表述进行了澄清,也一并归纳了五个产生隐名投资现象的原因。接着,第一部分为案件介绍和争议焦点,提出了本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该如何认定隐名投资中股东的资格问题呢?是认定显名投资人具有公司股东资格还是认定隐名投资人的公司股东资格?抑或有的情况下认定显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而在有的时候认定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这样的认定标准又是什么?第二部分对隐名投资、隐名投资人在概念或法律特征上进行了界定,此外还对显名投资人、挂名股东、干股股东、冒名股东等概念进行了区分。第三部分为提出对策部分,首先介绍我国现行立法中股东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再是介绍在具体认定股东资格上现行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普遍赞成的三种标准:即“形式要件说”、“实质要件说”和“双重标准说”,最后指出上述三种办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二步法”。“二步法”是指,第一步在股东资格的认定问题上,采取一般优先适用形式要件而实质要件个别特殊适用的办法,即一般应认定显名投资人为股东,隐名投资人只有在具备特定条件下才能认定其为股东。第二步通过公司法当中的股东表决权代理制度、民法当中的表见代理制度予以救济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第五部分为本文结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案情介绍及问题提出
  • 1、案情介绍
  • 2、本案争议
  • 3、问题提出
  • 二、本案相关概念界定
  • 1、隐名投资的概念
  • 2、隐名投资的法律特征
  • 3、隐名投资人的概念和特征
  • 4、隐名投资人与相似概念的区别
  • 三、本案股东资格之认定
  • 1、现行立法股东资格应具备的一般要件及其认定原则
  • 2、隐名投资中股东资格的具体认定
  • 四、本案各方主体法律关系的进一步梳理
  • 1、认定隐名投资人张某为股东还是认定显名投资人陆某为股东?
  • 2、本案股权转让协议与增资扩股协议是否有效?
  • 3、假设、验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显名股东法律风险及其应对[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9)
    • [2].实际出资人显名登记的性质[J]. 人民司法 2019(17)
    • [3].有限公司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法律地位刍议[J]. 理论界 2009(03)
    • [4].隐名股东显名化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9)
    • [5].论实际出资人显名权的实现及限制——以有限责任公司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 2015(02)
    • [6].对外投资中显名股东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 法学杂志 2011(10)
    • [7].公司中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论述[J]. 现代国企研究 2016(14)
    • [8].代理显名主义的例外[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9].论反向显名之诉[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09)
    • [10].隐名投资中显名投资人“代为投资”会计核算初探[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6)
    • [11].股权代持协议风险与实际出资人利益保护[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6)
    • [12].论代理中的显名原则及其例外[J]. 政治与法律 2016(01)
    • [13].民事代理之显名主义及其发展[J]. 清华法学 2010(04)
    • [14].隐名出资人与显名出资人权益分配方式探微[J]. 法制博览 2018(08)
    • [15].浅析公司隐名投资的法律问题[J]. 法制与社会 2009(06)
    • [16].公司中隐名投资法律关系探悉[J]. 商场现代化 2008(11)
    • [17].隐名入股容易 显名获利艰难[J]. 法律与生活 2015(08)
    • [18].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问题的法理分析[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02)
    • [19].股权代持中实际出资人显名化困境及出路[J]. 南方金融 2019(12)
    • [20].浅析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人的法律地位[J]. 法制与社会 2014(23)
    • [21].隐名出资的“光”与“影”——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考量[J]. 行政与法 2017(01)
    • [22].股权代持中隐名股东法律风险相关问题探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04)
    • [23].有限公司隐名股东资格确认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4(29)
    • [24].股权代持中权益侵犯问题的法律规制[J]. 时代报告 2018(08)
    • [25].实际出资人符合实质要件时可以请求法院确认成为股东[J]. 山东审判 2014(03)
    • [26].隐名股东法律问题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11)
    • [27].显名股东股权强制执行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J]. 天津法学 2019(04)
    • [28].论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12)
    • [29].债权人申请执行显名股东代持股权的司法考察与法理研究[J]. 海南金融 2018(02)
    • [30].论隐名出资的法律问题[J]. 理论界 2012(03)

    标签:;  ;  ;  

    论隐名投资中股东资格之认定 ——以张某诉陆某等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纠纷案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