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演播厅声环境设计研究

多用途演播厅声环境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着我国的文化娱乐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文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兴建。广播电视事业作为文化娱乐建设的一部分,也迎来了发展的新的契机。在一些大城市,大规模的广播电视基地一座座落成,如北京的CCTV大楼、上海的广播大厦、广州的广播大厦和深圳的广播电视中心等。这些大城市由于经济力量雄厚,都设有独立的音乐厅、歌舞剧院、文艺中心、演播厅等,充分满足群众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然而在我国有五百多个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对于投资巨大的文化建筑,一般只能选择性的建造,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娱乐的多样化要求。因此,演播厅(即大型演播室)和剧场的兼顾问题已经呼之欲出了。同一系统中不同功能组合而成的观演建筑,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多功能观演建筑;不同系统间观演建筑的结合,我们把它称为多用途观演建筑。欲将演播厅与剧场结合到一起,这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多功能,而应当称之为多用途更为恰当(多用途概念由本论文首次提出)。例如多用途体育馆就是体育建筑与文化娱乐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只是通常情况下,也将之称为多功能体育馆,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多功能体育馆了,为了区别对待,我们将它称为多用途体育馆。由于大型演播厅和中小型剧场在空间、体形上有着相似性,在声学要求上有着相当多的一致性,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进行调节,使之结合起来。这样把不同类型、不同系统的观演建筑结合起来,不同于传统的多功能建筑,这就形成了新的建筑综合体----多用途观演建筑。不过本文以演播厅为主,兼顾剧场功能,主要研究多用途演播厅的声环境。通过演播厅和剧场的声学设计指标的研究,提出了多用途演播厅的声学设计指标----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和本底噪声的设计标准。演播厅和剧场结合而成多用途演播厅在国内外还没有研究过,本文对多用途演播厅声环境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多用途演播厅的声学设计标准。多用途概念的提出、多用途演播厅声学设计指标的确定和多用途演播厅声环境设计策略(包括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策略)成为本文的创新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相关概念界定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多用途演播厅功能及声学特性解析
  • 2.1 专业演播厅及剧场功能及声学特性
  • 2.1.1 演播厅功能及声学特性
  • 2.1.2 剧场功能及声学特性
  • 2.1.3 专业演播厅与剧场对比分析
  • 2.2 多用途演播厅的功能及声学特性
  • 2.2.1 多用途演播厅功能
  • 2.2.2 多用途演播厅声学特性
  • 2.3 多用途演播厅声学设计相关基础理论
  • 2.3.1 扩散理论
  • 2.3.2 统计能量分析理论
  • 2.3.3 多用途演播厅音质的主观评价和客观参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用途演播厅的音质设计
  • 3.1 音质设计指标
  • 3.1.1 混响时间
  • 3.1.2 可变混响
  • 3.1.3 声场不均匀度
  • 3.2 声环境设计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 3.2.1 平面形式与声环境
  • 3.2.2 容积与声环境
  • 3.2.3 每座容积与声环境
  • 3.2.4 楼座挑台与声环境
  • 3.3 多用途演播厅音质设计策略
  • 3.3.1 体形选择要点
  • 3.3.2 容积选择要点
  • 3.3.3 观众空间与声学适应性
  • 3.3.4 对特殊部位的处理
  • 3.4 多用途演播厅音质模拟及实测
  • 3.4.1 多用途演播厅模拟
  • 3.4.2 实地测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用途演播厅噪声控制
  • 4.1 多用途演播厅噪声分析
  • 4.1.1 噪声源及传播机理分析
  • 4.1.2 允许噪声级和控制原理
  • 4.1.3 噪声控制技术及方法
  • 4.2 围护结构隔声
  • 4.2.1 墙体隔声
  • 4.2.2 门窗隔声
  • 4.2.3 影响围护结构隔声量的因素
  • 4.3 设备系统消声
  • 4.3.1 空调系统
  • 4.3.2 送风系统
  • 4.4 选址及环境补偿设计减噪
  • 4.4.1 选址
  • 4.4.2 环境补偿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多用途演播厅混响时间实测结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室内低频混响时间特性探讨[J]. 声学技术 2016(05)
    • [2].基于场馆检测方法对混响时间的研究[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7(10)
    • [3].利用可变混响时间空间开展建筑声学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06)
    • [4].某厅堂建筑声学装饰改造[J]. 山西青年 2017(09)
    • [5].人类也拥有回声定位技能[J]. 科学大观园 2017(18)
    • [6].建筑混响时间检测方法研究[J]. 民营科技 2018(07)
    • [7].语音清晰度和平均混响时间在车内声学的应用[J]. 应用声学 2014(06)
    • [8].《本期重点导读》[J]. 电声技术 2015(08)
    • [9].建造优秀影音空间的关键 家庭影院视听空间混响时间控制(上)[J]. 家庭影院技术 2011(11)
    • [10].基于简正波理论的浅海低频混响时间序列仿真[J]. 应用声学 2012(04)
    • [11].吸声与扩散处理是重要手段 家庭影院视听空间混响时间控制(下)[J]. 家庭影院技术 2011(12)
    • [12].浅海混响时间序列的支持向量机预测[J]. 计算机工程 2008(06)
    • [13].存在背景噪声情况下拖拉机驾驶室混响时间测量[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04)
    • [14].车外声源位置引起的车内短时混响时间研究[J]. 上海汽车 2017(11)
    • [15].多功能会议室混响时间设计体会[J]. 电声技术 2011(10)
    • [16].脉冲反向积分法测量广州亚运场馆混响时间[J]. 中国计量 2010(12)
    • [17].混响感的因素分析[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8].高声学要求演播厅混响时间控制装修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 2012(10)
    • [19].浅谈混响时间对音质的影响[J]. 戏剧丛刊 2012(03)
    • [20].混响时间与声源及接收器位置关系研究[J]. 中国测试 2012(05)
    • [21].无顶空间中的响度衰变[J]. 声学技术 2013(S1)
    • [22].房间混响时间与隔声量的测量分析实验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01)
    • [23].影响放映厅语言清晰度的原因及改善办法[J]. 科技风 2009(08)
    • [24].农村镇、县影院前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现代电影技术 2019(12)
    • [25].提高语言清晰度的建声设计——厅堂的“有效混响时间”建声设计(上)[J]. 音响技术 2010(01)
    • [26].浅析室内靶场的吸音设计[J]. 机电信息 2019(33)
    • [27].超大空间超长混响时间 体育场馆的语言清晰度最佳设计——兼述英东游泳馆的语言清晰度设计[J]. 智能建筑 2008(04)
    • [28].演出场所的声学特点分析[J]. 才智 2013(29)
    • [29].电声可调混响技术在多功能剧院中的应用[J]. 电声技术 2017(Z4)
    • [30].体育场馆声频工程设计与应用[J]. 电声技术 2020(05)

    标签:;  ;  ;  ;  

    多用途演播厅声环境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