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基于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珠海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建设环保局519030

摘要: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地位。本研究紧密结合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和预测,全面把握“新时期”的特点和要求,着力针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农村与土壤环境、固废污染防治、海洋环境、环境风险与健康、国际环境保护等领域提出下一个十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思路和重大举措。

关键词: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污染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战略研究日益重视。特别是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对环境保护战略的研究已经获得广泛传播,不少国家已制定出与其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尤为突出,是国际上最早提出国家环境安全战略的国家。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在国家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组织领导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环境保护战略研究项目,包括: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国家环境安全战略研究、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环境保护战略研究、若干重要环境问题发展战略研究等。这些研究工作为新时期开展环境保护战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新时期全球经济、科技发展格局在不断发生变化,将对中国的环境战略产生直接影响,中国的环境战略设计必须在全球发展大趋势、大格局的背景下考虑,面向未来,勇于创新,直面挑战。

1.农村环境现状

2016年中国县级区划总数为1942个,乡镇级区划总数为33270个,行政村总数为599127个。全国城镇、乡村人口数分别为69079、65656万人,占总人El的比重分别为51.27%、48.73%,城镇化率为51.27%,城镇人口第一次大于农村人口数。2011年农业生产总值41988.6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00元。在农业方面,主要农产品产量113905.20万吨,其中,粮食产量57120.85万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2283.22千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5704.24万吨,其中,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的施用量分别为2381.40、819.20、605.10、1895.10万吨,分别占农用化肥施用总量的41.7%、14.4%、10.6%、33.2%。乡镇企业发展方面,2017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其中乡镇第三产业总产值增长12.2%。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农村环保工作,农村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建立农村环保体制机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有所提高,农村环保科技支撑得到加强。在实践上,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在耕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壤环境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环境监测试点等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2012年全国798个村庄的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结果表明,试点村庄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农村饮用水源和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倾向日趋明显。但这些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绝大部分村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人河道,成为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全国约4万个乡镇,大多数没有健全的环保基础设施,60多万个建制村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2.8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2.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随着国内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2.1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

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水体,使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破坏,水体不断污染的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国内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全国许多城市因城市水体污染造成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使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国内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从侧面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全国大约87%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

2.2城市大气质量恶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随着国内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物大体可分为四种,气状污染物、粒状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恶臭物质、全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2016年国内统计的362个城市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其中142个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大气污染情况相对较轻,占统计城市的42.6%,比上年降低了3.4%,低于三级的城市有59个,66.15%的城市颗粒污染物较为严重。三级空气质量的城市有151个,占统计城市数43.6%,比上年增多了10.7%,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额的损失。

2.3固体废物和垃圾增多,城市环境恶劣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正面临着严峻的城市垃圾处理危机。大量的固体废物和垃圾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各种废渣、污泥、残渣、粉尘等通过工业生产和加工排放到环境中,其中废渣所占比例最大。其庞大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其处理的困难性。

3.国内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即合理设置城市污水厂的规模和数量,加强污水管道的管理与建设,使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根据调查,生活污水是水系极其严重的污染源,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根本。污/雨分流是将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置,雨水则可直接排入自然环境的水体,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负荷,实施污雨分流也是污水处置的重要保障措施。

3.2大气污染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整治规划是根据现有的城市大气质量现状具体分析城市大气污染,而后制定污染治理处置方案。按照城市能源结构与交通运输状况制定合理措施,高效快捷的进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3.2.1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

首先,为减少区域内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工厂不宜过分集中分布,规划合理的工业区。其次,通过对废气综合利用把有原料供应关系密切的化工厂放在一起,减少废气排放量,减少燃烧降低大气污染。

3.2.2改进燃煤方式

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煤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型燃料,实施区域集中供热,改广泛的"面源"为比较集中的"点源",减少大气污染,也便于采用整改措施,进行集中治理。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

3.2.3加强城市绿化造林

茂密的树丛不仅有降低风速的作用,还具有涵养水源的功效,大粒灰尘因树丛的阻碍而下降,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大气质量。树叶表面纹理粗糙,凹凸不平,有的能分泌少量粘液和油脂,有的有很多绒毛,因此可以吸附大量飘尘粉尘。已经蒙尘的叶子,经过雨水冲洗后,可继续吸附飘尘粉尘。如此可见,加强城市绿化造林,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空气。

3.3固体废物及垃圾整治措施

处于稳步推进阶段的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划,要注意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区域垃圾的处理处置,填埋场污染降低和加强填埋气体的回收重复利用。

3.3.1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原则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必须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从总体上满足环卫设施安排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整洁卫生和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等功能要求。垃圾的“三化”处理处置,需要注重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每一个环节,使其紧密衔接,完整配套。运用和不断提高“三化”处理的技术,构建现代化的“三化”处理系统,这一切都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3.3.2垃圾处理采用先进处理方法

将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即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并对不同类的垃圾进行量化处理,对可回收物尽可能回收利用,使其资源化,对于有害垃圾,可采取焚烧、填埋、或特殊处理;对于其他垃圾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焚烧或填埋。

3.3.3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发展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使固体废弃物得到二次利用,促进生产循环系统的有效运行。建筑固体废弃物通过合理的回收及分化处置后可获得相当高的再生利用价值,实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促进科技进步,构建合理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结论

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建设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在污染问题处理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城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治理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有计划地、有步骤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连和.城市规划在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8(3).

[2]杨义国.综合保障水资源举措[J].科技资讯.2011(12).

[3]张玉梅.城市大气污染的状况及相应对策[J].黑龙江林业.2002(10).

标签:;  ;  ;  

基于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