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F体外感染人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TNFα的促进作用

HBVF体外感染人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TNFα的促进作用

论文题目: HBVF体外感染人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TNFα的促进作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作者: 王雪萍

导师: 徐德忠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绒毛膜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文献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世界流行性疾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对控制HBV产中和产后母婴传播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对于母亲宫内HBV传播,包括乙肝疫苗在内的现有措施却难以发挥作用。因此,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使用,HBV宫内感染的研究已成为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问题。HBV的宫内感染必须借助胎盘而形成,因此,既往有关HBV宫内传播机制的研究多以此为重点进行在体研究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将实验室结果与现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者认为HBV宫内传播的可能途径之一为“细胞源性”,即HBV感染孕妇的蜕膜细胞后,首先感染胎儿面的绒毛滋养层细胞,然后经过“细胞转移”最后使胎儿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感染,从而最终导致胎儿宫内感染。但对于HBV进入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具体方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如果要验证由在体组织标本研究结果所推论的假设,即HBV宫内感染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其成功感染胎盘屏障的第一层滋养层细胞的基础上,以及深入探讨HBV

论文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和文献回顾

正文

第一部分 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的稳定培养

1.1主要仪器

1.2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1.3方法

1.4结果与讨论

第二部分 HBV体外感染人绒毛膜癌JAR细胞

2.1主要仪器

2.2材料

2.3实验方法

2.4结果

2.5讨论

第三部分 TNFα对HBV体外感染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的促进作用

3.1主要仪器

3.2材料

3.3实验方法

3.4结果

3.5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早期入侵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 何文辉.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相关论文

  • [1].TLR3在人类胎盘HBV感染中作用的研究[D]. 李淑珍.山西医科大学2008
  • [2].HBeAg影响人胎盘滋养层细胞TLR3/4表达效应及其在母婴传播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 资捷.南方医科大学2010
  • [3].激活素A和金属基质蛋白酶在人细胞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和调控[D]. 赵亮.中国医科大学2004
  • [4].膜联蛋白V和Fcγ受体Ⅲ在胎盘的分布及其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D]. 曹宝花.第四军医大学2004
  • [5].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 顾绍庆.复旦大学2004
  • [6].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D]. 邵中军.第四军医大学2005
  • [7].滋养细胞系(HPT-8)的建立和鉴定以及HBV在滋养细胞中分布的胶体金探针示踪研究[D]. 张磊.第四军医大学2006
  • [8].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的初步研究[D]. 白菡.中国医科大学2005
  • [9].乙肝病毒经胎盘感染致宫内传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闫永平.第四军医大学1997
  • [10].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机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王素萍.第四军医大学1999

标签:;  ;  ;  ;  

HBVF体外感染人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TNFα的促进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