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病名研究

《伤寒论》病名研究

论文摘要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并加以总结的观念和方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论治虽有众多优越性,但它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加以提高。因此部分古今医家提出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在此前提下,再斟酌治法和处方可弥补辨证论治存在的一些缺陷。辨病辨证论治理论源于《内经》。在《内经》中有一些以病名作为篇名,并立治病十三方。《伤寒杂病论》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张仲景的本意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这从“辨某某病脉证并治”的篇名就可以看出。《伤寒论》首先以六病命名,再依症状不同辨证,分别使用不同方药治疗。这说明张仲景是先辨病,后辨证,再参合症状的。在以往的研究论著中,对张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阐述较为详细,但对其辨病论治规律挖掘不够。笔者认为如要深入探讨《伤寒论》的病证关系,就有必要对《伤寒论》辨病论治规律的基础性工作--《伤寒论》中的病名进行研究。对《伤寒论》病名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伤寒论》的病证关系,有利于对其辨病辨证规律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病名规范化,也有利于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病”的概念的历史沿革:分析汉字的渊源、字形来了解“疾”、“病”两字的初始含义。从《山海经》、《周礼》、《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肘后备急方》、《诸病源侯论》、《瘟疫论》、《寓意草》以及明清其它有关医著中,发掘“病”的概念、病名发展源流、病与症的关系等问题。《伤寒论》中“病”的字词分析:据笔者统计,《伤寒论》中涉及“病”字的条文共207条。分析“病”字的含义,主要包括病名、病人、泛指疾病、患病(动词)等四个方面。《伤寒论》疾病的命名:《伤寒论》里记载的病名繁多。分析其命名,各有不同的方法,概而言之,多系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特殊临床表现等进行命名。《伤寒论》病名研究:凡属病名,一般应:具备一定的特征和规律;历代沿用,内涵丰富,能体现疾病的特征;和中医学中的症、证能有较大区分度。本文选择奔豚、热入血室、脾约、霍乱、伤寒五个病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病名在发展过程中其内涵的发展变化情况。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论文还附有三个综述。综述一概括了中医病名诊断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医病名诊断存在欠缺和不足,中医某些疾病的概念已不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其完整性和科学内涵也远远落后于辨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综述二概括了病的研究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对比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疾病实质认识的差异。综述三概括了中医病名规范化研究的现状,论述了病名规范的意义、病名规范的原则与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中医病名诊断的研究现状
  • 综述二:病的研究现状
  • 综述三 中医病名规范化研究现状.
  • 1 前言
  • 2 “病”的概念的历史沿革
  • 3 《伤寒论》中“病”的字词分析
  • 4 《伤寒论》疾病的命名
  • 4.1 疾病命名的历史沿革
  • 4.2 《伤寒论》疾病命名法
  • 5 《伤寒论》病名研究
  • 5.1 病名的入选标准
  • 5.2 主要病名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过敏性紫癜皮肤型中医病名考[J]. 国医论坛 2019(05)
    • [2].女性易“肝郁”中药调治好[J].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6(08)
    • [3].老人脾虚有3个表现[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5)
    • [4].心脏病中医病名考——曾学文学术思想一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04)
    • [5].中医病名术语翻译策略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2)
    • [6].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名辨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07)
    • [7].瘿结作为甲状腺结节中医病名的理论探讨[J]. 中医药导报 2015(24)
    • [8].痴呆的中医病名探析[J]. 中医杂志 2014(24)
    • [9].中医病名翻译方法探析[J]. 青年作家 2014(18)
    • [10].中医病名将走向何处?[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6)
    • [11].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病名探讨[J]. 环球中医药 2013(09)
    • [12].从“信、达、雅”看现代疾病的中医病名[J]. 环球中医药 2020(07)
    • [1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源流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3)
    • [14].中医病名是去还是留?——中医外科教学与临床中的一些思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06)
    • [15].脂肪肝中医病名的文献研究[J]. 新疆中医药 2008(06)
    • [16].浊瘀痹——痛风中医病名探讨[J]. 中医杂志 2011(17)
    • [17].中医病名英译规范策略[J]. 中国科技术语 2008(02)
    • [18].论急性胰腺炎“脾心痛”中医病名之疑[J]. 西部中医药 2020(06)
    • [19].功能对等理论关照下的中医病名翻译[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1)
    • [20].桥本甲状腺炎中医病名考——桥本甲状腺炎中医病名辨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7)
    • [21].失眠的中医病名研究[J]. 中医学报 2015(12)
    • [22].痛风中医病名探究[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09)
    • [23].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中医病名病机[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9)
    • [24].69个皮肤病中医病名熟悉度及中西医病名对照认可度调查[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4)
    • [25].“胸痞”病名初探[J]. 浙江中医杂志 2020(10)
    • [26].浅析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01)
    • [27].中医病名英译的“求同存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05)
    • [28].中医脚气病沿革考[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8)
    • [29].糖尿病中医病名渊源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02)
    • [30].范金茹论扩张型心肌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证治[J]. 中医药通报 2019(06)

    标签:;  ;  ;  ;  

    《伤寒论》病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