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MSCT)对肺静脉口径测量及解剖变异研究

多层螺旋CT(MSCT)对肺静脉口径测量及解剖变异研究

论文摘要

前言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大量研究对于起源于肺静脉的房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肺静脉和心房组织连接处的心肌袖的异位兴奋点是心房颤动的主要触发因素之一,临床通过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与心房的电连接可使肺静脉触发性房颤消失。因此在射频消融治疗之前详细地了解肺静脉的解剖和肺静脉与左心房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学检查对正常人群的肺静脉解剖形态进行研究,同时对MSCT与临床已应用及预应用的检测肺静脉形态的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包括肺静脉造影、MRI、ICE等。分析并探讨MSCT在临床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前、后对肺静脉形态进行常规检查的可行性。目的本研究通过多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对正常人体肺静脉各支的开口直径进行测量,并对肺静脉开口数目的变异进行统计及评估。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肺静脉造影对在体肺静脉的影像学反映价值,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定位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临床资料2005年—2006年医大二院就诊患者,因某种原因接受MSCT检查,随机选择经MSCT检查证实无心脏及肺部疾病的正常成年人80例。其中男性56例,平均年龄48±11.2岁;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9.8岁。所有人选患者均无碘剂过敏史,无起搏器安置或人工瓣膜置换,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可屏气20秒。2、方法(1)多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采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SOMATOM Sensation 64)进行扫描及由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①首先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进行肺静脉平扫,自主动脉弓水平至膈下覆盖全心,为肺静脉增强扫描作较精确定位。增强扫描采用团注跟踪触发方法:经肘静脉以2.5-3.5ml/s的流速注入造影剂欧乃派克(给药剂量1.5-2ml/kg),在注射开始4秒后进行同层低剂量跟踪扫描。扫描时间为12-15秒。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肺静脉造影,层厚0.8mm,重建间距0.4mm。螺距根据患者心率自动选择,扫描期间嘱患者屏住呼吸。②将肺静脉横断面CT图像传送至工作站,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采集数据,进行三维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重建,辅助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仿真内窥镜法(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由1—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三维重建及图像分析,充分暴露左房及肺静脉,且事先未获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2)测量及评价:取肺静脉与左心房移行处为测量值,多角度旋转,以最大值为准,作为肺静脉开口直径实测值。同时对肺静脉各支开口数目进行评估。结果1、肺静脉各开口直径左上肺静脉(n=77),最大值26.40mm,最小值12.40mm,平均口径值19.00±5.58mm;左下肺静脉(n=77),最大值20.00mm,最小值10.20mm,平均口径值15.10±0.456mm;右上肺静脉(n=64),最大值26.80mm,最小值11.00mm,平均口径值18.06±5.80mm;右下肺静脉(n=64),最大值21.20mm,最小值10.10mm,平均口径值15.34±4.65mm。同侧上肺静脉开口直径均值均大于下肺静脉(p<0.05),有统计学差异。分别选取性别及年龄作为可能影响因素,计算F值,所得P值均>0.05,认为在年龄及性别两个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2、肺静脉开口变异在所研究的80例样本中,左肺静脉开口变异3例,均为左上、下肺静脉共干;右肺静脉开口变异16例,其中右肺静脉分三支开口于左房的14例,四支开口的2例。左、右肺静脉开口变异率分别为3.75%(3/80)、20.0%(16/80)。右肺静脉开口数目的变异率明显高于左肺静脉开口数目的变异率,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MSCT可对肺静脉各支的开口直径及数目进行较准确检测。2、MSCT可作为房颤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论文目录

  • 一、摘要
  • 中文论著摘要
  • 英文论著摘要
  • 二、英文缩略语
  • 三、论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五、参考文献
  • 六、附录
  • 综述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肺静脉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指数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06)
    • [2].肺静脉开口面积与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02)
    • [3].浅谈64排螺旋CT肺静脉开口处管径测量及变异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48)
    • [4].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及肺静脉开口变化与术后复发的关系[J].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4)
    • [5].多层螺旋CT对肺静脉口径测量及解剖变异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01)
    • [6].DSCT肺静脉成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02)
    • [7].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前后肺静脉形态结构的变化[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04)
    • [8].超声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05)
    • [9].肺静脉和左房内嵴形态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02)
    • [10].多层螺旋CT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06)
    • [11].肺静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肺静脉狭窄[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05)
    • [12].DSCT在肺静脉解剖及变异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03)
    • [13].心房颤动和非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及其毗邻结构形态学的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04)
    • [14].心房颤动肺静脉形态解剖学CT成像的临床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08)
    • [15].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例[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06)
    • [16].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策略[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04)
    • [17].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双极消融治疗房颤[J]. 中国临床医学 2008(02)
    • [18].多层螺旋CT肺静脉成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29)
    • [19].预防、发现和处理心房颤动冷冻消融的并发症[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05)
    • [20].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16)
    • [21].慢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式的研究[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06)
    • [22].64层螺旋CT在肺静脉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8)
    • [23].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形态解剖学的CT成像特点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04)
    • [24].64排螺旋CT在构建左心房与肺静脉形态结构的作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03)
    • [25].64排CT在测量肺静脉口径和显示左心房结构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 2014(26)
    • [26].心脏肺静脉变异1例[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2)
    • [27].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4)

    标签:;  ;  

    多层螺旋CT(MSCT)对肺静脉口径测量及解剖变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