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定量分析论文-戴全,邱海英,孙伟薇,戴海鹏,刘琦

血管定量分析论文-戴全,邱海英,孙伟薇,戴海鹏,刘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定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声检查,叁维,实时,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CTA

血管定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戴全,邱海英,孙伟薇,戴海鹏,刘琦[1](2019)在《实时叁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叁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叁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化壁指数(NWI)及斑块回声强度,根据局部面积狭窄率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CTA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照。结果实时叁维超声VPQ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叁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0.765;实时叁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者间NW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叁维超声VPQ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并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姚易明,叶靖,高慧,郭晓丽,王丽娟[2](2019)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斑块主要成分定量分析对斑块类型的鉴别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的易损性斑块、稳定性斑块主要成分定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并分析41例心绞痛患者(UAP18例、SAP23例)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并将斑块分为UAP易损性斑块(Ⅰ组)、UAP稳定性斑块(Ⅱ组)和SAP稳定性斑块(Ⅲ)。叁组斑块节段内脂质、纤维、钙化的体积及体积百分比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易损性斑块与所有稳定性斑块较好指标的诊断阈值,并计算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共45个斑块进行定量分析研究,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10个、9个、26个斑块。易损性斑块与两组稳定性斑块在脂质(49.3%±4.1%vs 31.8%±6.3%、33.4%±6.9%)和钙化(2.9%±2.7%vs13.0%±11.8%、17.2%±10.8%)百分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百分比易损性斑块高于稳定性斑块,钙化百分比易损性斑块低于稳定性斑块。易损性斑块与UAP稳定性斑块在纤维体积(47.5±14.4vs 74.7±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稳定性斑块在脂质(31.8%±6.3%vs 33.4%±6.9%)和钙化(13.0%±11.8%vs 17.2%±10.8%)百分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易损性斑块各项指标中,脂质百分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较高,为0.994,其对应的脂质体积AUC为0.811,基于脂质百分比ROC曲线判断易损性斑块与稳定性斑块的分界点为44.1%,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100%、88.5%、71.4%、100%。此外,纤维体积和纤维百分比、钙化体积和钙化百分比仅有低或无诊断价值。结论: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可测量冠状动脉斑块主要成分,为临床提供鉴别斑块类型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刘帅,林闽江,许亚飞[3](2019)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定量指标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宁波市李惠利东部医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诊断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51例并进行1年随访,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诊断时冠状动脉CTA指标,包括:斑块总体积(TPV)、钙化/非钙化斑块体积(CPV/NCPV)、病变长度、斑块负荷及餐巾环标志,应用Cox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CTA定量指标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7例(19.67%)患者发生MACE;2组TPV、CPV、NCPV、病变长度、斑块负荷及餐巾环标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V及斑块负荷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P<0.001;OR=1.075,P=0.002);单独应用TPV及斑块负荷预测MACE发生的AUC面积为0.764、0.796,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60,显着优于单独预测(Z=3.376,P=0.001;Z=2.707,P=0.007),且两者联合的敏感性显着优于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中TPV与斑块负荷对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朱彦霖[4](2019)在《应用CT血管及支气管分型与定量分析评估pGGN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CT上的血管与支气管分型及联合定量分析在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样肺腺癌不同浸润程度预测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进一步提高术前对不同浸润程度pGGN样肺腺癌的评估准确性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7例肺内pGGN患者(共180个pGGN病灶)的临床与CT资料。所有pGGN病灶最大径≤3.0cm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按pGGN病灶的浸润程度分3组:即浸润前病变组79个、微浸润腺癌组51个与浸润性腺癌组50个。收集和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病灶位置、大小等指标,根据相关文献将pGGN与血管关系分为3型并量化赋分:Ⅰ型为血管与pGGN无关系或血管从pGGN旁绕行,赋予1分;Ⅱ型为血管在pGGN内走行如常,无增粗、变形等改变,赋予2分;Ⅲ型为血管在pGGN中走行扭曲、扩张、僵直,赋予3分。将pGGN与支气管关系亦分为3型并量化赋分:Ⅰ型为支气管未进入pGGN,赋予1分;Ⅱ型为pGGN内支气管走行正常,赋予2分;Ⅲ型为pGGN内支气管走行扭曲、扩张,赋予3分。同时,将pGGN与血管及支气管关系进行联合分型为5型:Ⅰ型为“无管征”,即血管和支气管均与pGGN无关系或从其旁绕行,赋予2分;Ⅱ型为“正常单管征”,即血管或支气管在pGGN内走行正常,未见增粗、迂曲、僵直或支气管扭曲、扩张,赋予3分;Ⅲ型为“异常单管征”,即血管在pGGN内走行迂曲、僵直、扩张或支气管走行扭曲、扩张,赋予4分;Ⅳ型为“正常双管征”,即血管和支气管在pGGN内正常穿行,赋予4分;Ⅴ型为“异常双管征”,即血管和支气管在pGGN内穿行,仅血管或支气管走行异常时,赋予5分,如血管和支气管均走行异常时,赋予6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pGGN的年龄、病灶大小采用多个独立样本t检验,血管、支气管分型和联合分型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3组不同病理亚型pGGN血管、支气管分型和联合分型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管、支气管分型量化指标和联合量化指标对于不同类型肺腺癌浸润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及常规CT征象比较:本研究叁组间pGGN病灶在性别、数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发生部位上,尽管双肺上叶发生较多,但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大小上,叁组间pGGN病灶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其平均大小分别为:浸润前病变组(0.87cm±0.29cm)、微浸润性腺癌组(1.03cm±0.53cm)、浸润性腺癌组(1.33cm±0.54cm);但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性腺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管及支气管分型比较:(1)血管分型:叁组间pGGN病灶邻近血管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浸润前病变以Ⅰ、Ⅱ型为主(占100%);随浸润程度增加,浸润性病变则以Ⅱ、Ⅲ型为多(占100%)。(2)支气管分型:叁组间pGGN病灶邻近支气管分型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浸润前病变和微浸润性腺癌多为Ⅰ型(分别占94.9%、60.8%);而浸润性肺腺癌以Ⅱ、Ⅲ型为主(相加占78.0%)。(3)联合分型:叁组间pGGN的血管与支气管联合分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浸润前病变以Ⅰ、Ⅱ型多见(占98.7%);随着恶性浸润程度增加,则Ⅲ型以上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其中微浸润性腺癌组占53.0%,浸润性腺癌组占94.0%。3.单独与联合分型及量化赋分比较:在对各组pGGN病灶与邻近血管、支气管单独分型和联合分型的量化赋分比较时,结果显示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两两分组比较时,无论是单独分型还是联合分型量化赋分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4.运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均显示联合分型较支气管分型、血管分型与不同病理类型pGGN更具有相关性;诊断效能ROC比较:联合分型较单独分型的诊断效能更高;在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腺癌组的血管单独分型AUC为0.870,敏感度、特异度为0.615、1.000;支气管分型AUC为0.883,敏感度、特异度为0.825、0.934;联合分型AUC为0.970,敏感度、特异度为0.962、0.976。结论:1.在CT上显示pGGN病灶的常规征象中,病灶的大小有助于不同病理类型或浸润程度肺腺癌的鉴别,通常病灶越大,其浸润程度越高;但对pGGN病灶邻近的血管和支气管征象进行合理分型亦有助于其浸润程度的判定。2.将CT上显示pGGN病灶邻近的血管、支气管进行联合分型并定量赋分分析时,不仅有助于预测pGGN病灶性质和鉴别诊断,而且对pGGN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应用支气管或血管分型;也验证了联合征象分析和综合诊断思维在pGGN诊治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孙秀荣,邓宇傲,陈学琳,芦德,李朝曦[5](2019)在《子宫动脉超声定量分析联合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子宫动脉超声搏动指数(UtA PI)和阻力指数(UtA RI)联合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因子(soluble endoglin,sEng)水平的变化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从深圳市人民医院产检建册的孕妇中遴选符合纳入标准的244例用作研究队列;收集妊娠中期(20~24周)的指端容积血流脉动波形描记信号反射指数(PPG RI)、UtA PI和UtA RI以及PlGF和sEng检测数据。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比较妊娠中期上列指标与PE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244例队列中得到229例有效样本,轻度PE组(14例)和重度PE组(16例)的PPG RI值、UtA PI和UtA RI都大于对照组(199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重度PE组与轻度P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的血清PlGF水平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PE组低于轻度PE组;相反,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的血清sEng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PE组高于轻度PE组。结论 :PPG RI、UtA PI和UtA RI与血清PlGF及sEng水平动态变化趋势与后续子痫前期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春侠[6](2019)在《应用OCTA定量分析特发性CNV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脉络膜新生血管和黄斑区微循环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OCTA定量分析特发性CNV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及对黄斑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CNV患者14例1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前、治疗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进行OCTA (Carl Zeiss Meditec,Inc.)的检查。应用ImageJ测量CNV最大线性直径(GLD)及CNV选择面积(CNV selected area)。结果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显着提高了患者的视力(P<0.05)。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2)

袁小涵,徐怡,祝因苏,朱晓梅,杨蕾[7](2018)在《CT肺小血管定量分析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MSCT测得的肺小血管截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CSA)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胸部平扫的123例COPD组及1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得%CSA(肺小血管截面积<5mm2和5~10mm2分别计为%CSA<5和%CSA5~10)。利用心脏超声测得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以其是否≥36mmHg为标准将COPD组分为有及无肺动脉高压两个亚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ANOVA比较%CSA在COPD组与对照组及COPD两亚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OPD组%CSA与m PAP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的%CSA<5及%CSA5~10均<对照组; COPD合并PAH组的%CSA<5<COPD不合并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269,P <0. 001)。COPD组%CSA<5与m PAP呈负相关(r=-0. 327,P=0. 012)。结论基于MSCT定量测得的%CSA<5在COPD患者合并和不合并PAH组间有显着性差异,可以作为评估COPD患者是否合并PAH的一个指标。(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张晓娇,侯爱洁,罗德锋,栾波[8](2018)在《基于血流储备分数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在中重度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冠状动脉CT(CTA)、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重度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门诊行冠脉CTA筛查40例患者(共52处病变,狭窄为50%~99%)纳入到本项研究,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完成FFR、IVUS、QCA的检测,记录50个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和面积狭窄百分比(%AS)及压力衰减情况。利用线性分析,ROC曲线和Kappa检验进行分析,以FFR为标准评估CTA、IVUS、QCA在中重度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MLD和%DS方面,CTA跟FFR的相关性最强;但对于MLA和%AS,IVUS与FFR的相关性最强,特别在%AS中表现明显。ROC曲线和Kappa检验得出:在MLD和%DS方面,QCA和IVUS、CTA相比准确性最高[ROC AUC:MLD(0.778、0.753、0.728),%DS(0.791、0.725、0.672)],CTA与IVUS、QCA所测得MLD准确度相似;在MLA、%AS中IVUS得准确性最高(ROC AUC:0.74、0.865),其次为CTA(ROC AUC:0.664、0.763)。IVUS在%AS测得的最佳切点46%,CTA测得的最佳切点68%,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度至重度病变中,QCA、CTA和IVUS检测与FFR相关,其中CTA的相关性高。IVUS在MLA和%AS中的相关性和诊断精准度最高。CTA在MLD和%DS中有和QCA及IVUS相似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王妍妍,季莉丽[9](2018)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指标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定量分析对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VTQ及CEUS定量技术检测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健康者,对不同组别及病灶部位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峰加速时间、强度增量、强度速率及消退速率进行比较,并对SWV、CEUS定量参数与MVD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肝癌组SWV、MVD值及强度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肝癌组峰加速时间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强度增量及消退速率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部位SWV、MVD值及强度速率均明显高于病灶周围(P<0.05),病灶部位峰加速时间明显低于病灶周围(P<0.05),强度增量及消退速率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病灶CEUS峰加速时间与MVD存在负相关,CEUS强度速率与MVD值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VTQ指标与CEUS定量分析在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峰加速时间、强度速率与MVD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8年08期)

沈培永,侯金鹏,周志勇,李誉,朱建兵[10](2018)在《CT定量分析对肾脏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肾脏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ccRCC患者和33例mfAML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肾肿瘤病灶实质部分及同侧肾皮质的四期CT值。对比两组病灶的平扫CT值及强化方式的差异,对不同强化模式下两组病灶的叁期增强CT值、绝对强化CT值及相对强化幅度分别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fAML组肿瘤实质平扫CT值较ccRC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当平扫CT值取43HU为阈值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达93.3%。增强扫描后mfAML与ccRCC大部分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85)。"快进快出强化"型及"持续强化"型ccRCC组肿瘤叁期增强CT值、叁期绝对强化CT值及叁期相对强化幅度均高于mf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快进快出型"病灶排泄期相对强化幅度取0.40为阈值、"持续强化"型病灶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取0.40为阈值时,鉴别mfAML组与ccRCC组的敏感度分别达91.5%、100%。结论:平扫时CT值>43HU、"快进快出型"病灶排泄期相对强化幅度、"持续强化"型病灶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0.40诊断肿瘤为mfAML时有较高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8年07期)

血管定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的易损性斑块、稳定性斑块主要成分定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并分析41例心绞痛患者(UAP18例、SAP23例)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并将斑块分为UAP易损性斑块(Ⅰ组)、UAP稳定性斑块(Ⅱ组)和SAP稳定性斑块(Ⅲ)。叁组斑块节段内脂质、纤维、钙化的体积及体积百分比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易损性斑块与所有稳定性斑块较好指标的诊断阈值,并计算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共45个斑块进行定量分析研究,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10个、9个、26个斑块。易损性斑块与两组稳定性斑块在脂质(49.3%±4.1%vs 31.8%±6.3%、33.4%±6.9%)和钙化(2.9%±2.7%vs13.0%±11.8%、17.2%±10.8%)百分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百分比易损性斑块高于稳定性斑块,钙化百分比易损性斑块低于稳定性斑块。易损性斑块与UAP稳定性斑块在纤维体积(47.5±14.4vs 74.7±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稳定性斑块在脂质(31.8%±6.3%vs 33.4%±6.9%)和钙化(13.0%±11.8%vs 17.2%±10.8%)百分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易损性斑块各项指标中,脂质百分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较高,为0.994,其对应的脂质体积AUC为0.811,基于脂质百分比ROC曲线判断易损性斑块与稳定性斑块的分界点为44.1%,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100%、88.5%、71.4%、100%。此外,纤维体积和纤维百分比、钙化体积和钙化百分比仅有低或无诊断价值。结论: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可测量冠状动脉斑块主要成分,为临床提供鉴别斑块类型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定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戴全,邱海英,孙伟薇,戴海鹏,刘琦.实时叁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2].姚易明,叶靖,高慧,郭晓丽,王丽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斑块主要成分定量分析对斑块类型的鉴别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9

[3].刘帅,林闽江,许亚飞.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9

[4].朱彦霖.应用CT血管及支气管分型与定量分析评估pGGN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临床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

[5].孙秀荣,邓宇傲,陈学琳,芦德,李朝曦.子宫动脉超声定量分析联合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6].张春侠.应用OCTA定量分析特发性CNV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脉络膜新生血管和黄斑区微循环的改变[C].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9

[7].袁小涵,徐怡,祝因苏,朱晓梅,杨蕾.CT肺小血管定量分析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

[8].张晓娇,侯爱洁,罗德锋,栾波.基于血流储备分数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在中重度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

[9].王妍妍,季莉丽.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J].肝脏.2018

[10].沈培永,侯金鹏,周志勇,李誉,朱建兵.CT定量分析对肾脏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8

标签:;  ;  ;  ;  ;  

血管定量分析论文-戴全,邱海英,孙伟薇,戴海鹏,刘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