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

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

论文摘要

近代浙江农村在西方殖民势力的压力下,经历了剧烈的变动,农村经济日益衰退,社会危机日渐深重,农民离村加剧。农村人口素质低下,表现为“贫”、“愚”、“弱”、“私”。乡村教育的创生与发展,既是对农村问题的应对之举,又是受西力冲击、承担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成为浙江早期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乡村职业教育、乡村民众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的关系。第一部分阐述近代浙江农村人口素质之状况。通过分析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结构及职业结构,揭示近代浙江农村人口素质状况表现为:食物营养不良、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较低,受过教育的人口比例少,且文化程度以初级为主;农民流离失所比例不断上升,农村社会日益贫穷。这样的人口素质状况,客观上要求重建适应乡村生活的教育,推动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实现农村社会的改造。第二部分考察近代浙江乡村职业教育。从清末和民国两个阶段探索近代浙江农业技术教育创生和发展,其中专列一节论述近代浙江蚕桑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多的农民能接受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提升了农村人口素质,推动了农业技术改良,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窘困的生活。它的意义不仅在职业领域的改造,也是近代农村人口转型的动力之一。第三部分探讨近代浙江乡村民众教育。虽遭遇种种困境,但乡村民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识字率、提升了乡农的文化水平、增长了农业生产技术、充实了生活、扶植了乡村社会生存,对提高农村人口总体素质是有益的。第四部分总结近代浙江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的互动关系:农村人口变迁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程度、速度与内容;近代乡村教育虽规模有限,但其发展改善了农村人口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农村人口的现代转型。结语部分揭示近代浙江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的互动关系的现实意义。以认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为基础,增强教育的实用性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概念界定
  • 1. 乡村
  • 2. 乡村教育
  • 3. 人口
  • 4. 人口变迁
  • (三) 文献综述
  • 1. 乡村教育研究
  • 2. 人口变迁研究
  • 3. 教育与人口关系之研究
  • (四) 研究的意义
  • (五) 研究内容
  • (六) 研究方法
  • 1. 文献法
  • 2. 定量研究
  • 一、近代浙江农村人口素质之状况
  • (一) 近代浙江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概况
  • (二) 浙江农村人口文化结构
  • (三) 浙江农村人口职业结构
  • (四) 小结:乡村教育——农村人口问题解决之要途
  • 二、近代浙江乡村职业教育
  • (一) 近代浙江农业技术教育
  • 1. 清末农业技术教育的创生
  • 2. 民国时期浙江农业技术教育
  • (二) 近代浙江蚕桑教育
  • 1. 清末浙江蚕桑学校
  • 2. 民国时期浙江蚕桑教育
  • (三) 小结:乡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口素质
  • 三、近代浙江乡村民众教育
  • (一) 浙江乡村民众教育概况
  • 1. 清季浙省乡村民众教育
  • 2. 民初浙省乡村民众教育
  • 3. 国民政府时期浙江乡村民众教育
  • (二) 乡村民众教育与农村人口
  • 四、近代浙江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
  • (一) 农村人口变迁对乡村教育的影响
  • (二) 乡村教育对农村人口变迁的推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状写深圳市人口变迁图景的力作——读王世巍《深圳市人口变迁研究》[J]. 深圳社会科学 2019(01)
    • [2].中国人口变迁曲线研究——基于公元前340年—公元2014年的数据[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3].甘肃贫困区农村人口变迁问题初步研究[J]. 甘肃科技纵横 2015(07)
    • [4].渤海国人口变迁与民族特性初探[J]. 北方文物 2017(01)
    • [5].农村人口变迁对农业家庭经营的影响与法律对策[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 [6].深圳市人口变迁的背景和动因[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9(05)
    • [7].沦陷时期南京的人口变迁和市民生活[J]. 南京社会科学 2014(10)
    • [8].近代德国国内人口变迁析论[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09)
    • [9].家族人口变迁调查研究[J]. 地理教育 2010(03)
    • [10].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回族人口变迁[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9(04)
    • [11].关中城市群人口变迁带来的住房需求预测[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7(08)
    • [12].师大新书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13].温州历史人口变迁趣谈[J]. 温州人 2016(05)
    • [14].租借地城市初期发展中的人口变迁及其影响——以1891-1949年的青岛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5].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变迁与粮食安全研究[J]. 西部皮革 2016(10)
    • [16].深圳市人口变迁对扩大需求的积极意义[J]. 特区经济 2013(07)
    • [17].抗战时期贵州人口变迁对社会的影响[J]. 贵州文史丛刊 2009(03)
    • [18].对准格尔旗阳湾遗址布局的初步分析[J]. 草原文物 2017(01)
    • [19].哈尔滨波兰侨民人口变迁探究[J]. 西伯利亚研究 2020(05)
    • [20].人口变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模型进展[J]. 大理学院学报 2009(11)
    • [21].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老龄化挑战:文献与政策研究综述[J]. 宏观质量研究 2019(02)
    • [22].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人口变迁研究综述[J]. 铜陵学院学报 2012(04)
    • [23].安徽农村人口变迁的状况、挑战及对策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 [24].达斡尔族人口变迁与民族发展[J]. 北冰洋研究 2020(01)
    • [25].西班牙的老龄化使服兵役的年轻人锐减[J]. 科学大观园 2020(21)
    • [26].人口变迁、人口替代与大国实力兴衰[J]. 探索与争鸣 2013(05)
    • [27].江苏农村人口规模变迁特征及影响[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08)
    • [28].总结人口发展规律,推动社保制度改革——“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人口科学 2019(05)
    • [29].石景山的魅力——从数据看一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口变迁[J]. 数据 2012(04)
    • [30].长三角城镇密集地区人口变迁的时空特征及其动力机制探讨[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