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憩街区研究 ——以新天地、多伦路和七宝老街为例

上海游憩街区研究 ——以新天地、多伦路和七宝老街为例

论文摘要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都市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游憩街区正逐渐成为城市旅游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和居民休闲、游憩活动的中心地,成为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调研上海游憩街区的背景。通过对上海大量游憩街区的详细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尝试性的从时间的角度、从演进路径两个方面梳理上海游憩街区的发展历史;从业态和发展程度对上海游憩街区进行分类;并简要归纳总结上海游憩题街区的特点。其次,剖析上海游憩街区的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实证分析上海游憩街区区域结构和主要空间结构特征;二是实证阐释上海游憩街区的业态结构及其重要特征,三是实证分析上海游憩街区的经营管理及市场推广的特征;四是通过实例,采用国内旅游、商业部门实际使用的评估方法——计算游憩街区的消费总额,即消费总额=人均消费×年客流量,以此作为参照系数,尝试性地对上海游憩街区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第三,分析上海游憩街区的市场特征。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游憩街区的客源市场进行分析,从而反映游憩街区的旅游市场潜力、知名程度及游客构成情况,同时还能了解各项旅游产品在街区中的比例,最终反映整个游憩街区业态结构的合理程度,也为上海游憩街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总结上海游憩街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展望。通过对游憩街区背景、结构、市场进行分析后,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上海游憩街区整体的发展态势,提出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保持上海游憩街区的健康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旅游发展的大环境
  • 1.1.2 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
  • 1.1.3 上海城市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价
  • 1.3.4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框架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上海游憩街区的背景分析
  • 2.1 上海游憩街区的发展历史
  • 2.1.1 时间角度
  • 2.1.2 演进路径
  • 2.2 上海游憩街区的类型
  • 2.2.1 从业态构成划分
  • 2.2.2 从发展程度划分
  • 2.3 上海游憩街区的功能
  • 2.3.1 休闲娱乐功能
  • 2.3.2 观光游览功能
  • 2.3.3 产业集聚功能
  • 2.4 上海游憩街区的特点
  • 2.4.1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 2.4.2 八方会聚、中外交融
  • 2.4.3 主题鲜明、功能多样
  • 第三章 上海游憩街区的结构分析
  • 3.1 上海游憩街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 3.1.1 宏观角度
  • 3.1.2 微观角度
  • 3.2 上海游憩街区的业态结构分析
  • 3.2.1 游憩街区商业网点的分类
  • 3.2.2 样本选取
  • 3.2.3 样本数据分析
  • 3.3 上海游憩街区的管理结构分析
  • 3.3.1 市场定位
  • 3.3.2 市场推广
  • 3.3.3 经营管理
  • 3.3.4 管理实例
  • 3.4 上海游憩街区的价值结构分析
  • 3.4.1 游憩价值评估概念
  • 3.4.2 上海游憩街区游憩价值评估
  • 第四章 上海游憩街区的市场分析
  • 4.1 样本选取
  • 4.2 上海游憩街区客源结构分析
  • 4.2.1 客源空间结构
  • 4.2.2 客源性别与年龄结构
  • 4.2.3 客源职业与收入结构
  • 4.2.4 客源组织结构
  • 4.3 上海游憩街区客源行为分析
  • 4.3.1 目的分析
  • 4.3.2 信息来源
  • 4.3.3 逗留时间与消费分析
  • 4.3.4 游览频率分析
  • 4.3.5 满意度分析
  • 第五章 上海游憩街区的问题、建议与展望
  • 5.1 问题
  • 5.1.1 宏观控制欠缺
  • 5.1.2 交通问题凸现
  • 5.1.3 公共空间不足
  • 5.2 上海游憩街区发展的建议
  • 5.2.1 空间布局合理化
  • 5.2.2 加强政策引导
  • 5.2.3 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主题式开发
  • 5.2.4 挖掘自身特色,准确市场定位
  • 5.2.5 丰富游憩内容,开发主题产品,开展主题营销
  • 5.2.6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游憩、旅游的环境质量
  • 5.2.7 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交通问题
  • 5.2.8 全力打造公共空间的游憩、旅游氛围
  • 5.2.9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旅游开发
  • 5.3 展望
  • 附录
  • 图表索引
  • 上海游憩街区调查问卷(新天地为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街区更新助推北京核心区城市发展转型[J]. 北京规划建设 2019(S2)
    • [2].开远滇越铁路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J]. 城市建筑 2019(23)
    • [3].基于城市感知下的历史街区特色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9(11)
    • [4].街区热环境系统及其分层评价[J]. 建筑科学 2019(12)
    • [5].推行“街区制”的困境与策略研究——以达州市西外地区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23)
    • [6].后改造语境下历史街区地域记忆的再现——以湘潭窑湾历史街区改造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24)
    • [7].基于记忆诠释的公共空间营造——以于城粮站街区改造设计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9(11)
    • [8].街区制发展历程中的街区形态演变与街区适宜尺度探讨[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11)
    • [9].长春市街区制住宅小区景观植物空间布局研究[J]. 北方建筑 2019(06)
    • [10].空间句法视角下城市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合川文峰古街片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1].低碳出行导向的居住街区适宜尺度研究[J]. 居舍 2019(36)
    • [12].老树发新枝:东四南历史街区的创新治理与更新——访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J]. 建筑技艺 2019(11)
    • [13].街区更新“4+1”工作法的探索——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街区规划为例[J]. 建筑技艺 2019(11)
    • [14].基于多目标要素的小街区总体城市设计——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J]. 四川建筑 2019(06)
    • [15].城市双修导向的非典型性历史街区更新对策探索——桐庐开元街的实践[J]. 小城镇建设 2019(12)
    • [16].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修补策略研究——以寿县古城报恩寺前街区设计为例[J]. 城市住宅 2019(12)
    • [17].共享经济视角下开放街区的公共空间利用模式研究[J]. 城市住宅 2019(12)
    • [18].重焕新生——公共艺术介入老旧街区空间[J]. 雕塑 2019(06)
    • [19].古街区氛围的探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1)
    • [20].文旅街区项目投资要点研究[J]. 绿色建筑 2019(04)
    • [21].考虑街区尺寸的应急救援路径选择仿真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01)
    • [22].基于低影响开发分析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更新——以武汉里分为例[J]. 中外建筑 2019(12)
    • [23].青岛大鲍岛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永春里众创空间改造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35)
    • [24].基于“开放街区”理念的城市设计实践——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州片区)统建区设计[J]. 建筑技艺 2020(01)
    • [25].历史街区适应性评价与策略研究综述[J]. 建筑与文化 2020(02)
    • [26].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J]. 现代园艺 2020(02)
    • [27].多元文化融合下的田庄台镇历史街区改造[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8].从“感知”到“量化”绵阳1958工业历史街区空间解读与更新研究[J]. 特区经济 2020(02)
    • [29].城市修补理念下传统产业街区的更新和保护——以邯郸市彭城镇磁州窑坊更新为例[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0].以轨道建设带动的街区式老城更新规划探索——以宁波七塔寺街区为例[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22)

    标签:;  ;  ;  ;  ;  

    上海游憩街区研究 ——以新天地、多伦路和七宝老街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