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紫斑病种子健康检测和杀菌剂处理种子效果初步研究

大豆紫斑病种子健康检测和杀菌剂处理种子效果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通过直接观察、解剖培养和显微观察、定量四唑染色(TTCH)、高效液相色谱(HPLC)、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ESEM-EDAX)、隔离种植、毒力测定、种子处理效果检测等方法,研究了紫斑病菌在大豆种子上的寄藏部位、紫斑病对大豆种子的影响、大豆种子传病行为以及药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处理种子的防治效果等问题,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结果: 1、紫斑病菌主要存在于大豆种子外表皮与中层之间,大豆胚中未能检测到病原菌的存在。 2、随着种子受害程度的增加,种子活力逐渐降低,有活力种子百分率和吸光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01X+0.9812,相关系数为0.9294。HPLC方法在受害大豆表皮中检测到尾孢毒素,而在胚中未检测到该毒素的存在;受害种子表皮中毒素的含量随着受害级别的增加而迅速提高,3级和4级大豆紫斑粒表皮中毒素含量丰富,分别达到65和294μg/mg大豆表皮。通过ESEM-EDAX方法在供试大豆中共检测到10种元素,大豆种子受害后元素种类减少,在大豆种皮受害部位的化学元素为C、O、K、Ca,胚中受害部位为C、O、K、Mg,其他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降至检测水平以下;与健康种子相比,受害大豆中C、K元素含量降低,O元素含量增加。初步结论:大豆感染紫斑病后,种子活力和单位大豆表皮中的尾孢毒素含量随着种子受害程度的增加而分别降低和提高;种子受害后化学元素元素种类和含量改变。 3、田间跟踪观测大豆紫斑病通过种子传播的行为结果表明,按照1:4比例播种病、健种子混合样本,发芽势和出苗率分别为64.50%和91.25%,与健康种子对照无明显影响;病、健混合样本获得的植株子叶、幼根、茎、叶片、豆荚在发育过程中均能观察到典型的发病症状,在部分显症组织中检测到紫斑病菌的存在;病、健混合样本收获后的子粒中紫斑病粒率与播种时相比增加了169%,达到54.8%,明显高于健康种子样本收获的病粒率;收获发病植株后的土壤中监测到大豆紫斑病病原菌的存在,达到21.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样本。证实种子带菌是大豆紫斑病的初侵染来源,该病可以通过种子传播,造成土壤带菌。 4、从7种杀菌剂中筛选到4种可以应用于种子处理,它们是多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恶霉灵,其EC50分别为0.0612、8.6284、11.4859、13.6347μg/ml;100kg大豆种子适宜的施用药剂量的范围分别是100-500、250-500、280-350、100-2000g有效成分。在此范围内,进行种子处理的消毒效果显著,对种子安全,并且对大豆的发芽出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豆主要子粒病害
  • 1.2 大豆紫斑病危害及病原学研究
  • 1.2.1 发生与危害
  • 1.2.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学
  • 1.2.3 尾孢毒素产生与功能
  • 1.2.4 尾孢毒素的基因调控
  • 1.3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选题背景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紫斑病菌在大豆种子中的寄藏部位检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与设备
  • 2.1.2 种子干检
  • 2.1.3 滤纸法
  • 2.1.4 解剖分离培养法
  • 2.1.5 组织显微观察法
  • 2.1.6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种子直接检测
  • 2.2.2 滤纸法检测种子带菌率
  • 2.2.3 解剖分离培养法
  • 2.2.4 显微观察大豆种子不同部位病原菌的分布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紫斑病对大豆种子活力和化学元素组成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TTCH检测种子活力
  • 3.2.2.HPLC法检测cercosporin
  • 3.2.3 ESEM-EDAX法检测元素的变化
  • 3.2 结论与讨论
  • 3.2.1 结论
  • 3.2.2 讨论
  • 第四章 大豆紫斑病种子传病实证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大豆
  • 4.1.2 健康种子和病健混合种子样品的准备
  • 4.1.3 试验选址、播种与管理
  • 4.1.4 调查记录指标
  • 4.1.5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大豆种子发芽和出苗率调查
  • 4.2.2 病原菌在植株上的扩展
  • 4.2.3 采收后大豆子粒发病率
  • 4.2.4 收获后隔离种植微区土壤中菊池尾孢带菌量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种子处理防治大豆紫斑病药剂筛选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材料
  • 5.1.1.1 供试病菌
  • 5.1.1.2 供试大豆
  • 5.1.1.3 供试培养基
  • 5.1.1.4 供试药剂
  • 5.1.1.5 供试仪器
  • 5.1.2 试验方法
  • 5.1.2.1 药剂梯度溶液的配制和含药培养基的制作
  • 5.1.2.2 药剂对大豆紫斑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检测
  • 5.1.2.3 药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显微观察
  • 5.1.2.4 药剂处理种子消毒效果室内检测
  • 5.1.2.5 药剂处理种子效果温室检测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药剂对大豆紫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 5.2.2 药剂对大豆紫斑病菌的毒力
  • 5.2.3 药剂抑制紫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显微观察
  • 5.2.3 药剂处理种子室内消毒效果检测
  • 5.2.4 药剂处理种子防治效果温室检测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6.1 总结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褪黑素浸种对盐碱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06)
    • [2].黄淮南部地区大豆种子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中国种业 2020(04)
    • [3].大豆种子分泌物中蛋白质鉴定及其对大豆疫霉的趋化作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4].不同外源性试剂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02)
    • [5].大豆种子耐储藏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5)
    • [6].大豆种子主要病害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J]. 农业工程技术 2018(32)
    • [7].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1)
    • [8].大豆种子贮藏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1)
    • [9].湖北省大豆区试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方法的探讨[J]. 大豆科技 2019(01)
    • [10].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分析[J]. 种子科技 2018(06)
    • [11].高压静电处理对大豆种子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 种子 2017(02)
    • [12].中科院植物所发现大豆种子大小变异调控与进化机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5)
    • [13].大豆种子储藏技术措施[J]. 民营科技 2017(08)
    • [14].大豆种子综合储藏技术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7)
    • [15].大豆种子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1)
    • [16].大豆种子醇溶蛋白的提取及SDS-PAGE分析[J]. 种子 2015(11)
    • [17].大豆种子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1)
    • [18].提高大豆种子繁育质量的几点措施[J]. 种子世界 2016(08)
    • [19].大豆种子的选择及播种方法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6(12)
    • [20].大豆种子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3)
    • [21].大豆种子的贮藏方法[J]. 现代畜牧科技 2015(01)
    • [22].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及矿质元素变化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5(06)
    • [23].探析大豆种子贮藏技术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3)
    • [24].大豆种子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0)
    • [25].大豆为何具有抗癌作用[J]. 科学养生 2017(01)
    • [26].“闻”受伤杂草味 大豆防病虫害能力强[J]. 中国食品 2017(04)
    • [27].巴西大豆96.5%为转基因品种[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17)
    • [28].大豆种子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21)
    • [29].东北大豆种植技术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1)
    • [30].影响大豆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4)

    标签:;  ;  ;  ;  ;  

    大豆紫斑病种子健康检测和杀菌剂处理种子效果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