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观察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观察

湖南省湘西州民族中医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腹泻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法将患儿平均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根据患儿的腹泻类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汤剂治疗,如湿热型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寒湿型使用藿香正气散治疗,伤食型使用保和丸,肝郁型采用痛泻要方等。所有药材煎煮后加入6%的赤石脂冲调后直肠给药。西药组采用肠粘膜保护荆、静脉补液、抗感染药物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西药组,中药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小儿腹泻通过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疗效明显,辨证论治更符合患儿的病理生理特点。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小儿腹泻;临床疗效

腹泻是一种好发于年幼儿童的常见疾病,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主要因病毒感染、营养供给不平衡、机体防御能力低、饮食因素、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患儿主要表现为泡沫状大便、大便稀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无食欲、脱水等。长期慢性腹泻会导致患儿营养状况低下、贫血、感染增多,给患儿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危害[2]。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主要病因为湿邪导致,外加饮食不洁、情志不舒、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从而引起胃肠道不适,水谷运化无力,遂成泄泻。临床将泄泻分为湿热型、寒湿型、伤食型、脾虚型、肾虚型、肝郁型,根据病型进行分型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提升了患儿的免疫力,达到了让患儿及家长满意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腹泻患儿进行观察,其中男孩50例,女孩40例,年龄6-20个月,平均(12.1±0.8)月。采用随机法将患儿平均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性小。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采用肠粘膜保护剂、静脉补液、抗感染等西医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巴韦林2.5m/kg,4次/d;口服补液盐散20mg/kg/d;思密达3-9/次,3次/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25g/次,2次/d。根据患儿病情选择联合用药方案及治疗时间。

观察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寒湿型使用藿香正气散,具有散寒解表、和胃降逆、行气止呕的功效,组成有:白术、茯苓、半夏各12g,藿香、苏叶、厚朴、陈皮、大腹皮各10g,白芷、生姜片、红枣各6g。葛根黄芩黄连汤主要治疗湿热型泄泻,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保和丸具有消食化滞、醒脾和胃的功效,主要治疗伤食型泄泻,组成有神曲、山楂、连翘、枳壳、香附、茯苓、莱菔子、陈皮、制半夏。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健胃、宣肺利气、和胃的功效,主要治疗脾虚型泄泻,由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扁豆、橘梗、砂仁等多位药材组成。四神丸具有补肾益气、涩肠止泻的功效,主要治疗肾虚型泄泻,由15g补骨脂、吴茱萸,10g五味子、肉豆蔻组成。痛泻要方治疗肝郁型泄泻,组成有陈皮、防风、白芍、白术。所有药材水煎后将药渣过滤取汁50-150ml,加入6%的赤石脂冲调后备用,2岁以下20ml/d,3-6岁30ml/d,7岁以上40-50ml/d。直肠给药前叮嘱患儿排空大便,抬高臀部。肛管插入深度约为10cm左右,药温维持在36-38度。以患儿的耐受度为度,速度不宜过快,输注结束后轻柔患儿腹部5-10min。

1.3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形状正常。有效:患儿大便次数、形状有所改善,腹痛、烦躁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k,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检测处理,以(%)表示,用X2检验,以(P<0.05)有意义。

2结果

根据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说明,中药组治疗效果更优(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小儿腹泻容易引起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受限,而且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率高,与其流质饮食、肠道发育不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4]。中医中将泄泻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湿邪困脾、饮食伤胃、郁怒伤肝、中气下陷、久病体虚,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进行辩证论治,藿香正气散具有散寒解表、祛湿和胃的功效,可以治疗寒湿型泄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升阳止泻、清肠祛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减轻患儿腹痛、身热口渴等湿热症状目。方中葛根具有保护肝脏、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减轻慢性损伤对患儿造成危害,增强肝细胞活性和清除病毒能力。黄芩清肺热、黄连清湿热,联合治疗可以清除上焦、中焦湿邪、热邪,提高抗菌能力。保和丸具有消食化滞的功效,可以加速水谷运化,保护胃肠道。参苓白术散具有补益脾胃、益气养血、渗湿止痛的功效,提高患儿的脾脏功能。对慢性泄泻导致患儿脾肾虚弱、全身无力、肠鸣泄泻症状有改善作用。方中党参为补虚药,配合茯苓:白术可以健脾渗湿、补气宣肺。四神丸具有补肾止泻的功效,补足肾气的功效。肉豆蔻归于脾胃经,具有温阳补肾、开胃消食、散寒止呕的功效,可以帮助消化食物,维持正常的水谷运化改善久泻、腹痛、呕吐症状。痛泻要方具有疏肝解郁、温中扶脾、行气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患儿烦躁、疼痛症状。方中防风具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患儿盗汗、全身乏力症状。白芍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白术健脾和胃、燥湿,可以提高患儿脾胃功能,改善腹泻症状。各药材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脾胃功能,保护胃肠道。中药汤剂治疗腹泻的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有利于对患儿进行全面治疗,配合赤石脂生肌止涩,对久泻久痢疗效明显。经直肠给药可以迅速起效,无需肝脏代谢,保证药效的同降低了药物对胃肠道的残留药物损伤[5]。婴幼儿对药物及治疗方法的要求性高,操作方便,对抗拒口服用药的患儿实用性强。直肠滴入治疗保证了药物吸收利用度,副作用少,减轻了患儿的不适感,提高了治疗效果[6]。

本文对90例腹泻患儿观察发现,中药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说明相对于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直肠给药的疗效更可靠。中药辨证论治对腹泻类型进行分型论治,提高了治疗效果,在祛除病邪的同时提高患儿的抵抗力,保护胃肠粘膜。直肠给药将药物直接经直肠输送到患儿肛管静脉,使药效直达病灶,操作方便,避免婴儿对长期静脉滴注不耐受、口服药物吸收度低的情况,值得腹泻患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勇.陈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17(1):181-182.

[2]高秀芹.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58例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6,22(23):69-70.

[3]张树忠.赵宏俊.张玉振等.639例住院小儿腹泻治疗现状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223-224.

[4]焦富勇.白涛敏.蔺婧等.小儿腹泻痛治疗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26(7):535-537.

[5]孙新云.小儿简易保留灌肠法的制作与使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12(3):710.

[6]殷海燕.金双歧与蒙脱石散在小儿腹泻中的综合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7,18(10):1918-1919.

标签:;  ;  ;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