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兼业类型分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

农户兼业类型分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户获得了很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户的兼业现象愈加普遍,农村经营户也由于兼业程度不同而相应分化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纯非农户。研究农户兼业分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对正确引导各兼业类型农户生产经营活动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对浙江省富阳市的6个村及12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首先从村庄概况、农户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禀赋、经营情况、土地流转情况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其次对农户兼业类型分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与归纳,最后通过建立4个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对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纯非农户的兼业分化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研究结论主要有两个方面。农户兼业分化特征方面:农户兼业分化的地域间不均衡;兼业农户的经营时间更长;兼业行业层次随兼业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户兼业“离乡就离土”和“离土不离乡”现象显著;兼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农户农业经营规模;兼业程度越高的农户,兼业主体受教育水平越高,也更年轻化等。农户兼业类型分化影响因素方面:对纯农户的形成,土地转入、劳动力平均年龄等7个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劳动力数和村企业数等9个变量有负向影响;对农业兼业户的形成,劳动力平均年龄和劳动力乡镇外就业等4个变量有正向影响,户非劳动力人数等4个变量有负向影响;对非农兼业户的形成,农用地面积和经营林业等6个变量有正向影响,畜禽养殖和村人均集体资产等4个变量有负向影响;对于纯非农户的形成,土地转出和村企业数等6个变量有正向影响,户劳动力数等9个变量有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得到以下启示:地方政府应认真分析当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制定引导农户兼业经营的政策;加强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健康流转;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口的关怀。同时,农户自身要根据农业生产特征来确定兼业计划,提前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经营。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2.1 农业
  • 1.2.2 农户
  • 1.2.3 兼业
  • 1.2.4 兼业类型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主要的创新点
  •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综述
  • 2.1.1 理性小农理论
  • 2.1.2 边际收益理论
  • 2.1.3 比较优势理论
  • 2.1.4 恰亚诺夫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农户兼业研究综述
  • 2.2.2 国内农户兼业分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2.3 理论与文献评述
  • 3 研究设计
  • 3.1 农户兼业类型分化特征分析思路
  • 3.2 农户兼业类型分化影响因素研究框架
  • 3.2.1 理论框架
  • 3.2.2 变量含义解释
  • 3.2.3 相关假设
  • 3.3 分析模型选取
  • 3.3.1 二元Logistic模型选择依据
  • 3.3.2 二元Logistic模型理论基础
  • 4 数据获取与描述分析
  • 4.1 数据获取
  • 4.1.1 调查方案设计
  • 4.1.2 调查方案实施
  • 4.1.3 调查结果
  • 4.2 样本总体情况描述
  • 4.2.1 村庄基本情况
  • 4.2.2 农户特征
  • 4.3 农户兼业分化特征分析
  • 4.4 小结
  • 5 农户兼业类型分化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 5.1 变量描述
  • 5.2 因子分析
  • 5.2.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 5.2.2 因子个数确定
  • 5.2.3 因子负载的计算与因子旋转
  • 5.2.4 矩阵旋转后的因子命名
  • 5.3 农户兼业类型分化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
  • 5.3.1 模型总体评价
  • 5.3.2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 5.3.3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讨论
  • 5.4 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农户调查表
  • 附录2 村庄情况调查表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户兼业条件下农民协会创新与管理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1)
    • [2].新疆地区农牧民兼业增收模式探讨[J]. 新疆财经 2011(05)
    • [3].兼业农民的分化趋势研究[J]. 南方农村 2015(06)
    • [4].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兼业类型转化的影响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6(02)
    • [5].我国台湾地区农户兼业特点及政策环境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1)
    • [6].人力资本对农户农业兼业程度的影响研究——基于福建省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10)
    • [7].兼业农业工人存在及发展研究——基于陕西省中部的实证研究[J]. 西北人口 2011(02)
    • [8].中国转型期的农户兼业问题研究综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9].差异化融资、资源禀赋与农民兼业选择——基于安徽省664份农户调查数据[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5(04)
    • [10].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石柱县的调研数据[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05)
    • [11].承德农户兼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 [12].贫困地区农户兼业经营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以四川省仪陇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4)
    • [13].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原因探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03)
    • [14].不同兼业程度下农户的农地流转愿意与“插花地”的形成[J]. 商 2016(10)
    • [15].日本旅行社的“兼业”现象及其原因分析[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6].农户兼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03)
    • [17].人力资本对农户兼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临沂10个村的问卷调查[J]. 农村经济 2012(09)
    • [18].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胶州市调查数据的分析[J]. 山东经济 2011(06)
    • [19].新时期农户兼业经营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以农业部新疆农区固定观察点农户为例[J]. 北方经济 2009(08)
    • [20].我国保险兼业代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04)
    • [21].贫困地区农户兼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四川仪陇县的调查[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21)
    • [22].正规教育与技能培训对农牧户兼业行为的影响——基于青海农村牧区微观数据的调查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11)
    • [23].农户兼业阶段性分化探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2)
    • [24].辽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兼业经营调查研究——以法库县双台子村为样本[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6(01)
    • [25].农户兼业行为研究——以河南粮食主产县为例[J]. 调研世界 2015(06)
    • [26].农户兼业对安全施肥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种植户的调查[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7(04)
    • [27].地方政府在农户兼业经营中的责任——对安徽阜南县农村居民的调查与思考[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8].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调查分析——基于毕节试验区的实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6)
    • [29].不同兼业水平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09(10)
    • [30].我国农户兼业时间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河南省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08(01)

    标签:;  ;  ;  ;  ;  

    农户兼业类型分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