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类词缀探究

英汉类词缀探究

论文摘要

类词缀是一类介乎于实词素与词缀之间的动态发展中的构词成分,在现代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本文拟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点,结合词汇化理论,对英语和汉语类词缀的语义、构词特征及其生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窥探语法化和词汇化这两种语言演变过程之间暗含的交接关系,以促进普遍语法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以及篇章的组织结构,并提出本文的工作假设。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英汉类词缀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主要介绍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背景。第四章在类典型和语法化理论的框架下阐释英汉类词缀的语义和构词特征。第五章探讨英汉类词缀的生成机制,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解释两种语言类词缀生成路径差异的缘由。第六章在讨论英汉类词缀生成过程中形式和意义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检视语法化和词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七章为结论。通过分析探讨,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认知语言学的类典型范畴理论来看,英汉类词缀是词缀范畴中的非典型成分,既具有典型词缀的部分特征,同时又具有实词素的部分特征。其次,英汉类词缀是由实词素走向典型词缀过程中的不同变异形式所构成的连续统,而这个变异的过程正是语法化过程。在这个连续统中,有些类词缀语法化程度高,近乎于典型词缀;有些语法化程度底,接近于实词素。然而,就总体而言,类词缀语义虚化,并具有一定的粘附作用,构词具有能产性和定位性。但是,不同的类词缀又由于语法化程度的不同,语义虚化度以及对词根或词干的粘附性表现出程度性差异。英语类词缀语法化的结果往往导致新形态的产生,类词缀完全与实词素脱离,最终演变为典型词缀。而在缺少曲折变化的汉语中,类词缀语法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转为词内成分。再者,从语言内部发展的角度看,英汉类词缀的形成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部分实词素因隐喻或转喻而导致自身语义虚化并逐渐演变为类词缀;另一路径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向组配短语和跨层邻接结构分别在水平类比和重新分析的基础上发生词汇化,并促使某一成分固定于前缀或后缀的位置而成为词缀化的来源。但是无论经由何条路径,类推延展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换言之,隐喻、转喻、词汇化和类推延展是英汉类词缀生成的重要机制。隐喻、转喻和词汇化促使新语义或新结构生成,类推延展对这些新语义和新结构进行巩固并进一步推进,导致英汉类词缀的最终形成。在此研究中,本文发现,有大量英语类词缀经由后一条路径发展而来,而汉语则不然。本文认为,这与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类型有关。英语语言形态丰富,基于人类的类比思维,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很容易把实词素作为词缀使用,并在频繁使用中实词素经语法化而最终演变为类词缀或典型词缀。而汉语则是孤立语言,派生词缀本身并不发达,这种类比思维在操汉语人们的认知心理上并不凸显,因此,由此路径生成的汉语类词缀的可能性自然就小。最后,在英汉类词缀的演变过程中,意义和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推动整个结构体的词汇化和词汇单位的语法化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本文的这一发现与王灿龙(2008)的研究成果相吻合。以此为立足点,本文检视了语法化和词汇化之间暗含的交接关系,即语法化中有词汇化,词汇化中也会出现语法化。两者相互补充,互为并存或包含,对此都必须在语言演变的大框架内加以检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Rationale: the Reas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ffixoids
  • 1.2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 1.3 The Scope of this Thesis
  • 1.4 The Working Hypothesis
  •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English Affixoids
  • 2.1.1 Bauer’s Account
  • 2.1.2 Wang Wenbin’s Account
  • 2.1.3 Wu Juyan & Wang Wenbin’s Account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Chinese Affixoids
  • 2.2.1 Shen Mengying’s Account
  • 2.2.2 Wang Hongjun & Fu Li’s Account
  • 2.2.3 Yin Hailiang’s Account
  • 2.2.4 Previous Studies of One Particular Chinese Affixoid
  • 2.3 An Overview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Affixoid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2.4 Summary
  •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 3.1 Grammaticalization
  • 3.2 Lexicalization
  • 3.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tion
  • 3.3.1 Opposite
  • 3.3.2 Parallel
  • 3.4 Summary
  • 4 Semantic and Word-building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ffixoids
  • 4.1 The Prototype Theory and Affixoid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4.2 Grammaticalization and Affixoid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4.3 Seman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ffixoids
  • 4.3.1 Semantic Weakening and Bleaching
  • 4.3.2 Semantic Adhesion
  • 4.4 Word-building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ffixoids
  • 4.4.1 Productivity
  • 4.4.2 Fixed-position
  • 4.5 Summary
  • 5 The Forming Mechanism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ffixoids
  • 5.1 Metaphorization
  • 5.2 Metonymization
  • 5.3 Lexicalization as Fusion
  • 5.3.1 The Fusion of Unidirectional Collocative Phrases
  • 5.3.2 The Fusion of Hierarchical Adjacent Constructions
  • 5.4 Analogy: Analogical Extension
  • 5.5 Summary
  • 6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tion
  • 6.1 Meaning and Form
  • 6.2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tion
  • 6.3 Summary
  • 7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ademic Achievements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网络语言中的类词缀[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2)
    • [2].论“精”的类词缀化现象[J].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9(03)
    • [3].浅议表人的类词缀——“族、奴、家”[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01)
    • [4].从逐渐泛化到成为定位类词缀——看“君”的发展演变[J]. 汉字文化 2017(01)
    • [5].俄语的类词缀浅析[J]. 俄语学习 2015(06)
    • [6].外来构词词缀主观性的认知识解——以类词缀“门”为例[J]. 语言文字应用 2016(02)
    • [7].“家伙”的类词缀用法及“X+家伙”词汇化[J]. 励耘语言学刊 2016(03)
    • [8].类词缀“微”的多角度考察[J]. 青年作家 2015(12)
    • [9].亲属称谓名词类词缀化现象的认知解释[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11)
    • [10].论现代汉语类词缀构词[J]. 海外华文教育 2011(03)
    • [11].“秒”字的类词缀化[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2)
    • [12].汉语类词缀的性质及其教学策略探讨[J]. 汉字文化 2019(19)
    • [13].汉语类词缀“手”的复合词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06)
    • [14].类词缀“货”探析[J]. 汉字文化 2018(10)
    • [15].“狗”的类词缀化研究[J]. 北方文学 2019(09)
    • [16].汉语“类词缀非+X”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5)
    • [17].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化及其逆同化现象[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9)
    • [18].新词语中的类词缀化的倾向[J]. 新余学院学报 2013(02)
    • [19].外源类词缀“门”的类词缀化分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5)
    • [20].现代汉语英源类词缀的认知阐释[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3(02)
    • [21].三字词中的类词缀[J]. 语言文字应用 2008(02)
    • [22].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原型范畴分析——从类词缀的判别标准说起[J]. 汉字文化 2016(03)
    • [23].汉语新类词缀的兴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 现代交际 2013(07)
    • [24].从“X系”看现代汉语“系”的类词缀化[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25].语言接触影响下类词缀的汉化与显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03)
    • [26].基于语料库的英源类词缀语义突显与文化顺涵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 2017(03)
    • [27].“症”的类词缀化及语义泛化[J]. 安康学院学报 2017(05)
    • [28].“哥”字浅说[J]. 语文学刊 2010(20)
    • [29].从词汇学看现代汉语的他源类词缀化[J]. 读书文摘 2014(06)
    • [30].现代汉语中新兴类词缀现象及趋势[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2)

    标签:;  ;  ;  ;  

    英汉类词缀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