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研究

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研究

论文摘要

关中平原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发展区域。关中也是陕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自宋以后,关中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逐渐变得封闭、停滞和保守。1949年以前,关中是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区域,关中现代经济基本上是1949年后中央根据全国战略布局需要,由国家投资兴建的。解放以来,关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总体上这种变迁属于一种计划变迁,变迁的动力不是来自于乡村社会内源性力量,而主要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依靠自上而下的国家政权,在农村强力推行其方针政策时所发动的一系列社会改造和社会变革运动。因此,关中农村变迁,不仅反映了整个关中地区的变迁历程,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缓慢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本文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正是基于上述基本判断而展开的。通过对关中农村55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和发展历程的追溯和分析,作者试图了解,1949年以来由国家自上而下所发动的各项变革,如何在关中农村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下,推动了关中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塑造了关中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55年来关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关中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是什么;国家政策如何在特有的地域文化境遇中得到解释和执行;政治文化和地域性文化、乡村生计、农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相调适的过程;制约关中农村发展的各种因素是什么?等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考察,力图刻画出在特有的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的轨迹,揭示出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的独特品性和重要性。本课题属于农村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史的个案研究。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中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迁的路径选择为切入点,在对关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迁轨迹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了影响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的内部因素、外在环境及动力机制。尤其是在较长的时段中,考察关中农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迁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关中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路径选择,对整个研究得出了五点结论:一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关中农村变迁的主流和基本方向;二是国家政权是推动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的主导型力量;三是关中区域特征和文化传统是影响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的内源性因素;四是关中农村现代化必须选择走适合关中农村特点的发展道路;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乡村建设是关中农村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作者特别提出关中农村现代化必须选择走适合关中农村特点的发展道路,即关中模式的发展道路的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2 论文研究的地域和时间范围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4 基本理论工具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1.7 资料来源
  • 1.8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关中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
  • 2.1 生态环境
  • 2.2 1949 年前的关中农村社会
  • 第三章 关中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变迁
  • 3.1 土地改革
  • 3.2 农业合作化运动
  • 3.3 人民公社时期
  • 3.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 第四章 关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变迁
  • 4.1 农业自然资源及特点
  • 4.2 农业结构的变化
  • 4.3 苹果业的崛起
  • 4.4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五章 关中乡村工业和城乡关系的发展变迁
  • 5.1 1949 年前关中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 5.2 1949-1978 年关中工业发展和城乡关系的变化
  • 5.3 乡村工业的兴起和关中农村城镇化进程
  • 5.4 “一线两带”建设中的关中城乡关系
  • 第六章 关中农耕文化的发展变迁
  • 6.1 文化,农村文化,农耕文化
  • 6.2 关中农耕文化的传统
  • 6.3 改革开放前关中农耕文化的变化
  • 6.4 改革开放后农耕文化的缓慢嬗变
  • 第七章 制约关中农村发展的因素分析
  • 7.1 农村人口快速增长
  • 7.2 农业结构调整的范围有限
  • 7.3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 7.4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低
  • 7.5 农耕文化的阻滞力
  • 第八章 关中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及路径选择
  • 8.1 关中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 8.2 关中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发展建设中的作用[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3)
    • [2].呼吁关注高等教育对农村发展的智力渗透——《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评议[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新农村发展研究院[J]. 中国农村科技 2020(01)
    • [4].农业农村发展中如何以农民为本[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4)
    • [5].新农村发展背景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策略[J]. 山西农经 2020(17)
    • [6].浅析农村发展改革面临的难点[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7)
    • [7].关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J]. 农村工作通讯 2016(24)
    • [8].农业农村发展要实现“两个转变”[J]. 农村工作通讯 2017(07)
    • [9].《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发布[J]. 农村财务会计 2017(08)
    • [10].首届全球农村发展与土地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J]. 地理学报 2017(09)
    • [11].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预备通知[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10)
    • [12].2014—2020年欧盟农村发展项目预先评估及对中国的借鉴[J]. 农业展望 2016(09)
    • [13].云南开展增强农村发展动力能力十大行动[J]. 致富天地 2020(06)
    • [14].教育与农村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J]. 中国教师 2017(15)
    • [1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06)
    • [16].征稿[J]. 中国乡村发现 2017(01)
    • [17].征稿[J]. 中国乡村发现 2016(05)
    • [18].农村发展旅游业的因素及其影响[J]. 山西青年 2017(11)
    • [19].征稿[J]. 中国乡村发现 2017(02)
    • [20].勇于创新 深化改革 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J]. 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2017(03)
    • [21].征稿[J]. 中国乡村发现 2017(03)
    • [22].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是增强内循环能力的关键[J]. 国家治理 2020(34)
    • [23].农业综合开发助力新农村发展[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10)
    • [24].衡水农村发展巨变及经验研究[J]. 山西农经 2019(22)
    • [25].探索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的路径——评《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6)
    • [26].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七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1)
    • [27].新农村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商讯 2020(13)
    • [28].新时代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24)
    • [29].新农村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8)
    • [30].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发展耦合协调时空特征及机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6)

    标签:;  ;  ;  

    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