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美论文-朱菲

认识美论文-朱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识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观察能力,幼儿美术教学,蜡笔画,绘画工具

认识美论文文献综述

朱菲[1](2018)在《多元化示范 引导幼儿认识“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示范教学的方式,促使幼儿掌握正确的美术技能。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绘画动作,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幼儿绘画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尝试用多元化的示范方式,促使幼儿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幼儿更好地进行模仿,从而认识"美"。工具示范,体会基本动作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幼儿展示各种绘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工(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8年36期)

徐云峰[2](2018)在《让孩子和经典手拉手——通过赏析解读经典作品让孩子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经典作品赏析,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随堂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开展专题欣赏为学生拓宽欣赏渠道和欣赏视野,让学生主动去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小学)》期刊2018年07期)

范华[3](2017)在《感受美 认识美 理解美 创造美——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着名的美术教育家苏珊。朗格曾指出:"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技艺训练,而在于审美能力的陶冶。因此,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限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培养有审美鉴赏能力的群众。"学校教育中美术欣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对他们性情的陶冶,情感的丰富以及高尚趣味的养成,都具有其它课程难以替代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7年35期)

杨立娟[4](2016)在《认识美 发展美 创造美——浅谈城乡接合校学生的美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美育的认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是其文化水平的标志,一个国家的审美水平则反映了该国的文明程度。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曾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提出"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可见美(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16年19期)

冉乃彦[5](2016)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认识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说,科学家袁隆平之所以一辈子投身农业,与他小时候的一次审美体验有关。袁隆平回忆道:6岁时,母亲带他去过一次果园。他惊叹"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了"!他后来下定决心——攻读农学专业。过程是这样的:袁隆平6岁那一年,初秋季节,他随母亲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简直是一次(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基教版)》期刊2016年04期)

罗才军[6](2015)在《在无言之美中认识美的存在——读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以为,语文老师是要读点美学书籍的。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疏密有致的课堂节奏、智慧温暖的师生对话,乃至宽厚大气的课堂风格、雄浑圆融的语文哲学……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美学作为重要的支撑。说到近代美学,我们大脑中马上能跳出一连串的名字:宗白华、朱光潜、李泽厚、高尔泰……翻阅资料的时候蓦然发现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朱光潜、宗白华,居然同(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期刊2015年31期)

杜开颜[7](2014)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让养成教育从认识美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有一样东西更加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它往往会影响孩子今后长期的学习进步,影响他未来的人生,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美丽的东西是最能让学生体现和接受的,只要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一种美。(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4年03期)

车闺妹[8](2013)在《学习色彩搭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型:理论知识课。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教材分析: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3年24期)

侯利军[9](2013)在《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美、鉴赏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终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和健康高尚的情操,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颜铭芳[10](2013)在《认识美 欣赏美 感受美——小学美术课程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我们虽然通过不断的实践,但总感觉比较迷茫。我校创始人、着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们要从鉴赏一切,认识一切。"意思是凡是可鉴赏者即可认识,我们要由鉴赏而认识,由认识而鉴赏;要鉴赏未经认识的一切,更要鉴赏既经认识的一切。这句话应用到我们美术欣赏教学上,就可以说(本文来源于《画刊(学校艺术教育)》期刊2013年06期)

认识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术经典作品赏析,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随堂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开展专题欣赏为学生拓宽欣赏渠道和欣赏视野,让学生主动去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识美论文参考文献

[1].朱菲.多元化示范引导幼儿认识“美”[J].科普童话.2018

[2].徐云峰.让孩子和经典手拉手——通过赏析解读经典作品让孩子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J].新课程(小学).2018

[3].范华.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7

[4].杨立娟.认识美发展美创造美——浅谈城乡接合校学生的美育问题[J].基础教育参考.2016

[5].冉乃彦.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认识美[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

[6].罗才军.在无言之美中认识美的存在——读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J].小学语文教学.2015

[7].杜开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让养成教育从认识美开始[J].新课程(中学).2014

[8].车闺妹.学习色彩搭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J].成才之路.2013

[9].侯利军.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J].海峡科学.2013

[10].颜铭芳.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小学美术课程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3

标签:;  ;  ;  ;  

认识美论文-朱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