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国际化策略

19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国际化策略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再度异军突起,逐步进入国际化发展的轨道,其在电影技术手段、电影艺术内容与形式、电影产业规划等方面所进行的尝试性突破,成功实现了文化现代化的普世价值传播。这种“小众”电影发展路径为全球化进程中民族电影突破瓶颈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全球化”与“网络化”是1990年代以来的两大主题。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席卷之下,国别电影(民族电影)创作开始脱离纯粹的艺术影院,进入大规模传播的产业化轨道。这其中好莱坞式的文化产业模式成为电影发展的基本商业范本,也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大众化消费体制。同时,不断发展的网络化信息社会环境,也直接催生了数字化沟通渠道和个人化传播空间,为小众化的长尾电影市场开辟了新的生存与发展路径。本文研究的核心,是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探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相对弱势的国别电影与主流好莱坞消费文化的交互融合,开拓新的国际化路径。针对以往国别电影的战略化研究中人为建构的与好莱坞产品“二元对立”的语境,本文试图通过引入经济学中的“长尾理论”,从小众娱乐产品形成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探寻能够与主流共享市场的特色文化产业路径。因此,这既是一种对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去魅”,也是对民族电影文化产业发展的“互文本”解读。本文将丹麦电影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世界文化经济呈现出大众文化与小领域文化并存的“长尾分布”,丹麦电影与大多数国别电影类似,身处全球电影市场的尾部,自身无法构成热门,而带有强烈个人品位的影像风格还将持续游离于主流之外;二是丹麦电影在保持文化独立性上所体现出的高度自觉意识却标明了多元碎片化的“全球化”的真正含义。本文正文部分的论述共分为四章,由微观向宏观递进,由电影本体的表象向电影工业的实质延伸,以“长尾”发展模式构建丹麦电影国际化的基本路径。第一章系统阐述丹麦电影简化洗练的技术手段为草根电影人打丌电影制作的大门,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实现小众电影的大众传播。丹麦电影的技术标准化策略成为打造“丹麦电影”这一文化商品符号的第一推动力。第二章重点论述民族志书写范式下的造型图谱和视觉情趣:民族志主题类型、特色化人物塑造以及杂糅性表现形式勾勒出“小众对抗热门、业余挑战精英”的艺术策略。第三章深度剖析丹麦电影产业中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的具体形式,探讨产业集群和工业经济组织载体对国别电影形成竞争优势的影响。第四章集中展现了丹麦电影文化及其影响力的国际化传播途径,作为一个拥有先进文化理念和现代化生活态度的发达国家,丹麦通过电影这位“装在铁盒中的大使”实现了价值观形象的输出。未来电影的竞争将从单一的物理空间转向多元的信息空间,而代表小众文化的丹麦电影的崛起,恰恰是“长尾理论”背景下新文化经济学的典型案例。它的成功将为其他身处亚文化范畴的国别电影提供最实用的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丹麦电影简述
  • 二、研究方法阐释
  • 三、论文框架结构
  • 第一章 19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技术策略
  • 第一节 拍摄技术的普及
  • 一、"业余"摄影机与数字摄影
  • 二、"零"调度与街拍
  • 第二节 剪辑技术的净化
  • 一、个人化剪辑革命
  • 二、"三"的模式—重复性剪辑应用
  • 第三节 传播技术的融合
  • 一、网络数字化传播渠道
  • 二、家庭个人化传播空间
  • 三、手机新媒体传播手段
  • 第二章 19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艺术策略
  • 第一节 民族志主题类型
  • 一、街角主题:从阶层对抗到心理探源
  • 二、宗教主题:从克服堕落到找到信仰
  • 第二节 特色化人物塑造
  • 一、生活盛宴的局外人
  • 二、反思型的诱惑者
  • 三、都市漫步者
  • 第三节 杂揉性表现形式
  • 一、陌生化的生活:与戏剧穿越
  • 二、非现实的现实:与小说套嵌
  • 三、虚拟性的参与:与游戏内化
  • 第三章 19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产业策略
  •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中的路径
  • 一、自由灵活的市场运作
  • 二、积极高效的政府培育
  • 第二节 世界市场上的定位
  • 一、针对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策略
  • 二、欧洲电影市场中的文化策略
  • 第四章 19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影响力突破
  • 第一节 价值观形象的输出
  • 一、彰显本土文化资本和人文精神
  • 二、宣扬普世价值理念和人权意识
  • 第二节 文化现代化的标定
  • 一、文化立国
  • 二、文化积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参考影片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融媒体背景下民族电影发展研究[J]. 传媒论坛 2020(09)
    • [2].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民族电影的镜像扫描——个人肖像、民族话语与国家精神[J]. 电影文学 2020(10)
    • [3].关于构建广西民族电影微观史研究的断想[J]. 南方文坛 2020(06)
    • [4].致敬与怀念,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从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谈起[J]. 内蒙古艺术 2018(04)
    • [5].群星致敬内蒙古民族电影——评《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J]. 群言 2019(08)
    • [6].骏马飞驰 光影永驻 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J]. 中国民族 2017(07)
    • [7].云南民族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突破路径[J]. 民族艺术研究 2017(04)
    • [8].民族电影的概念[J]. 电影艺术 2016(01)
    • [9].社会学理论下的“民族电影”[J]. 电影艺术 2016(01)
    • [10].民族电影身份之思——从20世纪90年代欧洲电影危机看当下中国电影[J]. 电影艺术 2016(04)
    • [11].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中国民族电影的本土化和国际化[J]. 理论观察 2015(06)
    • [12].国际电影节对民族电影产业的助推作用——以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为例[J]. 电影评介 2015(19)
    • [13].论影视声音的民族性与区域性[J]. 名家名作 2017(03)
    • [14].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电影的当下处境和文化愿景——以四部民族电影为例[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9)
    • [15].中国“新电影”中的文化构建和身份认同——来自多元“民族电影”讨论下的审视[J]. 电影文学 2017(24)
    • [16].“与国脉相通”的价值坚守——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的思想倾向与文化诉求[J]. 当代电视 2017(12)
    • [17].孟加拉国民族电影的诞生[J]. 世界电影 2016(04)
    • [18].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电影产业研究[J]. 电影文学 2017(19)
    • [19].民族电影:从电影与国家的关系出发[J]. 电影艺术 2016(01)
    • [20].北京民族电影展纪事[J]. 中国民族 2013(04)
    • [21].论后殖民观照下民族电影文化译介[J]. 电影文学 2013(03)
    • [22].民族题材电影的社会生态与文化表达——第四届北京民族电影展影片述评[J]. 艺术评论 2013(05)
    • [23].这一季,“民族电影”看什么?[J]. 中国民族 2012(11)
    • [24].立足民族 放眼世界——“中国民族电影高端论坛”综述[J]. 当代电影 2011(06)
    • [25].中国民族电影述评[J]. 今日民族 2010(02)
    • [26].一座城市与一个国家的民族电影——宁波电影百年高峰论坛专辑[J]. 当代电影 2010(08)
    • [27].“新德国”民族电影的复苏之途[J]. 电影艺术 2008(02)
    • [28].“怪物”、寓言与后民族电影——奉俊昊电影的现实观照、历史溯源及启示意义[J]. 艺术评论 2020(03)
    • [29].对自然应心存敬畏——民族电影《狼图腾》影评[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3)
    • [30].体制·类型·美学——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民族电影[J]. 当代电影 2015(10)

    标签:;  ;  ;  ;  ;  

    19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国际化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