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论文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欧亚板块、印-澳板块以及太平洋板块之间。南海海底扩张停止(15.5Ma, Briais et al., 1993)后的板内火山作用,影响着中国南部、中南半岛、大洋基底和分裂的微大陆片段的广大地区。对南海新生代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南海板内火山作用的深部地幔过程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南海形成演化及含油气盆地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有着深远意义。南海新生代玄武岩K-Ar/Ar-Ar年龄为3.8-7.9Ma,表明为晚中新世以来的岩浆活动产物,与周边地区的碱性火山岩在年龄上的一致性。岩石学特征表明,南海新生代玄武岩的矿物组合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与特征的碱性玄武岩的矿物组合一致。由橄榄石所计算的南海底潜在地幔温度(Tp)平均值为1661℃,暗示南海地区下的地幔可能存在热量异常,为海南地区存在地幔柱的观点提供了证据。单斜辉石富钙、钛,由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的岩浆房深度分别为:碱玄岩岩浆房深度约49km(对应压力为1.46~1.48 GPa);粗面玄武岩岩浆房约25km(对应压力为0.76 GPa);玄武岩岩浆房约15km(对应压力为0.44GPa)。由碱玄岩→粗面玄武岩→玄武岩,平衡温度(K)依次降低:从1535~1498→1429→1369。由斜长石微晶所计算的岩浆喷出地表的温度为989℃。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碱玄岩,有少量的粗面玄武岩和玄武岩,属于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特别是Nb、Ta、Ti、Y等元素均呈现富集现象,Yb、Sc、Sr以及K、U、Th等生热元素相对亏损,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布岩石类似板内OIB微量元素的全球平均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源区存在两个混合端员并具Dupal Pb异常:一个为DMM,位于软流圈或岩石圈地幔中;另一个为EM2源区,可能来自位于核-幔边界处的海南地幔柱而非大陆底岩石圈地幔。研究表明,南半球Dupal异常不存在全球范围内的地区专属性,本区存在的Dupal异常与南半球Dupal异常可能不存在联系。在南海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过程中,海南地幔柱在为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提供所需的热量同时,也在物质上作出了贡献。南海盆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由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以及岩浆在上升期间或者在高位岩浆房中的橄榄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作用所形成,同时还可能发生了堆晶作用。构造环境判别表明,玄武岩浆在上升到地表过程中几乎未受到地壳混染。南海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玄武质岩浆的深部地幔演化过程中,海南地幔柱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入海南岛地幔柱这个概念,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有关南海形成演化的初步的概念性模型:(1)50-32Ma,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碰撞及其所导致的太平洋板块后退的综合效应为南海地区提供了一个伸展环境,此伸展环境为地幔柱物质的上升提供了通道;(2)32-21Ma,当地幔柱柱头到达软流圈时,通过侧向物质流开始同扩张中心发生相互作用,促进了南海的扩张,并在26-24Ma期间发生了洋脊重新就位事件,使扩张中心从原来的18°N附近(即现今西北海盆的中心)调整到15.5°N附近(即现今的东部亚盆);(3)21-15.5Ma,随着地幔柱效应的逐渐增强,热点-洋脊相互作用越来越强烈,在大约21Ma发生了洋脊的再次重新就位事件,诱发了西南海盆的扩张;(4)15.5-现在,由于印澳板块前缘与巽他大陆碰撞,使得南海大约在15.5Ma停止扩张,并沿着南沙海槽及吕宋海沟向菲律宾岛弧及巴拉望地块之下俯冲,而南海热点继续活动,在地表处直到第四纪还有碱性玄武岩喷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南海地质背景及样品来源
  • 2.1 南海地质背景
  • 2.2 样品来源
  • 第三章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K-Ar/Ar-Ar年代学
  • 3.1 样品及实验技术
  • 3.2 定年结果与讨论
  • 3.3 小结
  • 第四章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岩石学特征
  • 4.1 S04-11 站位样品
  • 4.2 S04-12 站位样品
  • 4.3 S04-13 站位样品
  • 4.4 S04-14 站位样品
  • 4.5 S04-16 站位样品
  • 4.6 S05-34A 站位样品
  • 4.7 S08-69 站位样品
  • 4.8 S08-73A 站位样品
  • 4.9 小结
  • 第五章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矿物化学:对南海扩张期后板内火山作用的岩浆过程的指示
  • 5.1 分析技术
  • 5.2 矿物化学
  • 5.3 南海地幔潜在温度及岩浆形成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
  • 5.4 小结
  • 第六章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的主量、微量、Sr-Nd-Pb 同位素研究
  • 6.1 样品分析方法
  • 6.2 主量元素
  • 6.3 微量元素
  • 6.4 稀土元素
  • 6.5 同位素
  • 6.6 岩石成因探讨
  • 6.7 小结
  • 第七章 海南地幔柱与南海形成演化
  • 7.1 洋中脊与热点相互作用评述
  • 7.2 海南地幔柱
  • 7.3 海南岛地幔柱影响下的新的有关南海形成演化的概念性模型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 8.1 结论
  • 8.2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图版说明
  • 矿物代号
  • 图版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