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危险性理论与犯罪人格理论之比较

人身危险性理论与犯罪人格理论之比较

论文摘要

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有着天然的理论渊源联系,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理论(即刑法学中的“人格”理论)都注重犯罪行为背后的犯罪人,但人身危险性是对以行为为中心的客观主义刑法的反思和颠覆,另辟蹊径以行为人为中心和切入点重新构建刑法体系;而犯罪人格理论则是在主观主义刑法遭遇“碰壁”和“冷落”之后,在新旧两大学派激烈争锋中融合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的产物,它以“人格行为”为核心,同时关注行为和行为人的理论。因此,可以说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理论是刑法理论两大学派的对立与融合的一个重要侧影,但甚少有学者从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理论的关系或对比的角度来考察研究。因此,本文意在将目前很多学者都没有深入研究的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细致考察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两者在历史渊源、概念内涵、测量评估的方法以及在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的区别与联系,全方位地、深入对比考察两者的优劣得失。本文行文脉络将采用一主一辅两条线,主线是横向对比考察人身危险性和犯罪人格分别在历史沿革、概念、测量评估方法以及刑法学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四方面上的联系与区别,以此来阐述人身危险性理论和犯罪人格理论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各自优劣得失。此外,行为、人身危险性、(犯罪)人格分别是古典学派、实证学派以及扬弃两学派的折中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因此,本文的另一条辅线是从纵向上考察两大学派在责任论上,从对立之争到逐渐融合的发展轨迹,从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犯罪人格刑法理论对以人身危险性为核心的行为人刑法和行为刑法两者的扬弃和整合。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研究式的论证,我们可以看到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分别所体现的刑法基本立场的不同(行为人刑法与行为人格刑法);人身危险性概念的先天不足与犯罪人格概念的明确性、丰富性与广涵括面性以及犯罪人格与全体刑法学、刑事一体化思想的契合的对比;人身危险性测量评估理论的分散凌乱、司法实践的粗糙“估堆”与犯罪人格的测量评估理论的科学性、专业性,人格调查制度的较强实践操作性的对比,最终得出我们应该突破人身危险性,将犯罪人格概念和理论引入刑法学中的结论。就犯罪人格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笔者主张在定罪上,理论上基本认同犯罪人格的出罪功能,但目前司法实践中不宜过快认定犯罪人格具有出罪功能;在量刑上,提升犯罪人格在刑罚裁量中的地位;在行刑上,用犯罪人格来统帅整个罪犯矫正体系的建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人身危险性理论与犯罪人格理论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历史沿革
  • 一、人身危险性理论背景——关注犯罪行为背后的犯罪人
  • 二、人身危险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节 犯罪人格理论的历史沿革
  • 一、人身危险性理论的进化——犯罪人格理论的产生背景
  • 二、人身危险性的扬弃——“行为人格”与新社会防卫理论
  • 三、刑法学中的人格理论的发展——人格责任论与人格刑法学
  • 第三节 人格刑法观
  • 一、责任的概念
  • 二、责任论的研究路径
  • 三、行为理论——人格行为论与其它行为理论的对比
  • 四、人格刑法观之我见
  • 第二章 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的概念之比较
  • 第一节 人身危险性的概念内涵
  • 一、人身危险性概念的界定
  • 二、我国理论界关于人身危险性概念内涵的争论
  • 第二节 犯罪人格的概念
  • 一、人格的一般概念
  • 二、犯罪人具有特殊的人格特征
  • 三、刑法学中的“人格”——犯罪人格的概念
  • 第三节 相近概念的辨析
  • 一、人身危险性、主观恶性的概念辨析
  • 二、刑法学中的“性格”与犯罪人格的概念比较
  • 第四节 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概念之比较
  • 一、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的不等同性
  • 二、犯罪人格与人身危险性在概念上的区别
  • 第三章 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的测量评估方法之比较
  • 第一节 人身危险性的测量评估方法
  • 一、人身危险性的测量评估方法之理论争议及评析
  • 二、人身危险性的测量评估之实务考察
  • 第二节 犯罪人格的测量评估方法
  • 一、人格的测量评估技术发展现状
  • 二、犯罪人格测量评估技术的运用——人格调查制度之国外考察
  • 三、我国人格调查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三节 犯罪人格与人身危险性的测量评估方法之优劣比较
  • 第四章 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的体系地位之比较
  • 第一节 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之争
  • 一、关于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之争
  • 二、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的各种观点之分析
  • 第二节 犯罪人格与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的地位确定之比较
  • 第三节 犯罪人格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之我见
  • 一、犯罪人格对定罪的影响
  • 二、犯罪人格对刑罚裁量的影响
  • 三、犯罪人格在刑罚执行阶段的地位——统帅整个罪犯矫正体系的建立
  • 第五章 人身危险性与犯罪人格理论之选择
  • 一、工具论与突破论之争
  • 二、理论选择之我见——突破人身危险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智力资本测量评估方法的对比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无砟轨道沉降测量评估关键技术研究[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05)
    • [3].公路施工项目进度执行效果的测量评估及纠偏问题探析[J]. 科技视界 2012(32)
    • [4].LED产品光生物安全测量评估方法探析[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5].铁路客运专线CPⅢ测量评估工作模式探讨[J]. 铁道标准设计 2012(09)
    • [6].国内外孤独的研究现状[J]. 医学综述 2009(15)
    • [7].社会资本在公共政策领域中应用的困境与改进[J]. 桂海论丛 2014(04)
    • [8].网络成瘾测评工具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3)
    • [9].腐败与治理状况的测量评估诊断和预警初探[J]. 公安研究 2009(04)
    • [10].应用生物电阻抗测量评估患者的容量状况[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4(04)
    • [11].音乐疗法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8(02)
    • [12].角膜黏弹性定量测量评估胶原交联处理效果[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4)
    • [13].睡眠不足腰围增大[J]. 山西老年 2019(01)
    • [14].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0)
    • [15].通过CT测量评估心外膜脂肪体积的预测价值:系统性文献回顾[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01)
    • [16].议英语教学中“教学反思”的有效性[J]. 校园英语 2014(19)
    • [17].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3(12)
    • [18].马年春晚的全媒体收视测量实验[J]. 视听界 2014(02)
    • [19].大型精密回转体回转精度设计及测量评估方法[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9(06)
    • [20].空间目标激光瞄准偏差的测量评估方法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13(12)
    • [21].跌倒功效量表用于老年人群跌倒心理信念和行为的评价[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20)
    • [22].公共交通导向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多层次测量评估方法(英文)[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3].广告传播的加分模式[J].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12(07)
    • [24].疼痛评估在护理肿瘤患者工作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0(05)
    • [25].噪声测试系统精度有源-无源联合测量评估方法[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03)
    • [26].房产测量在房产登记中的作用分析[J]. 江西建材 2017(05)
    • [27].浅析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8].网络测量方法及其应用[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9].体脂分布决定NAFLD的消长[J]. 现代医院 2015(09)
    • [30].心源性恶液质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J]. 山东医药 2011(33)

    标签:;  ;  ;  ;  

    人身危险性理论与犯罪人格理论之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