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探讨

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探讨

陈巧茹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五官科广东东莞52377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4月—2011年5月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实施前眼科患者156例,将其做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实施后眼科患者156例,将其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防范措施应用于眼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眼科护理风险发生机率,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眼科患者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护理防范措施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331-02

护理安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其是反映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基础,对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有着重要意义[1]。眼科患者以老年人与儿童居多,是护理风险高发科室,加之眼科疾病特殊性,也增加了眼科临床的护理风险系数,本文通过对眼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分析,旨在探讨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机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09年4月—2013年2月眼科患者312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72例,女84例;年龄在5—81岁,平均年龄为52.4±13.6岁。疾病类型分为:白内障48例;青光眼36例;眼外伤24例;糖尿病眼病21例;炎症2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9例,女87例;年龄在4—78岁,平均年龄为51.6±12.9岁。疾病类型分为:白内障51例;青光眼29例;眼外伤27例;糖尿病眼病23例;炎症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其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1)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第一,患者自身因素:眼科疾病中的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均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使之易出现视物模糊、暗适应力降低等情况,极易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眼科患者常需进入至暗室检查和治疗,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敏感度较差,所以其进入至暗室时,易发生撞伤、碰伤等情况;眼睛手术患者需要长时间包扎眼部,致使患者行动不便,患者长期卧床,特别是老年患者,易引起低血压症状,起床时容易出现晕倒等意外事故;医院禁止患者请假外出,但对于虽有视力障碍,却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的患者,常会私自外出,导致外出意外的发生。第二,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由于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只注重疾病护理,而忽略了潜在法律问题,在护理操作时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执行,易发生护理事故;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没能认真核对,出现发错药、打错针等护理差错;患者注意事项告知不具体:对某些药物使用时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没能清楚告知患者,使患者在使用时,出现过敏、中毒等事件。部分惰性气体注入治疗,患者由于不清楚惰性气体于高空中易引发高眼压症,因此在乘坐飞机时,出现意外事故。(2)防范措施。第一,强化安全管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手拉手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内的环境,指导患者自护能力的练习,加强患者自护能力;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指导其做到:醒后30秒坐起,坐起30秒站立,站立30秒行走[2];对于病情较轻患者,加强管理,规定患者若有必要外出时,必须得到护士长的批准,在有陪护的情况下才可离院;眼科病房与走廊的地面设防滑设施,并保持没有障碍物。第二,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采用小组讲课、相互讨论、专题报告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特别是开展的新技术,要做到医护同步[3]。第三,加强暗示管理:当患者进出暗室时,要由医护人员扶持,并开启照明灯,暗室内的仪器要摆放合理,避免患者撞伤或碰伤。第四,加强护理人员操作管理:护理人员有告知患者的义务,对于术后患者应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逐项讲明,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清楚告知患者,由护士长采取查房询问方式,监督护理人员执行情况;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要严格按照三查八对制度完成,发放口服药时,要做到看服到口[4],加强病房巡视,减少或杜绝护理安全风险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参数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为标准,确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情况对比表(例)

3.讨论

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在临床给予治疗时,若有不慎,便会影响患者的视力水平甚至导致患者眼睛失明,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因此护理质量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着患者眼睛治疗后的恢复情况[5],将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利于制订并执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护理问题发生机率。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的护理问题发生率为5.1%,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后的护理问题发生率为1.3%,其与梁丽萍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一结果提示出风险防范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眼科护理风险发生机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小艳.眼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探讨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6(04):941.

[2]梁丽萍.眼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28:114-115.

[3]郑杰春.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4(27):8-9.

[4]田华.眼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517-518.

[5]买玉洁.眼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0):170-171.

标签:;  ;  ;  

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