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修辞化 ——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中的“类型”研究

思想修辞化 ——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中的“类型”研究

论文摘要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战后有名的高产小说家,在近四十年里共创作了26部小说。但是,她不仅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具有自己的道德哲学观点的思想家。文学实践与她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息息相关。她一生都致力于以艺术的想象和文学的阐释来明证人们的道德生活,揭示实在的本质:“思想者”隐藏在人物的背后,意义隐含在文本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模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和背景设置为她的哲思提供了一种“非历史性”的条件。因此,要想真正领悟她的作品,必须研究她是如何以艺术的手法来演绎她的思想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对默多克小说的研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从“类型”的角度来考察默多克的小说创作。本文除引论和结论外,共分五章。引论部分首先对默多克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批评性梳理,进而提出综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价值论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文化背景分析和文本分析来揭示默多克文学创作的动因及其意义。第一章,类型的缘起——论默多克的小说观。本章从探讨默多克的小说观入手,对她小说中类型的生成原因进行研究。默多克认为,偶在是人与世界存在的本质,是不受任何形式所辖制的本真状态。小说所要展示的也应是人与世界的偶在。但是这种偶在只是一种局限于道德世界内的、与其它社会性因素相脱离的偶在。因为在她看来,意识才是人存在的基本模式,人之于人的偶在主要表现为人的意识在道德层面上的偶在。进一步说,人的偶在在她的小说中体现为人物道德意识上的类型化;而充满了偶在的小说世界只是一种“平面化的”道德层面上的现实。再者,默多克对二战后人的道德处境的洞穴式解析更是把人的道德意识限定在一个“期待解困”的层面上。由此可以得出,默多克小说观中的哲学思索是她小说创作类型化的根本原因。第二~四章是对默多克小说的主题修辞样态进行考察,旨在揭示出类型在“思想”层面上的体现,即以人物的“意识类型”为审美客体,考察默多克是如何展示人从受困到解困这个过程的。这三章以柏拉图的理式论为理论框架,以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来划分人物意识类型的层次类别。每一章的第一小节为理论论证,探讨默多克对当代人道德处境的理解,以此为理论背景探讨她刻画某一种意识类型的动因,考察她所赋予这种人物意识类型的道德伦理学意义。其余小节则从文本出发对这一意识类型作进一步的次类型划分,进行文本分析论证。第二章,受困于对形式的幻象。本章以默多克对当代小说家的批判为出发点,探讨人受困于形式的原因。默多克认为,小说家对于形式的渴求主要是由于人的意识对偶在生活的恐惧,从而渴求某种形式上的安慰。这种形式即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述或模仿。因此广而言之,生活中的各种理论话语都是人以形式来解释生活的意识活动。他们就像柏拉图洞穴隐喻中的囚徒对影子的崇拜那样受困于形式,因而他们理解的生活只是生活的影子。在默多克的小说如《大钟》和《词语孩子》中,受困型的人物意识也总是倾向于把生活想象成某种固定的模式,并从宗教和哲学等理论中寻求对于生活的某种形式上的解释。默多克通过展示人是如何从受困于形式走向解困,反映出她对人们生活中各种形式的质疑,以及对人陷入道德困境的根本原因的探讨。第三章,崇尚专门化权力。本章通过分析默多克对当代道德哲学理论中对人的权力过分强调的批判,并结合她的道德实践来揭示出入被专门化权力迷惑的本质。默多克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道德哲学关注的是人的自主性权力,但是这种权力论在当代道德哲学家如尼采、萨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他们在强调人的权力的同时牺牲了对宗教和理性的信仰。人因为拒绝了一切外在力量如宗教和理性的压制,而成了具有超越现实能力的“超人”。默多克认为这些思想家们对权力的偏执,理论上把人置于了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世界里,使得道德与历史和传统隔离;实践上则被希特勒等人过度使用,从而造成对他人存在的蔑视。默多克借此批判强调人的权力对人的意识所产生的后果。默多克把这个层次的人的意识看作是柏拉图洞穴中看到火的人的“自我意识”。他们诚然在火的启蒙下可以分辨清楚影子和火光下物体的区别,但是仍然处于洞中。因为他们虽然意识到了自我的权力,却无形中把自我的权力过度夸大。本章通过分析默多克小说《逃离魔术师》、《一次相当体面的失败》和《天使的时光》中的权力人物,发现他们是在专门化权力心理的驱使下,意欲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作为“真理”强加给别人。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被视为客体,而不是真实自由的个体。默多克借此一方面揭示出人崇尚权力的本质,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困境,认为要想打破对权力人物的迷惑只有关注现实,关注他人的存在。第四章,追求善。本章在前两章默多克对当代人道德困境的展示的基础上,对她思想中的善和小说中的善型人物意识的刻画进行探讨。默多克认为,要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就要“善”待他人。但是默多克的善既不是柏拉图所认为的终极真理的善,也不是被当代道德哲学所弱化或者中立化的善,而是人作为无我,以爱来关注他人存在的一种能力。在她看来,善就像柏拉图洞穴隐喻中的太阳,可以朗照人的存在。只有拥有善的人才被赋予那种发现他人存在的能力。本章以她的小说《绿衣骑士》和《一次相当体面的失败》为例,从中理出三种善型人物意识类型,受到启蒙的人、纯洁的姑娘和谦卑的人,来展示默多克心目中理想的善人形象。第五章,叙事作为思想的修辞。本章从默多克小说的叙事特点出发,对类型在情节、人物塑造和“非历史性”背景方面的体现进行考察。首先,在情节方面,“变”与“不变”不仅使她的道德哲学思想与文学作品在某些主题概念词上相合,也使她小说中形式与偶在的张力得以展现。同型异构的叙事使得每一部小说都成了一次默多克向读者展示人与世界相逢的境遇。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冲突与对话不仅仅证实了默多克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在“思想”上的对话,还展示了“我”与“他者”在生存论纬度上的关联状态。第三,在场景设置方面,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似乎有理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默多克的小说呈现一种“非历史性”,而这种非历史性的场景设置则在更宽、更深的层面上将默多克的哲思进一步升华。结论部分首先对默多克小说中类型的修辞特点作一简单回顾,然后把它放置于当代小说创作的大背景下考察,总结出这种类型化创作的道德伦理学意义和创作论意义。经由对默多克的思想和她小说的类型修辞观相互观照,论文指出,通过对洞穴隐喻的戏剧化再现,默多克以文学的形式对当代人的道德处境加以演绎。这是一种价值书写,旨在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价值功能。同型异构的类型化创作则以其多视角、多层面的特点充分展示了人道德处境的异同。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English)
  • Abstract (Chinese)
  • Introduction
  • Studies of Murdoch's Novels: A Critical Review
  • Preliminary Interpretive Considerations and the Arguments
  • Chapter One: Origin of Type-on Murdoch's Theory of Novel
  • Contingency as the Nature of Reality
  • Consciousness as the Form of Moral Being
  • Cave as Modern Man's Moral Situation
  • Chapter Two: Trapped in the Illusion of Form-Man in the Cave (I)
  • The Nature of Form
  • Man Haunted by the Religious Form of God-Myth
  • Man Perplexed by the Theoretical Form
  • Chapter Three: Worshiping the Specialized Power-Man in the Cave (II)
  • The Power to Will
  • Man Indulging in the Mysterious Power
  • Man Acting as Instrument of Justice
  • Man Aspiring to the Religious Power
  • Chapter Four: In Pursuit of the Good-Man out of the Cave
  • The Reality of the Good
  • Man of Enlightenment
  • Girls of Innocence
  • Man of Humility
  • Chapter Five: Narrative as Rhetoric of Thoughts
  • Changelessness and Change: Plot in Murdoch's Novels
  • Conflicts and Dialogue: Characterization in Murdoch's Novels
  • Plausibility and Elusiveness: An Unhistorical Setting in Murdoch's Novels
  • Conclusion
  • Writing of Value: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 Thoughts Rhetoricalizing: the Creative Significance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谢谢你[J]. 现代妇女 2017(10)
    • [2].默多克也受不了女王范儿[J].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3(08)
    • [3].长寿良方就蕴藏在食物中——健康达人默多克的追求[J]. 知识就是力量 2011(06)
    • [4].默多克我行我素[J]. 科学投资 2008(10)
    • [5].默多克传媒帝国 也许将轰然间倒坍[J]. 时尚北京 2011(09)
    • [6].默多克的挣扎[J]. IT经理世界 2011(02)
    • [7].默多克的爱与恨[J]. 观察与思考 2010(03)
    • [8].窃听,让默多克传媒帝国坍塌[J]. IT时代周刊 2011(15)
    • [9].Facebook将全面赶超MySpace 默多克不择手段挖来对手高管[J]. IT时代周刊 2009(10)
    • [10].抢钱夫妻:邓文迪大战默多克[J]. 东西南北 2013(18)
    • [11].邓文迪 “嫁给默多克,唯一的解释就是爱情!”[J]. 八小时以外 2013(07)
    • [12].鲁珀特·默多克 看谁笑到最后[J]. 今日民航 2013(08)
    • [13].默多克 从衰落的传统媒体中赚大钱[J]. 中国商贸 2014(16)
    • [14].出售在华电视频道控股权默多克以退为进坐待新机[J]. IT时代周刊 2010(17)
    • [15].默多克的继承秘密[J]. 新华航空 2009(03)
    • [16].接过默多克的枪?[J]. 新世纪周刊 2009(08)
    • [17].双面默多克[J]. 南方人物周刊 2011(26)
    • [18].鲁珀特·默多克:务实才能“不朽”[J]. 现代班组 2013(02)
    • [19].鹰与变色龙:默多克的双面人生[J].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2(03)
    • [20].新闻集团重组亚洲电视业务 中国内地受挫小默多克转战印度[J]. IT时代周刊 2009(18)
    • [21].“批评”之后的对话与和解——论艾丽丝·默多克的创作与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J]. 外国文学 2017(02)
    • [22].默多克和他的中国妻子邓文迪[J]. 采写编 2009(05)
    • [23].观念生产与媒体扩张——默多克媒介权力的再思考[J]. 国际新闻界 2018(09)
    • [24].传媒大亨默多克轰动世界的创业史[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09)
    • [25].善、爱欲和艺术——论默多克作品对“道德”主题的探索[J]. 外国文学评论 2009(03)
    • [26].大卫·默多克 87岁亿万富翁的长寿目标:125岁[J]. 健身科学 2013(11)
    • [27].刘仰:蛰伏中的默多克[J]. 社会观察 2011(10)
    • [28].携手苹果打造付费电子报纸 默多克逆“网”之行难博喝彩[J]. IT时代周刊 2010(24)
    • [29].传媒大亨默多克的软肋[J]. 中国市场 2009(16)
    • [30].默多克是人民的好女婿[J]. 新华航空 2009(11)

    标签:;  ;  ;  ;  ;  

    思想修辞化 ——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中的“类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