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061抗血小板、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BF061抗血小板、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中风、冠心病为我国人民健康的首位杀手,抗血小板药(抗血栓药)预防、治疗效果可靠。临床使用的抗血小板药有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类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因“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使前两类抗血小板药疗效受到影响,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为静脉给药,价格昂贵,依赖进口,且出血副作用较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中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在亚洲使用,在美国尚在进行临床研究。因此,很有必要研发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血小板新药用于中风、冠心病的治疗。P2Y12受体在血小板激活中起中心作用,以P2Y12受体为靶点的抗血小板药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们通过对现有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P2Y12受体拮抗剂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一系列的新化合物,从中筛选出了一个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血小板活性的新化合物BF061。我们研究了BF061对多种血小板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ATP释放的影响并研究了其作用机理,在FeCl3诱导小鼠肠系膜动脉血栓模型和激光诱导的小鼠提睾肌动脉血栓模型研究了BF061体内抗血栓作用。最后研究了BF061的出血副作用并与氯吡格雷做比较。体外实验中,发现BF061对以2MeSADP为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抑制作用,10μM BF061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80%同时完全抑制ATP释放,在0.10~100μM之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2MeS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IC50为3.2±1.6 pM。进一步的研究发现10μMBF061可以阻断由0.5 mM花生四烯酸或者1μM 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对2μg/mL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也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检测了P2Y12受体下游信号分子cAMP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BF061可以逆转激动剂ADP诱导的cAMP下降,进一步升高forsklin诱导的cAMP升高,以及升高静息状态下血小板胞内cGMP水平。BF061升高cAMP的作用与其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可能的P2Y12受体拮抗剂活性一致;升高静息状态下血小板胞内cGMP水平提示其可能还有PDE抑制的作用。血小板胞内的PDE具有降解cAMP的作用,实验发现BF061在10~100μM浓度范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血小板PDE酶的活性,直接证明BF061通过抑制PDE酶活,降低cAMP降解,在血小板中升高cAMP水平而发挥作用。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发现BF061可以减小ADP与P2Y12受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直接证明BF061具有P2Y12受体拮抗剂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BF061通过拮抗P2Y12受体以及抑制PDE酶活性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为探究BF061在活体内是否也具有抗血小板、抗血栓作用,我们建立了小鼠肠系膜动脉血栓模型。在此血栓模型中,我们用FeCl3损伤肠系膜动脉,有道血栓形成,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血栓形成情况。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BF061 (25 mg/kg)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后,FeCl3诱导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血栓数减少,血栓大小减小,和氯吡格雷(30 mg/kg,一天一次,共两次)一样有效预防血栓形成,这表明BF061在体内也具有很好的抗血栓功能。激光诱导的小鼠提睾肌动脉血栓模型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BF061的抗血栓作用。另一方面,在小鼠断尾出血试验中发现,小鼠肠系膜动脉模型中相同剂量BF061处理组的小鼠断尾出血明显弱于氯吡格雷处理组。综上所述,我们首次发现了一种具有P2Y12受体拮抗和PDE抑制双重作用、具有抗血小板、抗血栓活性的全新化合物。考虑到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的二联或三联用药,我们认为同时作用于P2Y12受体和PDE的BF061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血小板药可能具有优于现有抗血小板药的治疗学优势,我们已有的结果也显示BF061具有和氯吡格雷相似的抗血栓作用,而出血副作用却明显弱于氯吡格雷。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仪器
  • 试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发表文章、会议摘要及获奖情况
  • 附录二:专利中请
  • 附录三:已投稿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莪术抗血栓作用机制[J]. 中成药 2020(04)
    • [2].红花黄色素抗血栓作用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17(07)
    • [3].松花粉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0(02)
    • [4].金钗石斛抗血栓作用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09)
    • [5].脑泰方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5(02)
    • [6].活血化瘀中药抗血栓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2(04)
    • [7].龙生蛭胶囊抗凝、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10)
    • [8].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的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炎-抗血栓作用[J]. 药学学报 2015(09)
    • [9].香青兰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06)
    • [10].红花注射液抗血栓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11)
    • [11].新疆鼠尾草抗血栓作用的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12].增强红花黄色素A抗血栓作用的生物转化机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04)
    • [13].黄刺玫果实醇提物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06)
    • [14].莪术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7(04)
    • [15].白藜芦醇抗血栓作用实验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3)
    • [16].清开灵注射液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12)
    • [17].丹灯通脑胶囊抗血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J]. 海峡药学 2019(01)
    • [18].红花黄色素与双亚酸的抗血栓作用[J]. 食品科学 2013(03)
    • [19].蜈蚣提取物抗血栓作用的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 2012(03)
    • [20].陈皮的凝血止血与抗血栓作用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9(06)
    • [21].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免疫原性与抗血栓作用的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5(02)
    • [22].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抗血栓作用的正交设计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4)
    • [23].蓝萼甲素抗血栓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11)
    • [24].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08)
    • [25].不同品种水蛭抗凝抗血栓作用的比较[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14)
    • [26].低分子硫酸皮肤素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时效、量效关系[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01)
    • [27].方格星虫纤溶酶抗血栓作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0)
    • [28].广西莪术抗血栓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24)
    • [29].三七止血与抗血栓作用的实验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01)
    • [30].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J]. 海峡药学 2012(11)

    标签:;  ;  ;  ;  

    BF061抗血小板、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