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初步鉴定以及脑胶质瘤治疗的新探讨

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初步鉴定以及脑胶质瘤治疗的新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ABCG2和CD13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证明人脑胶质瘤中存在BTSC;再进行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然后进一步观察研究125Ⅰ及BCNU对BTSC的影响。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例正常脑组织及59例胶质瘤中ABCG2和CD133的表达并记录阳性细胞数,同时HE染色计数肿瘤细胞总数并分级,统计分析ABCG2和CD133阳性细胞率与各因素之间关系。2、术中取21例患者胶质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使其中的脑肿瘤干细胞克隆增殖;对增殖形成的肿瘤干细胞球连续传代培养,部分克隆球细胞做单克隆培养;将脑肿瘤干细胞球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分化现象。3、术中取髓母细胞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行原代培养,使其中的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球。将细胞球吹打成单细胞后,取其中部分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培养CD133的表达,并计算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另一部分细胞继续培养,3-5天后有大量细胞球生成,取细胞对数生长期离心、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并将125Ⅰ籽粒置入,培养皿中共同培养。细胞悬液密度为13×104,按照射吸收剂量分4组,每组为一96孔板培养。每组按照射剂量(空白对照、10Gy、20Gy、30Gy)设四个时间段0、20、40、60个小时,每个时间段设四孔,每孔液体量200μl,细胞数为2.6×104,其中三孔记细胞死亡数取平均值,另一孔做生长抑制实验。同时取神经干细胞,按神经干细胞培养方式传代培养3-5天后,形成细胞球,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取相同剂量设定为对照组,与脑肿瘤干细胞进行照射比较。对脑肿瘤干细胞给予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近距离照射,检测CD133阳性细胞死亡率,增殖抑制的改变;通过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125Ⅰ籽粒近距离照射对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与神经干细胞进行照射对照,检测两组细胞对125Ⅰ籽粒射线的敏感性差异。4、术中取新鲜人脑室管膜瘤标本一例,制备为单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中获得脑肿瘤干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获得肿瘤细胞,7d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两组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nestin的表达,并用培养7d的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将两组细胞接种于96孔,将BCNU稀释为1ug/ml、0.1ug/ml、0.01ug/ml、0.001ug/ml、0.001ug/ml五个不同的浓度,作用于细胞72h后,MTT法测OD值,分别计算抑制率(IR)及半数抑制率(IC50);(2)、细胞周期检测: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以0.01ug/ml浓度的BCNU作用细胞6h、12h和24h,设不加药组为空白对照组,记为0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ABCG2与CD133在成人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不同类型胶质瘤中有表达。2、ABCG2与CD133阳性细胞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阳性细胞率大于ABCG2。二者呈正相关(r=0.765,p<0.01)。3、ABCG2及CD133的阳性细胞率在多个病理级别之间有差异(p<0.05),两者在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最高。4、ABCG2及CD133的阳性细胞率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无关(p>0.05)。多个年龄组的阳性细胞率之间有差异(p<0.05),大年龄组具有更高的阳性率。5、本组中有10例胶质瘤中均仅有少数肿瘤细胞能够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增殖、形成克隆性脑肿瘤干细胞球,传代后脑肿瘤干细胞仍保持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表达特异性标志物CD133和ABCG2;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分化,产生具有多种形态且表达NSE、GFAP或O4的分化细胞;组织切片中CD133和ABCG2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部分呈巢状分布;且肿瘤病理级别越高,原代肿瘤干细胞球越多,增殖越旺盛,组织切片中CD133或ABCG2阳性细胞越多。6、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细胞死亡率,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脑肿瘤干细胞(CD133阳性)在不同的照射时间段内(即0、20、40、60小时)的细胞比例分别为0.25、0.14、0.10、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内20小时与40小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0小时与60小时比较,P<0.05。有显著性意义。125Ⅰ籽粒各实验组生长曲线抑制克隆形成,较空白组明显降低。不同照射时间段内的生长分数分别为1、0.75、0.52、0.25。125Ⅰ籽粒对脑肿瘤干细胞的存活曲线为一条直线,直线回归方程为Y=40.979-38.205X,方程配合度检示:F=51.713,P<0.001,表明细胞存活率和125Ⅰ籽粒放射活度线性有回归关系,且两者相关性检验呈直线负相关(r=-0.981,P<0.05);与神经干细胞比较,脑肿瘤干细胞对于125Ⅰ籽粒的敏感性具有显著性差异。7、BCNU对人脑肿瘤干细胞及脑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10μg/mL),呈浓度依赖性,其对肿瘤干细胞(IC50=0.157μg/mL)的抑制低于肿瘤细胞(IC50=0.072μ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比较,两类细胞均表现为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S期细胞比例增高,并伴有凋亡细胞的增多,但肿瘤干细胞的改变(24h)出现晚于肿瘤细胞(6h)。结论:1、ABCG2与CD133在成人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不同类型胶质瘤中有表达。2、ABCG2与CD133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3、ABCG2与CD133标记不完全相同的胶质瘤细胞群。4、ABCG2与CD133的表达在不同胶质瘤病理级别之间有差异,病理级别越高,阳性率越高。5、人脑胶质瘤中存在少量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表达CD133和ABCG2的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6、利用放射性物质125Ⅰ籽粒近距离照射脑肿瘤干细胞,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不同照射时间细胞的死亡比例不同,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死亡比例增加,同时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也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点也与实验预期的设想相吻合。7、对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分别进行了近距离照射,结果表明,相同的放射剂量,脑肿瘤干细胞对125Ⅰ籽粒的射线更敏感,两者的细胞死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神经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在细胞特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对于两者对于射线敏感性的差异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8、本实验为体外照射实验,结果表明,125Ⅰ照射剂量达到30Gy时,对脑肿瘤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与其他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体内与体外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对于125Ⅰ籽粒的临床照射剂量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体外实验中,BCNU对人脑肿瘤干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成正比例关系。9、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药物作用于脑肿瘤干细胞后细胞周期的改变表现为S期细胞比例增多,并伴有凋亡细胞的增多,提示BCNU对脑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可能为作用于细胞的S期,干扰DNA的合成起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10、通过脑肿瘤干细胞与脑肿瘤细胞进行比较,发现脑肿瘤干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低于脑肿瘤细胞,并且药物作用后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周期上的改变也晚于脑肿瘤细胞,两者均提示较脑肿瘤细胞而言,脑肿瘤干细胞对BCNU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材料与方法
  • 1.ABCG2和CD13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 2.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的实验研究
  • 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影响'>3.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影响
  • 4.BCNU对人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结果
  • 1. ABCG2和CD13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 2. 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的实验研究
  • 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影响'>3.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影响
  • 4. BCNU对人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神经胶质瘤的治疗现状
  • 2.脑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发现可高效杀伤脑胶质瘤干细胞的药物[J]. 现代医院 2019(12)
    • [2].亚硒酸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生长抑制效应及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3(01)
    • [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J]. 广西医学 2019(05)
    • [4].脑胶质瘤干细胞分选方法研究进展[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07)
    • [5].分化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放疗耐受性[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6)
    • [6].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培养及分离方法[J]. 山东医药 2010(02)
    • [7].LncRNA LINC00152过表达在替莫唑胺诱导脑胶质瘤干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机制探讨[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05)
    • [8].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8(05)
    • [9].脑胶质瘤干细胞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01)
    • [10].脑胶质瘤干细胞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关系的研究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6)
    • [11].紫草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干性维持的相关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01)
    • [12].9L脑胶质瘤干细胞模型建立及MRI成像表现[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8)
    • [13].MKP-1增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脑胶质瘤干细胞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0(01)
    • [14].人脑胶质瘤干细胞Fas/Fas-L mRNA表达的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1(18)
    • [15].微小RNA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0(06)
    • [16].Hes-1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05)
    • [17].适度低氧微环境对体外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生长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06)
    • [18].脑胶质瘤干细胞研究进展[J]. 科技信息 2010(12)
    • [19].白细胞介素-6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GSCs侵袭力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19)
    • [20].下调BMI1表达放射增敏脑胶质瘤干细胞[J].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0(04)
    • [21].SHG44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提取、纯化与鉴定[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6(07)
    • [22].脑肿瘤干细胞的发育相关信号通路[J].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5(05)
    • [23].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07)
    • [24].敲低GNL3抑制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8)
    • [25].神经干细胞与脑胶质瘤干细胞[J]. 山东医药 2008(37)
    • [26].脑胶质瘤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12)
    • [27].转录因子SOX9基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干性维持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18)
    • [28].MDR1 shRNA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多药耐药性实验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8(06)
    • [29].Yes相关蛋白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11)
    • [30].脑胶质瘤干细胞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15(03)

    标签:;  ;  ;  ;  

    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初步鉴定以及脑胶质瘤治疗的新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