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网络传播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论文摘要

中国当下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一方面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显性化,而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广阔的社会私领域和公共空间被腾空。如何管理广阔的社会公领域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这也使得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网络传播与公民社会构建的关系作为立足点,通过对公民社会发展过程的梳理、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的困难与问题的反思,以及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发展性问题的论述,印证中国构建公民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网络传播在中国独特的社会背景中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意义。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态势,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公民社会的建构与网络媒介发展的同时性给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发展的瓶颈。本文从网络的低准入门槛、跨地域性、匿名性、传播与反馈的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入手综合阐释了中国网络传播对于构建中国意义的公民社会的积极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政治化、缺乏基本契约精神的社会中,网络传播的便捷性、通达性以及相对安全性都为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支持。但是与此同时,与西方公民社会组织拥有成熟的媒体策略不同,由网络所构建起的中国公民社会因构建平台的不同而呈现种种弊端。首先网络的使用者并不等同于公民,这使得网络所构建的公民社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等同于现实中的公民社会,网络意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民意成为网络构建公民社会的第一个瓶颈。其次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社区拉伸了个人的责任感,从而形成了偏颇的个体和狂欢的群体,使得网络传播所构建的公民社会与西方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呈现不同的发展形态。面对这些由中国文化和网络传播自身不足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文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方向做了学术上的分析和展望,政府的有效参与在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却仍要对这种参与持审慎态度,只有正确面对和解决中国公民社会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公民社会才会由可能变为现实。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对于网络传播推动公民社会构建的必然性的关注
  • (2) 对于网络传播所掀起的社会影响的理性思索
  • (3) 西方公民社会的成熟构建值得借鉴
  • (二) 研究内容
  • (三) 文献综述
  • 一 公民社会的历史缘起
  • (一) 古典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高度合一
  • (二)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立
  • (三) 黑格尔的公民社会理论: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 (四) 马克思的公民社会理论:经济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 (五) 哈贝马斯的公民社会理论:由交往行为构成的生活世界
  • 二 中国公民社会的缺失
  • (一) 中国公民社会缺失的原因
  • (1) 中国构建公民社会的障碍
  • (2) 中国构建西方意义公民社会的障碍
  • (二) 萌芽中公民社会的特征
  • (1) 目标指向层面的一次性
  • (2) 组织者层面的隐匿性
  • 三 网络传播构建中国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 (一) 网络传播的低准入门槛
  • (二) 网络传播的跨地域性
  • (1) 网络传播的跨地域性有助于东西方公民社会的相互沟通
  • (2) 网络传播的跨地域性有助于突破信息壁垒
  • (3) 网络传播的跨地域性有助于公民社会中的群体沟通
  • (三) 网络传播的匿名性
  • (四) 网络传播信息发布与反馈的及时性
  • 四 网络传播对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的影响
  • (一) 网民不等同于公众
  • (1) 地区分布
  • (2) 性别结构
  • (3) 年龄结构
  • (4) 学历结构
  • (5) 城乡结构
  • (二) 偏颇的个体
  • (1) 信息内容的筛选
  • (2) 信息倾向的筛选
  • (三) 狂欢的群体
  • 五 中国意义公民社会的未来走向
  • (一) 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博弈仍将继续
  • (1) 政府的有效参与成为必然
  • (2) 对政府的参与持审慎态度
  • (二) 网络限制与反限制的博弈仍将继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01)
    • [2].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善治的关系[J].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09(04)
    • [3].信息时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及特点[J]. 电子测试 2013(12)
    • [4].中国公民社会缺失原因初探[J]. 学理论 2013(23)
    • [5].试论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实然条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6].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价值[J]. 长江论坛 2011(01)
    • [7].中国公民社会政策参与的主要特征[J]. 前沿 2011(04)
    • [8].2006年以来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新进展[J]. 思想战线 2011(06)
    • [9].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嬗变——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论析[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0].浅析中国公民社会影响中国软权力的方式[J]. 网络财富 2009(02)
    • [11].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动力机制分析[J]. 理论月刊 2009(04)
    • [12].在参与中成长:一种新的公民社会理论框架——《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述评[J].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6)
    • [13].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8(06)
    • [14].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及特点[J]. 理论月刊 2008(09)
    • [15].试论成长中的中国公民社会[J]. 新疆社科论坛 2008(04)
    • [16].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J].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2011(01)
    • [17].论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J]. 知识经济 2014(17)
    • [18].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执行的动因和方式[J]. 行政论坛 2012(02)
    • [19].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消极影响[J]. 学理论 2012(27)
    • [20].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消极影响论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06)
    • [21].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变量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2].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价值工程 2011(17)
    • [23].大力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实现中国反腐败战略的大转移[J]. 社会科学 2009(07)
    • [24].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J]. 社团管理研究 2008(05)
    • [25].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公民社会研究述评[J]. 甘肃理论学刊 2008(04)
    • [26].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社会建设[J]. 前沿 2008(09)
    • [27].新世纪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公民社会[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5)
    • [28].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背景、中心景观及未来蓝图[J].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00)
    • [29].论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约因素及其建构[J]. 党政干部论坛 2010(11)
    • [30].中国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和方式[J]. 理论导刊 2011(03)

    标签:;  ;  ;  

    网络传播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