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分离提纯工艺及酶学性质研究

大麦虫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分离提纯工艺及酶学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种专一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的金属酶,具有抗癌、抗辐射、抗衰老等作用,在医学、农业、食品与化妆品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大麦虫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蛋白源昆虫,但长期以来对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粗加工利用较多,而精深开发利用较少,大量的营养资源被浪费。本研究以大麦虫幼虫作为实验材料,对其SOD的提取、纯化工艺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旨在寻找新的SOD来源,并为大麦虫幼虫SOD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优化大麦虫幼虫SOD的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液的pH、离子强度、液固比及其二次项、交互项对大麦虫幼虫SOD的提取均有显著影响;响应面法(RSM)建立的大麦虫幼虫SOD比活性回归模型高度显著(p<0.0001),可用于实际预测;优化条件为:pH7.43、离子强度0.26mol·L-1、液固比34.72:1,此时大麦虫幼虫SOD的比活性可达116.747 U·mg -1。经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比较高。(2)本试验研究确定了大麦虫幼虫SOD纯化的最佳热击温度为65℃,硫酸铵分级沉淀最佳饱和度:第一步为50%,第二步为80%;大麦虫幼虫SOD经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SOD活力峰为0.1mol·L-1NaCl洗脱段的第一个峰;经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纯化,从DEAE-Sepharose F.F.得到的SOD活力峰中分离出三个主要蛋白峰,SOD活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峰中。本试验分离纯化得到的大麦虫幼虫SOD活性较高,可达6815.66 U·mL-1,,比活性为7044.61U·mg-1,纯化倍数为68.54。纯化后的SOD经PAGE电泳鉴定达到电泳纯。(3)大麦虫幼虫SOD的热稳定性较好,其最适温度为40℃;在pH6~8之间比较稳定,其最适pH为6.0;大麦虫幼虫SOD对H2O2、β-巯基乙醇试剂十分敏感;SDS对大麦虫幼虫SOD的影响程度随着SDS含量的增加而加大;单独尿素对大麦虫幼虫SOD活性无太大影响,5mol·L-1(含0.5%的EDTA)尿素,即对酶活性完全抑制,说明金属辅基对酶活稳定起重要作用;大麦虫幼虫SOD受CHCl3-CH3CH2OH混合液的影响较小。(4)经鉴定,大麦虫幼虫SOD为Cu,Zn-SOD;其亚基分子量为21.55kDa,全酶分子量为42.76kDa;在278nm有紫外吸收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麦虫概述
  • 1.1.1 大麦虫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
  • 1.1.2 大麦虫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概述
  • 1.2.1 SOD 的催化机理
  • 1.2.2 SOD 的种类与分布
  • 1.2.3 SOD 的结构
  • 1.2.4 SOD 的理化性质
  • 1.2.5 SOD 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3.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大麦虫幼虫SOD 提取条件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2 中心组合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大麦虫幼虫SOD 纯化技术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热击法纯化大麦虫幼虫SOD
  • 3.2.2 硫酸铵分级沉淀纯化大麦虫幼虫SOD
  • 3.2.3 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大麦虫幼虫SOD
  • 3.2.4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法纯化大麦虫幼虫SOD
  • 3.2.5 大麦虫幼虫SOD 纯化结果
  • 3.2.6 酶纯度的鉴定
  • 3.3 小结
  • 第四章 大麦虫幼虫SOD 性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大麦虫幼虫SOD 的稳定性
  • 4.2.2 大麦虫幼虫SOD 的类型鉴定
  • 4.2.3 大麦虫幼虫SOD 分子量测定
  • 4.2.4 大麦虫幼虫SOD 的光谱性质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5.3 创新点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某蝶幼虫[J]. 旅游纵览 2015(17)
    • [2].蜂王幼虫与“类风湿”的“辩证”[J]. 中国蜂业 2012(31)
    • [3].取食不同食料的美国白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差异性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17(03)
    • [4].体外人工感染的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电镜观察[J]. 生物学杂志 2017(02)
    • [5].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幼虫取食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5)
    • [6].海南凹鸠蛾幼虫和蛹过冷却点的测定[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04)
    • [7].长足大竹象幼虫化蛹饲养方法[J]. 四川林业科技 2017(04)
    • [8].明纹柏松毛虫各龄幼虫取食量和排粪量[J].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4)
    • [9].捻转血矛线虫纯净3期幼虫制备方法的改进[J]. 畜牧与兽医 2009(01)
    • [10].异色瓢虫不同龄期幼虫踪迹对受孕雌虫产卵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 2012(02)
    • [11].油桐尺蠖幼虫空间分布特征调查分析[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06)
    • [12].普小仰蝽捕食白纹伊蚊幼虫的初步观察[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02)
    • [13].蜂王幼虫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 2012(04)
    • [14].美国白蛾幼虫不同龄期抗药能力测试研究[J]. 现代园艺 2017(15)
    • [15].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03)
    • [16].一株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致病性测定[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0(06)
    • [17].用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产出成虫的数量和质量[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02)
    • [18].S.longicaudum X-7线虫对草坪地下害虫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9)
    • [19].一起由榕透翅毒蛾幼虫引起皮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1)
    • [20].玉树蝠蛾幼虫的过冷却点测定[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5(06)
    • [21].苹果蠹蛾幼虫爬行特性[J].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1)
    • [22].槲栎超寄生橡子内象甲幼虫的适应对策(英文)[J]. 昆虫学报 2012(07)
    • [23].防治斜纹夜蛾蛹和2龄幼虫的棒束孢菌株筛选[J]. 植物保护 2020(05)
    • [24].绕过去如何[J]. 思维与智慧 2013(15)
    • [25].绕过去如何[J]. 幸福(悦读) 2013(11)
    • [26].蜻蜓幼虫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与防控[J]. 农村新技术 2020(11)
    • [2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王幼虫中辅酶Q_(10)含量[J]. 食品科学 2010(10)
    • [28].溧阳市竹织叶野螟成、幼虫测报技术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10(04)
    • [29].密植梨园梨茎蜂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J]. 中国果树 2017(S1)
    • [30].海口市不同类型水体蚊幼虫种群孳生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04)

    标签:;  ;  ;  

    大麦虫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分离提纯工艺及酶学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