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盾叶薯蓣转化体系的建立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盾叶薯蓣转化体系的建立

论文摘要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 t),是我国特有的甾体激素类药源植物,也是世界上薯蓣皂甙元含量最高的资源植物。近些年,由于人类的过度采挖,野生盾叶薯蓣资源濒临枯竭,而人工栽培种存在皂甙元含量降低,种质退化等问题。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可望为盾叶薯蓣的品种改良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本实验筛选了盾叶薯蓣易组织培养的基因型,并以其三种外植体—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花序愈伤和花序作为转化受体,研究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盾叶薯蓣转化的各种影响因素,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初步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盾叶薯蓣转化体系,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其进行品种改良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转化受体的准备1.基因型筛选。利用盾叶薯蓣四种基因型的幼胚进行了愈伤诱导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组织培养能力不同,田间编号为4—73的材料最易进行组织培养,幼胚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5.3%;其次是4—61,诱导率为91.2%;然后是5—88,诱导率为76.3%;4—72几乎没有诱导出愈伤。选择最容易组织培养的4-73作为以后研究的材料。2.幼胚来源的愈伤继代和状态改良。4-73的幼胚诱导出来的初代愈伤,不成颗粒,生长缓慢,而且水浸状严重,再生困难,难以直接进行转化研究。通过调节激素种类与浓度、基本培养基成分,有机添加物,改变继代方式等,经过长时间的改良后,产生了白黄色,致密,表面呈颗粒的胚性愈伤。3.花序愈伤诱导。取4-73幼嫩的花序,在MS附加0.5 mg/L 2,4-D,1.0 mg/L 6-BA或0.2 mg/L 2,4-D,1.0 mg/L 6-BA两种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高质量的愈伤。二、影响转化的主要因素研究1.外植体类型对转化的影响。利用4-73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花序诱导的愈伤以及花序三种外植体,分别与农杆菌共培养后,比较GFP的瞬间转化率。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转化率最高,达到49.3%;花序愈伤转化率次之,达到40.5%;花序的瞬间转化率最低,只有5.5%,不适合直接作为转化的受体。2.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分别用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和花序愈伤两种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比较预培养与否时,GFP的瞬间转化率。结果表明:两种外植体经过预培养均比不经过预培养时转化率要高,预培养对转化有利。3.预培养基和共培养基成分对转化的影响。通过MS,1/4MS和去掉CaCl2的MS三种基本培养基作为预培养和共培养基。结果发现,去掉CaCl2的MS最适合用作预培养和共培养的基本培养基。4.AS对转化的影响。通过是否添加200μmol/L AS时的GFP瞬间转化率比较,发现预培养和共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 AS有利于提高转化率。5.农杆菌浸染浓度对转化的影响。分别用OD600为0.3,0.5,0.8的农杆菌浸染液,感染胚性愈伤后,比较GFP瞬间转化率,结果显示,盾叶薯蓣转化的最佳菌液浓度为OD600=0.5。6.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用幼胚胚性愈伤作为受体,分别统计共培养1 d、2 d、3 d、4 d后,GFP的瞬间转化率。结果表明,共培养3 d时瞬间转化率最高。7.转化参数的验证。以幼胚胚性愈伤和花序愈伤为受体,利用含有GUS报告基因载体的农杆菌EHA105介导,按照以上得出的转化参素进行转化,验证转化参数是否合适。结果显示:两种受体共培养后,经过GUS染液染色过夜,在大部分外植体上都观察到蓝斑,从而验证了前面得出的转化参数是正确的。三、转化细胞的筛选、扩繁和再生,以及转基因植株PCR的鉴定1.潮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将胚性愈伤转到含有潮霉素9个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上,生长1个月后,观察愈伤在各个浓度上的生长状态,以确定潮霉素的筛选浓度。结果显示:在盾叶薯蓣转化实验中,合适的潮霉素筛选浓度为70mg/L。2.转化细胞的筛选、扩繁和再生。共培养后,将各外植体转到响应的筛选培养基上,经过1-2个月的筛选,只有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作为受体,进行转化后,产生了抗性愈伤,抗性愈伤在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扩繁两次,在再生培养基上分化出8棵拟转化苗。3.转基因植株的GFP绿色荧光表达检测。将上面所得的拟转化苗进行扩繁后,在荧光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叶和叶柄上有微弱的绿色荧光表达。4.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提取扩繁后拟转化苗的总DNA,用潮霉素引物扩增出了潮霉素基因片段,说明筛选过程是严谨的,获得了转化的转基因植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概述
  • 1.2.1 根癌农杆菌的研究简史
  • 1.2.2 根癌农杆菌生物学特性
  • 1.2.3 根癌农杆菌转基因研究的发展
  • 1.2.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影响因素
  • 1.2.4.1 建立高效的盾叶薯蓣组织培养体系
  • 1.2.4.2 受体植株
  • 1.2.4.3 农杆菌类型和质粒
  • 1.2.4.4 预培养
  • 1.2.4.5 基因活化的诱导物
  • 1.2.4.6 外植体的接种和共培养
  • 1.2.4.7 培养基的成分
  • 1.2.4.8 渗透处理
  • 1.2.4.9 干燥
  • 1.2.4.10 转化细胞的选择培养和再生
  • 1.2.5 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鉴定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组织培养体系优化中用到的盾叶薯蓣
  • 2.1.2 组织培养体系优化中用到的培养基
  • 2.1.3 实验所用的菌株和质粒
  • 2.1.4 转化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
  • 2.2 实验方法
  • 2.2.1 幼胚愈伤的准备
  • 2.2.2 花序愈伤的准备
  • 2.2.3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
  • 2.2.4 潮霉素有效筛选浓度实验
  • 2.2.5 外植体类型对转化的影响
  • 2.2.6 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 2.2.7 AS的有无对转化的影响
  • 2.2.8 农杆菌浸染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 2.2.9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2.2.10 报告基因的瞬间表达检测
  • 2.2.11 抗性愈伤的筛选和转化植株的再生
  • 2.2.12 转基因植株的GFP表达检测
  • 2.2.13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型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 3.2 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的诱导和改良
  • 3.3 花序愈伤的诱导
  • 3.4 潮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3.5 不同外植体对转化的影响
  • 3.6 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 3.7 预培养基和共培养基对转化的影响
  • 3.8 AS对转化的影响
  • 3.9 农杆菌浸染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 3.10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3.11 转化参数的验证
  • 3.12 抗性愈伤的筛选和再生
  • 3.13 转化植株的PCR鉴定及GFP表达检测
  • 3.14 转化体系的建立
  • 4 讨论
  • 4.1 报告基因的选择
  • 4.2 外植体类型对盾叶薯蓣转基因的影响
  • 4.3 农杆菌浸染液浓度对盾叶薯蓣转基因的影响
  • 4.4 基本培养基对盾叶薯蓣转基因的影响
  • 4.5 影响盾叶薯蓣转基因的其他因素
  • 4.6 关于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和图版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野生盾叶薯蓣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要点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3(07)
    • [2].盾叶薯蓣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芽分化与增殖[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7)
    • [3].不同产地来源的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分析[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01)
    • [4].土壤酸碱度和质地对盾叶薯蓣品质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01)
    • [5].盾叶薯蓣根状茎中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含量测定[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3)
    • [6].盾叶薯蓣测土配方施肥试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2)
    • [7].水溶性盾叶薯蓣皂苷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7)
    • [8].弱光型盾叶薯蓣对不同光强的生理生化适应研究[J]. 中药材 2010(08)
    • [9].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及含量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1)
    • [10].盾叶薯蓣转录组分析及其皂苷元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挖掘[J]. 中草药 2018(16)
    • [1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J]. 中医学报 2012(08)
    • [12].重庆市盾叶薯蓣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8(04)
    • [13].超声-环流提取盾叶薯蓣皂苷的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4].外植体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5)
    • [15].纤维素酶催化与三液相萃取偶联制备盾叶薯蓣皂苷元[J]. 化工学报 2012(06)
    • [16].腐植酸对盾叶薯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腐植酸 2010(05)
    • [17].盾叶薯蓣、薯蓣皂素研究进展及展望[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0(02)
    • [18].不同盾叶薯蓣诱导的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9)
    • [19].超声辅助酸水解制备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J]. 广州化学 2018(03)
    • [20].HPLC-ELSD法同时测定盾叶薯蓣根中3种皂苷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9(05)
    • [21].盾叶薯蓣皂苷元微波提取纯化及检测研究[J]. 广州化工 2008(05)
    • [22].盾叶薯蓣内生菌研究进展[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08)
    • [23].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提取及检测条件的优化[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9)
    • [24].盾叶薯蓣(黄姜)细胞培养研究进展及展望[J].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03)
    • [25].盾叶薯蓣皂苷水解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017(10)
    • [26].基于盾叶薯蓣转录组的SNP和SSR位点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10)
    • [27].盾叶薯蓣快繁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08(12)
    • [28].盾叶薯蓣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0)
    • [29].种植密度与施肥技术对一年生盾叶薯蓣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
    • [30].盾叶薯蓣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04)

    标签:;  ;  ;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盾叶薯蓣转化体系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