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想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研究

百年回想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研究

论文摘要

卫礼贤,原名Richard Wilhelm,1899年被德国基督教同善会派到“新殖民地胶州”(即青岛)从事教会工作,他作为一名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但在返回德国时他却已经成为儒家信徒,并且在回国后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成为著名的汉学家。本文以卫礼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他的人生经历、著作作品和学术成就,来说明他的性格特点和品质特征,以及他怎样接触、学习儒学并最终笃信儒学,同时还有他的汉学家成长历程、汉学学术成果和对西方汉学巨大的影响。藉由对卫礼贤的研究,我们了解到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和他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理解,我们也能看到他在华期间为调解中德矛盾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以及回到德国后为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卫礼贤是一位对中国充满感情的汉学家,在中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卫礼贤,笔者看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大变革时期的中国社会,发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和同化作用,明确了卫礼贤对德国汉学的贡献,希望对这位德国汉学家的研究能够促进青岛与德国、中国与德国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缘起与选题原因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预期研究成果
  • 第2章 卫礼贤生平行状
  • 2.1 童年、教育和婚姻(1873-1898)
  • 2.2 结缘中国(1899-1924)
  • 2.3 归国后的汉学活动(1925-1930)
  • 2.4 卫礼贤生平著述概览
  • 第3章 卫礼贤在华活动行迹
  • 3.1 初到青岛
  • 3.2 礼贤书院
  • 3.3 “尊孔文社”和“藏书楼”
  • 3.4 在华其他重要活动
  • 第4章 卫礼贤与中国名流的交往
  • 4.1 历史的机遇
  • 4.2 深厚的情谊
  • 4.3 卫礼贤与周馥一家四代人的关系渊源
  • 4.4 学术上的帮助
  • 第5章 卫礼贤对德国汉学研究的影响
  • 5.1 卫礼贤的《易经》译本
  • 5.2 与荣格合著《金华养生密旨》
  • 5.3 卫礼贤为德国汉学所做的努力
  • 5.4 卫礼贤的学术地位
  • 结论
  • 附录一: 卫礼贤生平年表
  • 附录二: 卫礼贤著作简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雷慕沙:西方专业汉学第一人[J]. 世界历史评论 2019(04)
    • [2].艾恺教授为《国际汉学》题词[J]. 国际汉学 2020(01)
    • [3].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J]. 国际汉学 2020(01)
    • [4].《国际汉学》:从辑刊到CSSCI期刊[J]. 国际汉学 2020(01)
    • [5].魏崇新教授为《国际汉学》题词[J]. 国际汉学 2019(S1)
    • [6].朝鲜朝前期的汉学政策研究[J]. 东疆学刊 2020(02)
    • [7].汉学居[J]. 中国书法 2020(03)
    • [8].基德担任首任汉学教授时间考证及其贡献与不足[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14)
    • [9].当代德国汉学关于中国认知的元方法论之争[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0].关于海外汉学研究的一部重要力作——评阎国栋著《俄罗斯汉学三百年》[J]. 东岳论丛 2016(11)
    • [11].“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史之学的形成历程[J]. 史学月刊 2017(01)
    • [12].欧洲汉学学会简介[J]. 国际汉学 2016(04)
    • [13].《国际汉学》2016年总目录[J]. 国际汉学 2016(04)
    • [14].顾明栋“汉学主义”之商榷[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01)
    • [15].西伯利亚地区的汉学[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6].中国(汉学)研究的开放获取学术资源集[J]. 国际汉学 2017(02)
    • [17].侨易视域与汉学主义[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2)
    • [18].“汉学主义”何以成为夏洛之网?——兼论学术概念的提炼与理论型构过程[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2)
    • [19].汉学主义:一种新的批判视野[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2)
    • [20].欧美汉学发展简论[J]. 大众文艺 2017(15)
    • [21].德国汉堡大学汉学专业的人物与历史[J]. 国际汉学 2017(03)
    • [22].《国际汉学》征稿启事[J]. 国际汉学 2015(01)
    • [23].《国际汉学》征稿启事[J]. 国际汉学 2015(02)
    • [24].《国际汉学》征稿启事[J]. 国际汉学 2015(04)
    • [25].《国际汉学》征稿启事[J]. 国际汉学 2015(03)
    • [26].英国汉学专业化:理雅各与牛津汉学的起步及其背景(1874-1876)[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 [27].试析清代汉学分派的困境[J]. 江海学刊 2016(03)
    • [28].海外英文汉学论著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16(04)
    • [29].我的新汉学观:走向“语义环境”互鉴[J]. 国际汉学 2016(02)
    • [30].《国际汉学》征稿启事[J]. 国际汉学 2016(02)

    标签:;  ;  ;  ;  ;  

    百年回想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