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骨折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长期卧床骨折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6001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卧床骨折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骨折病人64例,分析骨折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对骨折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病人恢复情况。结果:64例病人均未发生压疮,恢复效果较好。结论:为长期卧床骨折病人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避免病人因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出现红肿、溃疡现象,促进病人舒适度,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长期卧床骨折病人;压疮;护理效果

压疮常好发于身体受压部位及骨骼隆突处,导致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现象,严重的病人在压疮处会出现浓性分泌物,引起败血症[3],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据资料显示,我国压疮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3],其中导致压疮发病率最多的是长期卧床骨折病人,因此为了减少病人压疮发生率,提高病人康复速度,本次研究针对长期卧床骨折病人压疮出现的危险因素,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4],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选出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治疗骨折卧床病人64例,本次研究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的,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最小为5岁,最大99岁,平均年龄70.5岁,骨盆骨折病人12例,四肢骨折病人31例,胸腰椎骨折病人13例,其余病人8例。

1.2方法

1.21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1)力学因素:造成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人体正常毛细血管内压在2~4kPa之间,一旦超出人体正常的压力范围,会影响血管内正常的血流速度,导致机体发生持续性缺血。增加病人出现压疮的风险。(2)环境因素:由于病人长期受到汗、尿、大便的刺激,影响皮肤粘膜正常的保护功能,增加细菌入侵的风险,导致病人出现压疮。(3)心理因素:由于绝大多数的骨折病人受自身疾病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较差现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延缓病人康复时间。(4)血液循环障碍及营养因素:长期卧床骨折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各脏器和功能都有所减退,一旦皮肤受到的压力较大,极易引发病人周围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增加病人出现压疮的风险。很多骨折病人摄入的营养物质含量少于正常人体的需要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皮肤正常的抗压能力,导致压疮的产生。(5)摄入障碍:有一大部分老年病人,自理能力缺陷,不能自主进食,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性,进而影响病人伤口愈合,导致压疮的发生。

1.22护理对策:(1)压疮皮肤的表面处理:先用碘伏棉球消毒疮面,然后使用75%乙醇棉球脱碘,其次再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压疮周围的皮肤,待干,创面处予以溃疡贴保护。护士应随时观察伤口根据渗出液情况为病人更换敷料,便于更好的观察病人伤口愈合的情况。对于Ⅲ°压疮病人采用受压部位悬空护理,及时检查周围皮肤溃疡情况,配合医生给予全方面的治疗及护理,促进创面愈合。(2)体位转换:护士应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及时调整卧床病人的体位,预防病人骨骼隆突处受压过久,出现红肿、溃疡现象。正常情况下,护士应每隔1个小时提醒病人,定时观察病人受压部位是否出现发红现象,更好的掌握病人的病情。(3)减缓压力,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护士应根据病人体位和受伤的部位,为病人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长期卧床骨折病人采用软枕或气垫床,减少病人枕骨粗隆、骶尾部以及足跟部等部位的压力,对于使用夹板的病人,应定期为病人调整夹板固定的位置以及松紧度,促进病人舒适度,定时监测受压部位皮肤血运及动脉搏动。在搬动病人的过程中,要力度适当,避免病人的皮肤与床单出现摩擦,增加病人出现压疮的风险。(4)加强病人的皮肤护理:护士应每天为病人进行温毛巾擦浴,帮助病人消除皮肤上出现的汗渍、渣屑,保持皮肤清爽干燥,增强病人舒适度。此外,护士还应为病人提供皮肤按摩护理,按摩病人全身骨骼隆突和受压的部位,预防皮肤出现血运循环障碍现象,保持皮肤的弹性。对于脂肪较好的皮肤进行拍打,加速周围血液循环,避免组织出现坏死,有效的避免压疮的产生。(5)保持病人饮食均衡:护士应根据不同病人对食物的喜好不同,为病人提供营养丰富的菜谱,增强病人对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食物的摄入,指导病人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禁止病人对冷饮、辛辣等食物的摄入,增强病人的机体抵抗能力,促进病人康复。

2.结果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64例病人均未发生压疮。

3.讨论

在骨外科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压疮,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的骨折病人受自身疾病因素的影响[5],需要长期固定患肢进行卧床治疗[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人的活动,导致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出现溃烂、坏死现象,增加病人出现压疮的风险,为了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长期卧床骨折病人的生活,因此,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极为重要。

本文通过为长期卧床骨折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预防病人发生压疮,护理效果较明显,主要原因有:为病人提供压疮皮肤表面护理,帮助病人清理创面及周围皮肤,对于压疮较为严重的病人,对压疮分期评估准确,及时使用敷料处理,并且积极配合医生提供治疗,可控制病人的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为病人提供体位转换护理,按时为病人调整体位,以便于更好的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压疮,提高卧床病人的安全性。为病人提供皮肤护理,加快病人的全身血液流通速度,保持皮肤清爽干燥,增强皮肤的抵抗能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有效的避免卧床病人因出汗过多,出现皮肤潮湿现象,出现压疮,增加病人的痛苦。为长期卧床病人提供缓解压力、减少摩擦力、剪切力护理[6],增强病人的舒适度,能够有效的避免病人骨骼隆突处出现红肿现象,减少病人出现压疮的风险,为病人饮食均衡护理,增强病人对脂肪、维生素的摄入量,达到机体正常的需求,促进病人康复[2]。

综上所述,为长期卧床骨折病人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卧床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压疮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莉辉.周丽.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0):28-29.

[2]王艳.郑国荣.高金华等.老年患者院内难免压疮与院外带入压疮的危险营养因素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6):487-489.

[3]罗冬芳.循证护理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预防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9(1):158-159.

[4]陕海丽.武化云.支楠等.压疮全程监控管理的问题分析与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1):1283-1287.

[5]魏彦姝.路潜.张海燕等.成人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阶段评估框架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1):541-542.

[6]张敏.何伟.何华.护理管理者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85-787.

标签:;  ;  ;  

长期卧床骨折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