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Leri-Weill综合征及Turner综合征患者中SHOX基因/PAR1区异常的检测

ISS、Leri-Weill综合征及Turner综合征患者中SHOX基因/PAR1区异常的检测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人类生长受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影响,与生长相关的候选基因众多,近年来发现矮小身材同源盒基因(SHOX)在生长中起关键作用。在特发性矮小(ISS)患者中,SHOX基因突变发生率约在2-15%,在Leri-Weill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50-90%。基因变异主要有SHOX基因/PAR1区缺失、错义或无义突变以及SHOX基因/PAR1区倍增三类。目前FDA与EMEA已批准生人基因重组长激素应用于SHOX缺乏的矮小患者,并认为生长激素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Turner综合征患者相似。对于ISS患者及Leri-Weill综合征患者从遗传学层面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并可以预测治疗效果。应用于SHOX基因缺陷的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卫星分析、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基因测序等,其中MLPA以其敏感、高效的特点,被推荐为首选检测方法。目前国内有关MLPA应用于SHOX基因缺陷的研究尚属空白,本实验针对SHOX基因及其上下游部分序列的异常与矮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并对几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方法提取ISS、Leri-Weill综合征、疑诊SHOX基因异常的未明确诊断患者、Turner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的全血DNA,对其进行MLPA分析及基因测序,对于MLPA结果异常患者进行CASHOX、DXYS10092及DXYS10093微卫星位点分析确证。结果1.基因测序:6名ISS患者及2名一级亲属中,共有5名ISS患者及1名一级亲属11个位点突变,突变率为83.3%。其中10个位点位于SHOX基因下游调控区,1个位点位于SHOX基因上游调控区。21名Turner综合征患者及2名一级亲属中,共有5人发现8个位点突变,突变率为23.8%。其中6个位于SHOX基因下游调控区,1个位于SHOX基因上游调控区,1个位于SHOX基因第三外显子,突变导致第147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色氨酸。8名未明确诊断的可疑SHOX基因异常的患者中,共有6名患者发现8个位点突变,突变率为75%。其中1个是位于SHOX基因上游调控区的插入突变,其余均为位于SHOX基因下游调控区的点突变。2. MLPA分析:Leri-Weill综合征患者中未发现异常。ISS患者中2例在PAR1区存在片段倍增。另1例X染色体存在大片段单倍缺失。ISS患者发生SHOX基因/PAR1区片段异常的比率为33.3%。未明确诊断患者中,1例在SHOX基因外显子4-6a及PAR1区存在片段倍增。未明确诊断患者中SHOX基因/PAR1区片段异常的比率为25%。而5例阳性对照,位点倍增或缺失情况分别与其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3.微卫星分析:7个标本共21个微卫星位点,发现相符位点为14个,使用微卫星分析对MLPA分析结果进行确证的相符率为66.7%。4.对1个ISS家系及1个Leri-Weill家系观察SHOX基因突变位点的个数、SHOX基因/PAR1区片段倍增或缺失的范围与身材矮小的关系,并未发现两者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在进行SHOX基因/PAR1区片段异常的检测时,MLPA的敏感性高于微卫星技术。基因测序应作为一项全面筛查ISS、Leri-Weill综合征患者的技术。本次实验发现SHOX基因调控区突变发生率高于编码区,但确认新突变仍需进一步进行功能实验。SHOX基因/PAR1区片段倍增异常高于缺失异常,异常片段主要位于PAR1区。MLPA在Turner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等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遗传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英汉名词对照表
  • 实验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实验仪器
  • 三、实验试剂
  • 四、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PCR反应及测序结果
  • 二、MLPA分析
  • 三、微卫星分析
  • 四、基因异常与身高SDS关系
  • 讨论
  • 一、实验方法学比较
  • 二、SHOX基因异常与矮小
  • 三、MLPA在TURNER综合征及KLINEFELTER综合征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ISS量表的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05)
    • [2].ISS在中青年胸部损伤评估中的价值[J]. 创伤外科杂志 2008(04)
    • [3].波场分离对ISS采集资料处理结果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1)
    • [4].不同动物来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检测及致病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3)
    • [5].鸡大肠杆菌iss毒力基因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8)
    • [6].iss基因与鸡大肠杆菌致病力的关系[J]. 中国兽医科学 2010(01)
    • [7].离散时间系统的ISS稳定性及等价条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8].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对ISS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人人健康 2020(03)
    • [9].不确定奇异系统的鲁棒严格无源和ISS(英文)[J].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2016(01)
    • [10].基于ISS稳定的三维导弹导引律[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9(02)
    • [11].ISS对不同初始含水率膨胀土的改良效果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4(06)
    • [12].基于ISS的多处理器嵌入式系统模拟方案[J]. 计算机工程 2010(21)
    • [13].ISS离子固化剂改性膨胀土试验研究[J]. 江西建材 2016(20)
    • [14].ISS加固红色黏土的孔隙分布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0(10)
    • [15].补中助长颗粒治疗学龄前ISS伴厌食症的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5)
    • [16].ISS固化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 人民长江 2009(15)
    • [17].面向对象和设计模式在ISS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电讯技术 2008(06)
    • [18].重组人生长激素对GHD和ISS患儿的临床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10)
    • [19].TS联合ISS预测急诊胸腹联合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J]. 山东医药 2010(21)
    • [20].ISS—水泥联合固化淤泥的微观机理研究[J]. 工程勘察 2020(01)
    • [21].ISS与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的价值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06)
    • [22].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iss基因的缺陷及改进[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1)
    • [23].降钙素(PCT)与多发伤严重程度及评分(ISS)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05)
    • [24].102例多发伤患者CRAMS和ISS评分及对急诊护理的意义[J]. 西南国防医药 2012(06)
    • [25].三株鸡源大肠杆菌iss基因的检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22)
    • [26].基于改进ISS特征点与人工蜂群算法的点云拼接方法[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6(12)
    • [27].ISS改性强膨胀土胀缩和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人民黄河 2015(06)
    • [28].互联系统ISS的积分-积分判据及独立系统应用实例[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4(05)
    • [29].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ISS及GHD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06)
    • [30].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_(78)菌株iss基因的克隆与测序[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2)

    标签:;  ;  ;  ;  ;  ;  

    ISS、Leri-Weill综合征及Turner综合征患者中SHOX基因/PAR1区异常的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