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研究

清前期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研究

论文摘要

明遗民作为出现在明清易代之际的独特士人群体,有其独有的存在价值。本文从地方史的视野出发,考察江西明遗民的的社会交往,通过对其社会交往方式、社会交往对象、社会交往态度的微观剖析,意欲反映明遗民的文化特质及其与清前期社会的互动。清初面对破碎家国,于浓浓血色之中,明遗民隐居逃名,以读书著述、讲学授徒以终。遗民将自己严格界定于王朝体制之外,不与当道交接,原因是出于道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明遗民的交往空间不断扩大。从游历到游幕,遗民的志向渐有变化,同样也有道义的原因。明遗民以存道自励,但随着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面对清朝统治者对道统的日益尊崇,对士人的刻意笼络,明遗民陷入文化困境之中。一方面,异族征服、屠戮压迫的记忆犹存。无论清政权的政策如何调整,满族不会主动取消对汉族的统治优势与民族压制。强烈的文化自觉使遗民无法坦然面对异族的统治;另一方面民生发展,政治清明的现实又时时拷问着遗民的政治关怀。清朝统治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明遗民的存在基础渐失,最终只能消失在时间之中。然而,在他们存在的那段时间,他们的作用是清晰的。清初四十年,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用性命存续着中华文化,彰显了士人群体的力量。正是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促成了清朝统治者的政策调整。这正是本文展现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的目的之所在。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 1.2 学术史回顾
  • 第2章 易代之际的江西社会
  • 2.1 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震荡
  • 2.2 江西的抗清
  • 2.3 小结
  • 第3章 江西明遗民群体的形成
  • 3.1 明遗民群体的形成
  • 3.2 江西的明遗民群体
  • 3.3 小结
  • 第4章 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
  • 4.1 遗民归隐—不交接
  • 4.2 遗民的读书著述与讲学
  • 4.3 遗民出游
  • 第5章 遗民社会交往的典型分析
  • 5.1 遗民逃禅与社会交往
  • 5.2 遗民治生与社会交往
  • 第6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明遗民”与“贰臣”交游论析——以“明遗民”为视角[J]. 北方论丛 2016(06)
    • [2].明遗民史家的历史书写[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02)
    • [3].明遗民画家的“遗”与“逸”之辨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 [4].论明遗民之出处[J]. 历史档案 2009(01)
    • [5].存道:明遗民群体的价值体认[J]. 学术研究 2008(05)
    • [6].查慎行与明遗民社会——关于“明遗民二代”文化心态的典型解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14(10)
    • [7].在朝明遗民与朝鲜尊明贬清[J].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2)
    • [8].明遗民的农耕情结及其影响流变[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9].明遗民文论的代表——论魏禧文论的时代精神[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0].明遗民及明遗民画家诸问题概说[J]. 青春岁月 2013(22)
    • [11].岭南明遗民陈子升卒年及著述考[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2].明遗民书画巨作将现身匡时春拍[J]. 看历史 2012(03)
    • [13].试论明遗民书家人格形象的建构[J]. 书法 2020(06)
    • [14].诗心、画艺与哲思的交汇——论明遗民徐枋题画诗的文化意蕴[J]. 东方论坛 2015(03)
    • [15].明遗民生计图景——以耕读处馆的张履祥为中心[J]. 历史档案 2015(03)
    • [16].清初姚佺评选《诗源》的时代特色[J]. 文学遗产 2013(06)
    • [17].明遗民的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聚合[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8].历史与价值的飘荡:从士大夫遗民到精英移民[J]. 绿叶 2011(06)
    • [19].明遗民钱澄之生平述略[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4)
    • [20].“扬州十日”真相——南明遗民王秀楚手记解析[J]. 沧桑 2008(01)
    • [21].明遗民钱澄之交游三考[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22].明遗民人物与山水画中的隐逸象征符号[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4(02)
    • [23].历史隐喻中的生命探求——生死之议与明遗民的生存抉择[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4].清初官方与明遗民历史观念的冲突与调适——以《大义觉迷录》为中心[J].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3)
    • [25].明遗民王炜生平考略[J]. 名作欣赏 2010(17)
    • [26].自我命名与身份认同——以明遗民傅山字号为例[J]. 学术研究 2019(09)
    • [27].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看南明遗民的家国情怀[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04)
    • [28].论明遗民之生计[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04)
    • [29].明遗民史著对明清易代死难女性的著录与模式化书写——以高宇泰《雪交亭正气录》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5)
    • [30].论明遗民归庄的散文创作[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6)

    标签:;  ;  ;  ;  ;  

    清前期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