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基非晶—纳米晶激光熔覆涂层研究

Fe基非晶—纳米晶激光熔覆涂层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机械产品零件的表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工件要求在高速、高压、重载及腐蚀介质工况下可靠持续的工作。在普通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复合材料涂层,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延长机电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环境污染。非晶-纳米晶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及良好的耐腐蚀性,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用激光作为热源,熔覆预涂覆在45钢表面的合金粉末,利用激光快速加热及冷却的特性,制备出Fe-Ni-Si-B-V系列非晶一纳米晶复合涂层。并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非晶相、纳米晶相的形成机制、微合金化对合金系的影响及熔覆层的磨损性能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影响熔覆层组织及其性能的因素及规律。预涂覆合金粉末的组分及合金中的元素存在状态是影响激光熔覆制备Fe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中非晶相与晶化相形成的重要因素。在Fe-Ni-Si-B-V合金系中,B以硼铁的状态加入合金系比以B粉状态加入更有利于抑制熔覆层中晶化相的产生、降低熔池的液态温度,而且工艺性好、价格低廉,能够与母材获得结合良好的熔覆层,这归咎于硼铁的低共晶熔点以及硼铁中的硼相对单质硼更稳定的特性。Si作为合金系的组元之一,适量增加Si的含量,可增加熔覆层中非晶的形成倾向,同时还能防止合金系中其他组成元素氧化烧损,因此有利于提高熔覆层中非晶相、纳米晶相的含量;但过量的加入容易使合金系偏离其深共晶成分,不利于熔覆层中非晶相、纳米晶相的形成。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各种加入元素量的比较结果,其中Fe-Ni-Si-B-V合金有利于非晶相、纳米晶相形成的最佳成分为Fe36Ni32Si16B14V2。利用激光熔覆制备的Fe36Ni32Si16B14V2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没有裂纹、孔洞等宏观缺陷。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微区成分和冷却条件的差异,熔覆层的构成由表及里依次为细小的树枝晶区、粒状晶及非晶-纳米晶区和外延生长的树枝晶区。其中晶化相主要为Fe2B和γ-Fe,Ni。熔覆层物相组成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而且熔覆层中的非晶-纳米晶相含量沿熔覆层的厚度方向变化。熔覆层的微观结构呈现为高度弥散的细小晶化相、纳米晶相、非晶相等复合组织,非晶相-纳米晶相主要存在于距熔覆层表面0.4~0.5mm区域。熔覆层中非晶相与晶化相相间分布,局部呈现纳米晶相镶嵌于非晶态基体上或存在于晶化相内部。熔合区晶粒以外延生长方式向熔覆层内部生长,基体与熔覆层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Fe36Ni32Si16B14V2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从熔覆层表层至熔覆层中部存在着一个显微硬度缓慢上升的区域,熔覆层中部的显微硬度最高,从熔覆层中部至母材间显微硬度持续下降,呈现梯度分布。在同样载荷、同样磨损时间的情况下,Fe36Ni32Si16B14V2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磨损体积只有母材磨损体积的1/6-1/10。熔覆层的摩擦系数与母材相比平均低0.1~0.2,摩擦过程也变得比较平缓。在激光熔覆的条件下,C、Nb、Ce等不同合金元素对Fe-Ni-Si-B-V合金微合金化作用不同,对晶化相、非晶-纳米晶相形成条件影响不同;其相对含量不同,对熔覆层的性能也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C的加入有利于抑制熔覆层中晶化相的生长,促进非晶-纳米晶相的生成。与Fe36Ni32Si16B14V2熔覆层相比,Fe36Ni31Si16B14V2C1熔覆层中部由复杂的纳米晶、非晶组成,其中纳米晶相为组成的主体,非晶相分布于纳米晶相之间,非晶相构成非常复杂,微观成分不均匀。Fe2B等晶粒也变得细小、分布更加均匀。这是由于C的加入改变了液态熔池的Fe-C短程有序团簇的数量与分布,进而影响到其他元素与Fe的结合能力。磨损试验研究指出非晶-纳米晶含量的增加可有效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其机理为改变了磨损机制,在相同条件下Fe36Ni31Si16B14V2C1熔覆层的磨损体积仅有母材的1/15~1/22,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强碳化物元素Nb不利于Fe-Ni-Si-B-V合金中非晶相的形成,Nb的加入促进了NbC及(Nb,V)C形成的倾向,易于生成NbC-VC复合晶粒,为高温熔体提供了异质形核核心,因而降低了Fe36Ni32Si16B14V2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使得熔覆层中的非晶-纳米晶相含量下降。熔覆层的显微硬度下降,同时由于硬质点碳化物的增加,熔覆层整体显微硬度变化幅度加大。Ce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可以改变Fe-Ni-Si-B-V合金熔体的结晶体系,Ce的加入量小于1.0at.%时,抑制Fe2B的结晶、促进γ-Fe,Ni相的产生;Ce含量为2.0at.%时,两种晶化相的结晶均受到抑制。Ce的添加形成了更多的非晶相,降低了起到强化作用的纳米晶相、Fe2B等硬质相的含量,与Fe36Ni31Si16B14V2C1熔覆层相比,Fe36Ni30Si16B14V2Ce2熔覆层组织均匀、非晶相相含量更高,熔覆层的显微硬度下降、熔覆层变得更加均匀。由于Fe基非晶合金是高硬度、低断裂韧度的脆性材料,使Fe36Ni30Si16B14V2Ce2熔覆层的抗磨损性能变差。其磨损机制以以剥层磨损为主,磨损面光滑。研究表明,微量元素C、Nb、Ce中,C对Fe36Ni32Si16B14V2熔覆层耐磨性的提高影响最大。

论文目录

  • 目录
  • CONTENT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非晶态合金与非晶-纳米晶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2.1 非晶态合金发展简史
  • 1.2.2 Fe基非晶合金研究现状
  • 1.2.3 非晶-纳米晶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3 激光制备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研究现状
  • 1.3.1 激光上釉
  • 1.3.2 激光熔覆
  • 1.4 微合金化对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1.5 激光熔覆Fe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
  •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母材金属
  • 2.1.2 合金粉末
  • 2.2 试验方法
  • 2.2.1 熔覆层制备方法及设备
  • 2.2.2 组织及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
  • 2.2.3 磨损性能测试及试验方法
  • 第3章 激光熔覆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合金系的选择与制备
  • 3.1 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合金系的设计
  • 3.1.1 Fe-Ni-Si-B-V合金系的选定
  • 3.1.2 B加入形式对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形成的影响
  • 3.1.3 Si含量对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形成的影响
  • 3.2 工艺参数对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形成的影响
  • 3.2.1 激光熔覆的物理过程与工艺
  • 3.2.2 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Fe-Ni-Si-B-V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影响
  • 3.2.3 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稀释率的影响
  • 3.3 讨论与分析
  • 3.4 本章结论
  • 36Ni32Si16B14V2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第4章 激光熔覆Fe36Ni32Si16B14V2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
  • 36Ni32Si16B14V2的宏观形貌'>4.1 激光熔覆Fe36Ni32Si16B14V2的宏观形貌
  • 4.2 熔覆层的结构
  • 4.3 熔覆层微观组织分析
  • 4.4 本章结论
  • 第5章 微合金化对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影响
  • 5.1 元素选择的理论基础
  • 5.1.1 原子尺寸效应
  • 5.1.2 合金化效应
  • 5.1.3 固溶效应
  • 5.2 C对Fe-Ni-Si-B-V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影响
  • 5.2.1 C对熔覆层结构的影响
  • 5.2.2 熔覆层微观组织分析
  • 5.3 Nb对Fe-Ni-Si-B-V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影响
  • 5.3.1 Nb对熔覆层结构的影响
  • 5.3.2 熔覆层微观组织分析
  • 5.4 Ce对Fe-Ni-Si-B-V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影响
  • 5.4.1 Ce对熔覆层结构的影响
  • 5.4.2 熔覆层微观组织分析
  • 5.5 本章结论
  • 第6章 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磨损性能与磨损机制
  • 6.1 熔覆层显微硬度
  • 36Ni32Si16B14V2熔覆层'>6.1.1 Fe36Ni32Si16B14V2熔覆层
  • 36Ni32-xSi16B14V2Cx熔覆层'>6.1.2 Fe36Ni32-xSi16B14V2Cx熔覆层
  • 36Ni32-xSi16B14V2Nbx熔覆层'>6.1.3 Fe36Ni32-xSi16B14V2Nbx熔覆层
  • 36Ni32-xSi16B14V2Cex熔覆层'>6.1.4 Fe36Ni32-xSi16B14V2Cex熔覆层
  • 6.2 熔覆层磨损性能
  • 6.2.1 摩擦系数
  • 6.2.2 磨损体积
  • 6.2.3 磨痕形貌及磨损机制
  • 6.3 本章结论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含活性位点的金属有机骨架荧光识别Fe~(3+)的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20(01)
    • [2].碳点荧光探针的表征及其对Fe(Ⅲ)检测的应用[J]. 生物化工 2020(01)
    • [3].Fe~(2+)活化过硫酸钾处理三唑醇农药废水[J]. 当代化工 2020(01)
    • [4].添加Fe~(2+)对克雷伯氏菌发酵产氢特性的影响[J]. 应用化工 2020(04)
    • [5].Fe~(3+)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09)
    • [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总Fe不确定度评定[J]. 中国果菜 2020(06)
    • [7].Fe元素对激光沉积制造高强钛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J]. 应用激光 2020(03)
    • [8].时效对Fe基合金激光重熔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20(09)
    • [9].三维荧光光谱表征Fe(Ⅱ)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与平行因子分析[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06)
    • [10].黄血盐与Fe~(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怎样写[J]. 化学教学 2012(09)
    • [11].基于罗丹明b类的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2].铁氰化钾-Fe(Ⅲ)体系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11)
    • [13].Fe~(2+)对嗜热链球菌生长及发酵酸乳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7(06)
    • [14].基于香豆素骨架的Fe~(3+)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17(08)
    • [15].酸性条件下十二胺体系中Fe~(3+)对白云母可浮性的影响[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5(06)
    • [16].Fe对过共晶铝硅合金高温磨损性能的影响[J]. 科技与创新 2016(21)
    • [17].Fe~(2+)催化H_2O_2/Na_2S_2O_8氧化降解水中黄腐酸[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8].Fe~(3+)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4(11)
    • [19].钙黄绿素-Fe~(3+)荧光光谱法测定F~-[J]. 广东化工 2015(06)
    • [20].Fe~(3+)对锂辉石浮选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5(04)
    • [21].硫氰化钾鉴别Fe(Ⅲ)和Fe(Ⅱ)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 2020(06)
    • [22].Fe(OH)_3胶体制备方法的探讨[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7(01)
    • [23].迪格拉西“不得已”夺冠 中国车手不幸触发安全车——FE电动方程式巴黎站[J].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6(05)
    • [24].FE摩纳哥ePrix后记 “缩水版”不过瘾 “全赛道”指日待[J]. 轿车情报 2017(06)
    • [25].FE系统广角最强音 索尼G大师镜头FE 16-35 mm F2.8 GM体验[J]. 摄影之友 2017(09)
    • [26].完美收官 钛麒Formula E车队征战FE[J]. 汽车与运动 2017(09)
    • [27].Fe基耐磨堆焊用药芯焊丝的发展研究现状[J]. 现代焊接 2014(07)
    • [28].不同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Fe~(3+)配位反应动力学[J]. 纺织学报 2013(11)
    • [29].面心立方Fe中合金元素偏析行为的理论研究[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1)
    • [30].体心立方Fe中<100>位错环对微裂纹扩展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 物理学报 2020(11)

    标签:;  ;  ;  ;  

    Fe基非晶—纳米晶激光熔覆涂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