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蕊花酸的中间体合成

鞘蕊花酸的中间体合成

论文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毛喉鞘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三萜类、黄酮类和甾体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它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平喘解痉作用,降低眼内压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抗肿瘤作用。湖北中医药大学刘焱文教授发表专利CN200610019675显示,他们提取分离出的鞘蕊花酸、鞘蕊酸、鞘蕊山酮都是二萜类型的化合物,经过细胞活性筛选证明对肿瘤生长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已开发出的二萜类化合物福斯科林为一类二萜新药,对心衰、青光眼、支气管哮喘等有较好的疗效。实验目的:相关专利证明鞘蕊花酸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考虑到从植物含量极其有限,从中提取分离出鞘蕊花酸的工作量相当大,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其相关的化学合成的报道较少,我们以鞘蕊花酸为目标化合物,研究其化学合成路线。因为原料香紫苏醇价廉易购买,反应条件温和,选择香紫苏醇为合成的起始原料。我们选择对鞘蕊花酸及其类似物的中间体进行化学合成,为以后对鞘蕊花酸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筛选的研发提供原料,构建合成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平台。实验方法及结果:1.合成路线:本文以香紫苏醇为原料,在室温中性高锰酸钾氧化反应得到甲基酮化合物(化合物2);甲基酮化合物在冰乙酸酸性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羧酸化合物(化合物3);羧酸化合物在LTA/I2体系及光照下,加热,羧基被碘取代,生成少一个碳的碘代物(TM1)。以香紫苏醇为原料,重铬酸钠为氧化剂,乙酸酐做脱水剂,乙酸酸性条件加热氧化生成香紫苏内酯。用硼氢化钾/氯化锌还原成醇化合物(化合物5)。以香紫苏醇为原料,在室温,被中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甲基酮化合物(化合物2),甲基酮化合物在醋酸弱酸性加热条件下,生成烯醚。2.工艺优化本文对甲基酮化合物(化合物2)、碘代物(TM1)的合成从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考察,选择最佳的合成条件。对合成羧酸化合物(化合物3)进行了正交设计,选择了较优的反应条件,优化合成工艺。实验结论:1、通过对产物进行IR、1H-NMR、13C-NMR的图谱解析表明:本文成功的合成了几个中间体。2.本文对合成甲基酮化合物(化合物2)、碘代物(TM1)的影响反应的常规因素如时间、温度、投料比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对甲基酮化合物(化合物2)的后处理只是简单的过滤,接着进行下一步反应,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率。对羧酸化合物(化合物3)采用的是正交设计,从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得到了较优的合成条件。3.本文成功的应用诺贝尔获奖者Barton的人名反应,从反应机理到指导影响反应的常规因素如投料比、LTA、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使合成碘代物(TM1)的收率提高到较满意的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鞘蕊花酸中间体的合成设计方案
  • 一、以香紫苏醇为原料
  • 1 合成路线一
  • 2 合成路线二
  • 3 合成路线三
  • 4 合成路线四
  • 5 合成路线五
  • 二、以香紫苏内酯为原料
  • 1 合成路线一
  • 2 合成路线二
  • 3 合成路线三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一、合成路线
  • 二、实验所用试剂及原料
  • 三、实验主要仪器
  • 四、实验操作步骤
  • 4.1 化合物2的合成
  • 4.2 化合物3的合成
  • 4.3 化合物TM1的合成
  • 4.4 香紫苏内酯的合成
  • 4.5 化合物5的合成
  • 4.6 烯醚的合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 1 高锰酸钾氧化香紫苏醇制备化合物2
  • 1.1 化合物2合成反应机理
  • 1.2 高锰酸钾氧化香紫苏醇成化合物2的影响因素讨论
  • 2 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化合物2 制备化合物3
  • 2.1 化合物3合成反应可能的3种机理
  • 2.2 制备化合物3的影响因素考察
  • 4/I2)合成化合物TM1'>3 采用四乙酸铅/碘体系(Pb(OAc)4/I2)合成化合物TM1
  • 3.1 化合物TM1的合成机理
  • 3.2 制备化合物TM1的影响因素的考察
  • 结语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鞘蕊花酸的中间体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