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配置论文-李迎博

外包配置论文-李迎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包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疗器械消毒,消毒灭菌,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医疗机构,流水线,指示卡,物理消毒,医疗科技,手术室

外包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李迎博[1](2019)在《医疗器械消毒走上工厂流水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机构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如果全部进行服务外包,不仅省时省心,每年还可以为医院节省30%的运营成本。在洛新产业集聚区,就有一家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河南洁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设计产能为1500万把手术器械的年处理量,可满足洛阳80%的医(本文来源于《洛阳日报》期刊2019-10-15)

曾淑玲[2](2018)在《大类资产配置迈向“OCIO外包”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惠裕全球家族智库2017年末联合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副教授Roger Healy重磅推出。如果你不想获得任何投资的风险或者投资回报的跌落,你就需要学习越来越多的投资技能,最终都会走向寻求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机构,像OCIO这样来代理投资管理。美国二分之一的家族,有很大的资金规模,但不会公开去寻找私募投资,不会公开去做很多的投资活动,也不(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8年09期)

刘新华[3](2014)在《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控制权配置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资本、信息、技术暗潮涌动的今天,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驱动自身业务的持续增长。然而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已经很难适应风云诡谲的市场变化,它一方面牢牢拖住了企业研发的时间进程,另一方面又带来了高额的研发成本和更多的风险,让企业无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研发外包——这种“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的新型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在中国经济日益蓬勃的今天,随着研发外包理念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一些重要的研发业务(如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部分或全部外包给其他组织(特别是供应链条上的合作伙伴),并利用这种动态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虽然企业的研发外包行为在当今的很多行业内都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外包企业却经常面临着由合同的不完全性所带来的各类成本和风险。尽管既有文献已经对企业研发外包日趋增多的现象以及各种风险的防范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治理措施,但鲜有学者运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设计供应链中的研发外包协调机制。因此本文在回顾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风险治理机制,并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构建了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数理模型,通过具体比较配置控制权与不配置控制权两种不同的外包模型,力图找到供应链企业间研发外包的最优协调机制。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委托方与受托方签订研发外包契约后,在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随着契约的不完全性越高,委托方配置的最优控制权就越高,而受托方的努力程度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先下降再上升,供应链的利润和委托方的利润先减少再保持不变,但受托方的利润会先增加后减少;然而在不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随着契约的不完全程度越高,委托方配置的收益共享比例就越高,而受托方的努力程度则随着契约不完全性的增加而递减,供应链的总利润和受托方的利润会不断上升,但委托方的利润在不断下降。第二,在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调整批发价格有时也会产生实施控制权的作用(即可以提升受托方的努力水平),但两者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前者是通过让渡利润以激励受托方采取正确的行动,而后者则通过对额外收益的控制来防止受托方出现败德行为,并且委托方通过批发价格的调整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的总利润;然而在不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调整收益共享比例虽然可以起到激励受托方提高研发努力水平的作用,但如果契约的不完全性在增加,委托方分配给自己的利润份额是不断上升的,这也就说明委托方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所得会主动放弃通过调整收益共享比例以刺激受托方提高研发努力水平的权利,进而收益共享机制“失效”。第叁,最优控制权下的供应链利润要优于完全控制的情形,但小于不配置控制权下的供应链利润。最优控制权下的委托方利润均优于完全控制和不配置控制权的情形。此外,随着新的获利渠道出现概率的增加,最优控制权下的供应链(委托方)利润与完全控制下的供应链(委托方)利润逐渐趋于一致。第四,在配置控制权与不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最优努力水平均是受托方努力水平对需求量影响程度系数的增函数,是研发努力成本系数的减函数,只不过两种不同情下的供应链总利润、委托方利润、受托方利润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4-10-01)

Ilan,Oshri,Julia,Kotlarsky,李皓[4](2014)在《多方外包:从一刀切到多重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方外包已逐渐在采购环境中占主导地位。多方外包(多供应商采购)是指采购安排中客户有意将外包中各种相互依赖的功能和任务分散给多个供应商。近期的许多外包合同显示,多方外包已逐渐在采购环境中占主导地位。多方外包(多供应商采购)是指采购安排中客户有意将外包中各种相互依赖的功能和任务分散给多个供应商。(本文来源于《服务外包》期刊2014年04期)

黄志军[5](2013)在《外包呼叫中心配置型个性化IVR业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包呼叫中心座席业务近来在电信运营商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中,由于每个外包呼叫中心客户的需求均与其企业自身的业务因素相关,因此也较多地呈现了个性化的特色。也正因为这个缘由,修改企业广告彩铃IVR语音导航、修改转接号码、修改转接时间等指令的时效要求非常高,也因此大大增加了运营商维护的压力和客户感知度的下降。本文从外包呼叫中心业务实际运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出发,提出使用配置型IVR的手段来降低外包呼叫中心IVR业务维护压力,同时提升外包呼叫中心客户的服务感知度。由于客户的需求处于千变万化之中(一般每个月均会有新的想法),所以配置型IVR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长期不断改善的过程,还要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作出相应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外包呼叫中心业务包括IVR语音导航功能和座席框架客户端两部分,本文探讨的是外包呼叫中心业务中的IVR语音导航部分。(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李靖,蒋士成,费方域[6](2013)在《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企业研发外包中的终止权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医药产业为代表的产业的研发外包过程中,委托方追求商业化目标,代理人追求学术化目标。由此终止权的配置就至为重要。如果代理方所致力于筛选的先导化合物的学术(商业)化程度小(大)于某个临界值,那么作为委托方的企业会将终止权授予给代理方;而如果该先导化合物的学术(商业)化程度大(小)于某个临界值,那么委托方将保留终止权。随着执行性工资与先导化合物总价值的比值的增大,委托方不授权的区间将缩小;在执行性工资与先导化合物总价值的比值较小(大)时,委托方授权的区间会随着该比值的增大而扩大(缩小)。委托方的授权是具有社会效率的,而当代理方所筛选化合物的学术化程度很大时,委托方的不授权是社会无效率的。既有的经验性证据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上述部分结论。(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卫平,杨宏呈,潘明韬[7](2013)在《外包的资源配置效应:理论与实证——基于行业要素密度差异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扩展后的传统贸易模型中,分析了行业要素密度差异视角下外包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发现:外包会加大行业密集要素的使用,资本密集行业的外包会抑制就业、降低工资,劳动密集行业的外包会扩大就业、提高工资。随后构建了动态劳动力需求模型,采用一步广义矩估计法(One Step Diff-GMM),运用美国1 998—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3年01期)

周玮[8](2012)在《斯密街公司承接服务外包运营过程中的劳动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流程服务外包(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是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至今的高端产物,也是当下发展最快的服务外包子行业之一。有别于传统的服务外包,该行业以知识密集型的高端人才为基础开展服务,其业务特性具有高附加值、专业化、复杂化等特点,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解决方案。但是,受经济周期和行业特性等因素影响,知识流程服务外包公司的业务需求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劳动资源就成了许多企业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中小型知识流程服务外包企业来说,该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以斯密街公司为案例,分析在需求不确定情况下劳动资源配置问题的产生、影响和相关解决方案。本文的第一章为前言,第二章介绍了服务外包行业的背景和劳动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第叁章以斯密街公司为典型案例提出了本文的核心问题。第四章分析了该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对公司的具体影响。第五章是针对斯密街公司的劳动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第六章为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列举了大量数据来分析在需求不确定情况下如何配置劳动资源的问题,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能对知识流程服务外包行业提供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12-23)

李靖,蒋士成,费方域[9](2012)在《不完全合同下企业研发外包的控制权配置研究——基于研发路径转移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承揽研发外包的过程中,如果新的研发路径出现,代理方会将此路径披露给第叁方,而委托方为治理这类可能发生的披露行为,会在双方研发外包关系形成时配置最优的控制权。尽管控制权越大,代理方的披露行为越能够被有效地治理进而委托方的收益也越大,但越大的控制权所带来的成本也越大,故最优的控制权配置应该在权衡该收益和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合同的不完全性表现得越明显,委托方所拥有的最优控制权就越大。另外,不同于Lerner和Malmendier的论断,委托方配置最优的控制权将占优于不配置任何控制权。而相关的经验性证据也验证了这类结论。(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2年11期)

韩周[10](2012)在《服务外包中冗余知识再配置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长期从事相似类型的重复性的接包业务,这些企业通过经验学习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大量的冗余知识,企业面临着现有知识部分闲置、有效知识又极为匮乏的两种问题并存的尴尬处境,由于新知识来源有限,冗余知识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又是一种亟待转化的有效知识。如何对冗余知识进行再配置是服务外包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中,本文以扎根理论为基础,探索服务外包在理论上的发展规律,并以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困境为对象,挖掘服务外包企业在服务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探究冗余知识在企业中的存在特征和类型划分入手,对不同类型的冗余知识进的沉淀原因行了分析,运用知识元的描述方法找到冗余知识的形成机理,借用思维科学理论的概念和方法,从知识元的时态变化和状态变化两个方向来说明冗余知识的演化方向;通过区分服务外包企业中新知识的来源,明确冗余知识再配置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证明,当新知识进入企业的知识库后,与原有知识融合,经过知识逆结构化和内化过程,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吸收,使原有冗余知识得到重新配置,并基于这样的分析基础,架构了冗余知识再配置模型,并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本文主要内容共分为六章,即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对服务外包的内涵进行界定,将研究对象锁定在软件外包企业,同时通过总结服务外包企业的特征,挖掘服务外包企业创新的基础条件,由此,在知识管理和价值链理论的视角下,探索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困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要素;第叁章: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界定冗余知识的概念、内涵及特征,从冗余知识的来源入手对冗余知识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冗余知识的具体沉淀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冗余知识的演化模型;第四章:通过对冗余知识再配置的基础条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冗余知识再配置的理论模型,对其构成变量进行具体解构;第五章:通过确定研究方法,选取企业样本,设计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信度及效度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冗余知识再配置的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第六章:对全文进行系统总结,提炼全文的创新点,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服务外包企业对于自身创新困境的认识,帮助企业找到现有资源要进行重新配置关键机理及所需要的基础条件,拓展服务外包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路径,增加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于帮助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摆脱现有的知识创新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2-10-01)

外包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惠裕全球家族智库2017年末联合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副教授Roger Healy重磅推出。如果你不想获得任何投资的风险或者投资回报的跌落,你就需要学习越来越多的投资技能,最终都会走向寻求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机构,像OCIO这样来代理投资管理。美国二分之一的家族,有很大的资金规模,但不会公开去寻找私募投资,不会公开去做很多的投资活动,也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包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迎博.医疗器械消毒走上工厂流水线[N].洛阳日报.2019

[2].曾淑玲.大类资产配置迈向“OCIO外包”时代[J].商讯.2018

[3].刘新华.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控制权配置策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

[4].Ilan,Oshri,Julia,Kotlarsky,李皓.多方外包:从一刀切到多重配置[J].服务外包.2014

[5].黄志军.外包呼叫中心配置型个性化IVR业务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

[6].李靖,蒋士成,费方域.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企业研发外包中的终止权配置研究[J].经济研究.2013

[7].卫平,杨宏呈,潘明韬.外包的资源配置效应:理论与实证——基于行业要素密度差异视角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

[8].周玮.斯密街公司承接服务外包运营过程中的劳动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9].李靖,蒋士成,费方域.不完全合同下企业研发外包的控制权配置研究——基于研发路径转移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2

[10].韩周.服务外包中冗余知识再配置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标签:;  ;  ;  ;  ;  ;  ;  ;  ;  ;  

外包配置论文-李迎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