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业务量层叠特性的分析与建模

网络业务量层叠特性的分析与建模

论文题目: 网络业务量层叠特性的分析与建模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作者: 张毅

导师: 李乐民

关键词: 无穷可分层叠,突发性,规则化绝对原点矩,小波变换模极大,全稳定层叠,稳定噪声

文献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从1993年W.E.Leland等人正式将分形学中“自相似”的概念引入通信领域的网络业务量研究中,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用尺度伸缩(scaling)特性来表征业务量的思路为网络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空间。同时,这也对网络性能的分析,服务质量的控制,以及网络设计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余年的研究和探索揭示了诸如自相似、长程相关(LRD:long-range dependence)、重尾分布、多分形等重要的网络业务量特性。而随着网络业务内容和网络整体构架的发展,这些特性是否存在?或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因此,确认、定量和建模那些网络业务量中不变或缓慢变化系统特性的业务量表征工作仍然十分重要。 整个Internet网络有着巨大的复杂性,并且其复杂度在不断增加。这使得愈来愈多的研究者认为应该用描述复杂系统(如湍流)的动力学理论来刻画业务量。无穷可分层叠(IDC:infinitely divisible cascades)模型(简称:层叠模型)正是此理论的新兴内容。这里层叠概念出自对二项测度构造中反复迭代过程的形象描述。本文就致力于用此模型来探索业务量的表征,主要内容包括了层叠模型的判定、分析、估计和合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许多研究者投入到分组网络业务量的研究之中,并根据各自的学术背景提出了各种业务量表征的概念和模型。本文在第二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这些概念和定义,探究其理论依据、本质内涵和相互联系。由此归纳出业务量表征的两条主线:一是点过程、更新过程和随机游动及其衍生的传统概率论和排队论方法。Markov序列/过程派生的模型也可以归入此类。另一条线则是自相似,多分形,到IDC等分形学中尺度伸缩(scaling)过程(简称尺度过程)的逐步拓展。自相似是多分形的特例,而多分形又是IDC的特例,因而本文将三者看作层叠模型的三种类型。并且将尺度过程与层叠模型相等同。以上业务量表征第一主线能直观表现分组的产生或到达,反映了业务量“面”的内容;而本文认为尺度过程一线能真正定义了业务量各时间尺度间的本质关系,并且反映协议栈、网络结构等“质”的内容。另外,本文将LRD性、1/f性、重尾分布和回归模型等概念列为以上主线的补充。 本文的第三章研究层叠模型三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以往多种时域上自相似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简略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网络业务量及其尺度伸缩特性

1.1.1 复杂性

1.1.2 突发性

1.1.3 尺度伸缩特性的统一

1.2 研究的意义和方向

1.2.1 工作负荷表征

1.2.2 性能分析

1.2.3 业务量控制

1.3 本文主要贡献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业务量表征的概念及其关系

2.1 研究目的

2.2 点过程、更新过程和随机游动

2.2.1 点过程

2.2.2 更新过程

2.2.3 随机游动

2.3 自相似过程

2.3.1 离散自相似序列

2.3.2 连续自相似过程

2.3.3 分数布朗运动和分数高斯噪声

2.3.4 非高斯自相似过程

2.3.5 离散化

2.4 长程相关与1/f过程

2.4.1 1/f过程

2.4.2 长程相关

2.4.3 1/f,LRD和自相似的关系

2.5 重尾分布

2.6 回归模型

2.7 多分形与无穷可分层叠

2.7.1 多分形

2.7.2 无穷可分层叠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层叠模型类型判定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常用模型检验方法

3.2.1 自相似的检验与估计

3.2.2 多分形的检验与估计

3.2.3 IDC的检验与估计

3.3 RARM检验方法

3.3.1 RARM

3.3.2 尺度过程的RARM表征

3.3.3 实验与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叠模型分析与估计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小波变换在分析中的应用

4.2.1 小波变换的定义和特性

4.2.2 多解析度分析

4.2.3 小波变换模极大

4.2.4 序列长度有限

4.3 层叠模型的小波分析与估计

4.3.1 分析推导

4.3.2 判定与估计的流程

4.3.3 实验与结论

实验一:估计方法的比较

实验二:实际网络业务量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稳定层叠模型:全面的网络业务量模型

5.1 研究背景

5.2 稳定分布

5.2.1 定义与主要性质

5.2.2 参数估计与验证

5.3 全稳定层叠模型

5.3.1 模型定义

5.3.2 检验方法

5.3.3 α参数与突发性

5.3.4 实验与结论

实验一:FSC模型的检验

实验二:α参数与突发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层叠模型合成的研究

6.1 研究背景

6.2 层叠模型的演进

6.2.1 二项/多项测度

6.2.2 正则层叠

6.2.3 IDC噪声

6.3 稳定CPC噪声

6.3.1 CPC噪声的合成

6.3.2 稳定分布的产生

6.3.3 稳定CPC噪声业务量

6.3.4 实验与结论

实验一:网络业务量的合成

实验二:排队性能简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索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作者近年发表、录用和投出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1-28

参考文献

  • [1].基于802.11的无线Mesh网络中机会通信协议的研究[D]. 阙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 [2].面向海洋监测与用户服务的海洋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羊秋玲.天津大学2017
  • [3].Small Cell网络中基于联盟形成的资源分配与干扰缓解技术研究[D]. 杨光.山东大学2018
  • [4].无线Ad Hoc网络MAC机制研究[D]. 李云.电子科技大学2004
  • [5].无线Ad Hoc网络中的跨层QoS保证研究[D]. 阮加勇.华中科技大学2005
  • [6].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无线网络QoS支持机制的研究[D]. 夏巍.湖南大学2005
  • [7].基于802.11无线—有线结合网络的QoS研究[D]. 孙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 [8].基于网络定价策略的通信网资源分配研究[D]. 许航天.北京邮电大学2007
  • [9].移动Ad hoc网络高能效路由技术的研究[D]. 孙强.武汉理工大学2007
  • [10].无线网络流量分形特性分析与建模[D]. 于秦.电子科技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网络业务流的建模分析及Web业务流控制研究[D]. 龙图景.清华大学2004
  • [2].网络流量控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刘岩.复旦大学2005
  • [3].网状WDM网中的抗毁保护算法研究[D]. 郭磊.电子科技大学2006
  • [4].网络流量特征研究和分布式被动测量系统设计[D]. 马维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4
  • [5].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流量特性与建模研究[D]. 王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3
  • [6].基于分形的网络流量建模及排队性能研究[D]. 魏进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
  • [7].宽带通信网中Valiant负载平衡技术研究[D]. 章小宁.电子科技大学2007
  • [8].WDM网络多播业务量疏导和保护算法研究[D]. 廖露华.电子科技大学2007
  • [9].IP网络业务流量多重分形建模和预测研究[D]. 王升辉.北京交通大学2007
  • [10].无线网络流量分形特性分析与建模[D]. 于秦.电子科技大学2006

标签:;  ;  ;  ;  ;  ;  

网络业务量层叠特性的分析与建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