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运用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的分析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运用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的分析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562400)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运用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8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单独药物治疗和联合鼓膜穿刺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有效率为88.09%,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术的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听力,其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关键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术;药物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的情况,该疾病分两种类型,急性和慢性。患者就诊是因为感冒出现咽喉疼痛、鼻堵流涕,针对于该疾病,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1],本文主要研究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特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8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8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42例,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为(46.8±1.3)岁,病程3天~1个月,平均病程(17.1±1.4)天;对照组患者为42例,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为(41.4±1.4)岁,病程2天~1个月,平均病程(18.2±1.5)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单独药物进行治疗,主要为雾化吸入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雾化治疗采用8万u庆大霉素和4000u的糜蛋白酶进行组合,混合成1ml的雾化液,采用氧气雾化,其氧流量速度为6L/min,患者采用鼻吸入,每天2次,每次20min左右,治疗7d,在此同时,配合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其药物主要为抗生素,丙酸氟替卡松鼻气雾剂以及麻黄素滴鼻,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2]。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方式同对照组相同,鼓膜穿刺术,首先取患者的侧坐位,患耳朝上,清除患者耳部的分泌物,并且对其耳周进行消毒、铺巾,在将2%丁卡因进行鼓膜表面麻醉,随后将患者的患耳向后牵拉,充分暴露其鼓膜,在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先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进行穿刺,在鼓膜前下部刺入到患者的鼓室,随后抽出中耳的积液。针对于积液黏稠,且不易抽吸的的患者,可以先在鼓室内注入2mg的地塞米松以及0.2g的头孢呋辛钠,将耳部稀释后,在实施抽吸治疗,术后后退出穿刺针,并实施常规的消毒[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改善情况。

1.4判定标准[4]

治愈:患者的耳闷、耳鸣等症状完全消失,检查后,鼓膜颜色恢复正常,且活动度良好;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鼓膜内陷的情况明显改善,听力有所提高;

有效:患者的听力提高明显,有轻微耳闷塞感、耳鸣等症状,经检查鼓膜颜色、活动度均有所改善;

无效:症状无变化,听力无提高。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方法包对本组研究中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这种潜在的危险非常大,给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在临床上也是一种治疗难度比较高的疾病,患者在发生该疾病后,对其听力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实施药物和手术治疗,但是单一的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有关报道指出,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鼓膜穿刺术,具有很好的疗效,该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的清除患者耳中的积液,改善其听力,并且当空气通过穿刺孔,进入给患者的中耳后,可以有效的改善其压力,使其压力平衡,进而改善患者中耳缺氧的情况,同时,其中耳腔积液中含有细菌,而穿刺术可以有效的影响细菌的生存环境,可提高其药物效果,加强药物的渗透能力,改善其代谢,另外,该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且预后较快,术后不会出现并发症,因此将药物和鼓膜穿刺术相结合,可有效的提高药物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5]。

具相关报道称,该治疗方式可以提高的中耳黏膜病变的恢复,减少其病变的情况,采用耳内镜可以清楚的观察患者中耳部位,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同时,由于中耳腔积液的自行吸收较为迅速,因此,单独药物的治疗时间较长,而采用手术治疗,可以提高其自愈能力,对鼓膜的恢复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有效率为88.09%,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术的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听力。

总之,针对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来说,单独的药物治疗其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因为有研究认为正常情况下中耳通过吞咽时咽鼓管的泵作用及中耳腔—咽鼓管黏膜纤毛清除系统而达到自洁功能,但如果中耳腔负压、积液达到一定程度这些功能就会受到抑制,将药物和手术相结合,可提高药效,及时的清除其积液,改善患者中耳的负压,对改善其功能有中药的作用,因此采用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加速患者的恢复,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艺.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12,15(4):555-556.

[2]陆伟明.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10(3):129-130

[3]高云鸿,高占梅,饶胜国,等.鼓膜穿刺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9):1598—1600.

[4]田小燕,罗璝,等.生物膜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4):661-663.

[5]汪吉宝.对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工作的几点看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15(4):429-430

标签:;  ;  ;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运用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