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俱乐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俱乐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论文题目: 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俱乐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 杨剑

导师: 马更娣

关键词: 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式教学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高校的体育教学无论在学生体质增强方面、还是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都还不是很到位。如何强化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使其建立终身体育观,达到体育自立的目的,一直是高校体育研究的热点。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因此对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探讨,不仅能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而且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虽然近年来河南省各高校都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总的框架和体系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特征,对传统教学方式与俱乐部式教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有88.24%的学校学制为两年,即大一采用基础课教学,大二以选项课教学为主,大学后两年基本上没有体育课。87.54%的学校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效能的发挥,学生对于体育课教学改革有很高的期待值。2.俱乐部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打破过去体育课教学班分配方式,采用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方面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的作用由教学生学会“学会”到引导学生“会学、会用”。把机会和权利交给学生,择其所好、行其所能、展其所长,使学生的个性在“独立或自主”的行为中展示出来。3.俱乐部式教学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实行教师挂牌上课,让学生去选择授课教师,可以大大增强教师提高自我能力和知识结构创新的积极性,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4.对学生评价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突破注重终结性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的状况,按照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5.俱乐部式教学运行后,将在时间安排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6.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可能存在学生管理难度增大、由于扩招带来的师资紧张、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7.俱乐部式教学的实施,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积极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发的力度,对体育场馆资源的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概念

2.1.1 体育俱乐部的概念

2.1.2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概念

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

2.3 有关国内高校俱乐部式教学问题的研究情况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2.1 专家访谈法

3.2.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目前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在高校中的发展情况

4.1.1 目前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在其它省市高校中的发展情况

4.1.2 目前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在我省高校中的发展情况

4.2 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2.1 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的基本情况

4.2.1.1 体育课的教学模式

4.2.1.2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4.2.1.3 体育课的课时分配

4.2.2 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的现状调查

4.2.2.1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4.2.2.2 体育课的教学方式

4.2.2.3 学生体育考核与评价情况调查

4.2.3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现状调查

4.2.3.1 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4.2.3.2 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主要动机

4.2.3.3 学生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4.2.3.4 学生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态度

4.2.3.5 学生体育考试标准的合理性调查

4.2.3.6 体育课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调查

4.3 实施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优势

4.3.1 俱乐部式教学在组织形式上体现自主性

4.3.2 俱乐部式教学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4.3.3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注重过程、整体评价

4.3.4 俱乐部式教学课程得到优化,更加注重学生心理需求

4.3.5 俱乐部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

4.3.6 俱乐部式教学有利于保持课内和课外锻炼的连贯性、统一性并进行有机结合

4.3.7 俱乐部式教学打破时间框架,使场地、器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4.4 河南省高校体育开展俱乐部式教学的依据

4.4.1 发展终身体育思想为河南省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4.4.2 学习主体的实际需求促使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进行

4.4.3 俱乐部式教学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

4.4.4 兄弟院校的经验为河南省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捷径

4.5 河南省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4.5.1 俱乐部式教学的管理

4.5.2 俱乐部式教学目标的制定

4.5.3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

4.5.4 俱乐部式教学的课程安排

4.5.5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4.5.6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4.5.7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评价

4.5.8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运行控制

4.5.9 课余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运作

4.6 河南省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6.1 高校扩招造成师资紧缺的问题

4.6.2 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

4.6.3 教学管理难度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发布时间: 2007-12-27

参考文献

  • [1].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与对策研究[D]. 秦英杰.延安大学2012
  • [2].构建与科学、人文、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D]. 包春峰.天津大学2007
  • [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勾凤云.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 [4].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D]. 王军.北京体育大学2005
  • [5].吉林省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 赵红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 [6].多元智能理论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毛莉.武汉体育学院2012
  • [7].转型时期高校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特征的研究[D]. 郭丹.武汉体育学院2007
  • [8].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研究[D]. 曹晓东.山东体育学院2011
  • [9].上海市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郭仁强.上海师范大学2011
  • [10].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研究[D]. 许绍哲.北京体育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D]. 顾秋萍.苏州大学2006
  • [2].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 江杭生.苏州大学2006
  • [3].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选用教学方法的现状研究[D]. 庄艳华.苏州大学2007
  • [4].江苏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 许彩艳.苏州大学2006
  • [5].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D]. 洪晓波.北京体育大学2005
  • [6].北京市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D]. 张立新.北京体育大学2005
  • [7].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童丽平.北京体育大学2005
  • [8].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D]. 耿道熙.河北师范大学2007
  • [9].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与改革探析[D]. 杨柳.湖南师范大学2006
  • [10].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D]. 崔涛.山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俱乐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