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宪政思考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宪政思考

论文摘要

从民法的角度讲,债务是指债务人根据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为特定行为的义务,其本质是一种不利益。政府债务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借款)的方法筹集、取得的那一部分财政收入。政府债务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其中,以债务主体为依据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从经济学来说,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发行的政府债券,其收入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由地方财政使用和偿还。从法学的角度讲,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独资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我国法律未授予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权力,但地方政府债务却客观存在于实际生活之中。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情况来看,负债规模大、新增债务逐年攀升、债务管理混乱、债务形式多样化是其表现突出的特点。1990年,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才134.44亿元,2000年上升为3960.59亿元左右,到2009年末地方政府债务就高达约73800亿元。其中,约有30500亿元是2009年的新增债务。不仅如此,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缺乏宏观的把握,各地、各级地方政府都以自己的方式举债。在缺乏法制监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举债的整个流程中都具有随意性,管理相当混乱,也呈现出债务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在我国地方政府的众多债务中,既有由地方政府承担完全清偿责任的债务,也有由其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还有基于社会公益、社会稳定等而承担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的产生,其直接原因不外乎入不敷出。根据我国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导致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并越筑越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我国现行分税制体制将我国的财政支付责任和财政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了划分,将国家财政收入权大部分集中到了中央,而将80%的事权划给了地方,且希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平衡各级财政,以达到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调控。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复杂,相关法律制度又不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地方财政支出的要求,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践中作用微小,导致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平衡,只得举债度日。地方官员的政绩冲动,使得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地方财政更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我国财政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更是为地方政府的大肆举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泛滥,出现当前的局面。有鉴于此,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措施来规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第一,加速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法制化进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和财政支出责任并划予地方政府与之相对应的财权。第二,加强我国财政体制的法制化建设,完善转移支付体制及其配套制度,实现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制化、规范化。第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第四,建立财政监督体制,加强财政监督。第五,根据民主与宪政的理念以及国际潮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征收权和债券发行权,扩大地方收入。第六,树立正确的绩效观,设置合理的官员考核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述
  •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
  • (一) 债务的概念及分类
  • (二) 政府债务的概念及分类
  • (三) 地方政府债务
  •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
  • (一) 地方政府债务的一般特点
  • (二) 地方政府债务的专属特点
  • 三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 (一) 直接债务
  • (二) 或有债务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其成因
  •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 (一)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
  • (二)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表现形式
  •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
  • (一) 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不明确,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
  • (二)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 (三)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四) 地方官员的政绩冲动
  • (五) 缺乏有效监督
  • 第三章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制
  • 一、明确地方事权,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财权分配体制
  • (一) 中央与地方事权法制化,明确地方事权
  • (二) 财权分配法制化,建立与事权相对应的财权分配体制
  • 二、加强财政体制法制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
  • (一)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使转移支付制度法律化
  • (二)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及相关配套制度,实现政府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化
  •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地方政府债务
  • 四、建立财政监督体制,加强财政监督
  • (一) 完善我国财政监督立法
  • (二) 完善我国财政监督的体制建设
  • 五、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征收权和债券发行权
  • 六、树立正确的绩效观,设置合理的官员考核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准扶贫与新型地方政府形塑[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历程、困境与创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案例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4].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3)
    • [5].中央—地方政府间职责结构的历史变迁与优化——基于地方政府行动策略的视角[J]. 行政论坛 2020(02)
    • [6].地方政府的财源选择和分权体制改革[J]. 企业观察家 2020(02)
    • [7].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创新与启示[J]. 中国政府采购 2020(09)
    • [8].论地方政府创新的改革缘起与推进机理[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风险的规避、转嫁与控制策略: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对比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10)
    • [10].制度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的分析框架:制度环境、行动者、合作结构[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1].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8(S1)
    • [12].增长与创新的耦合: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演变的趋向[J]. 行政与法 2018(12)
    • [13].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定价市场化的分析[J]. 财政科学 2018(12)
    • [14].浅析地方政府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职能[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02)
    • [15].地方政府如何面对安全与增长的两难冲突?——来自煤矿关闭的证据[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6].公正程序与公共原则:地方政府边界重划的三项主张[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17].甘肃省地方政府推动便民服务及“最多跑一次”改革调查[J]. 发展 2019(07)
    • [18].浅谈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14)
    • [19].为什么地方政府对放开汽车限购不积极[J]. 汽车纵横 2019(10)
    • [20].地方政府“创新悖论”的机制及警示[J]. 领导科学 2017(31)
    • [21].关于京津冀地方政府债协同监管的建议[J]. 经济与管理 2018(01)
    • [22].根治地方政府数据造假[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8(Z1)
    • [23].地方政府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作用探讨[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4].如何协调好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J]. 化工管理 2017(07)
    • [25].地方政府权力“瘦身”的障碍分析与破解对策[J]. 地方治理研究 2017(02)
    • [26].浅析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稳步推进[J]. 领导之友 2017(05)
    • [27].低碳试点城市与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一个初步的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09)
    • [28].李克强:地方政府要在年内对外公布涉企收费清单[J]. 中国应急管理 2017(05)
    • [29].地方政府督查问题探析[J]. 领导科学 2017(19)
    • [30].市场化、地方政府努力方向与产业结构升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标签:;  ;  ;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宪政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