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题目: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旅游管理

作者: 陶文杰

导师: 谭白英

关键词: 旅游企业集群,竞争与协作,创新,可持续发展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新世纪市场竞争模式的巨大变革,旅游业的竞争也将由单体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旅游产业系统之间的竞争。但我国旅游企业的主体构成部分仍是中小型企业,且多表现出管理差、实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协作发展意识不强的特征;政府为提高产业集中度而组建的旅游企业集团也大多因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纷纷陷入经营困境,完全无法应对入世后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我国应该在市场主导、政府指导、引导和倡导作用下培育“龙头+网络”式的旅游企业集群。通过发挥集群在整合产业发展力量、促进品牌建设、集聚创新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来解决制约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不断增强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旅游企业集群和其他事物一样会经历一个从诞生到消亡的发展过程。在经历了自然集聚、裂变聚合、快速发展和成熟等阶段后,旅游企业集群将步入衰退阶段,这种衰退会给地方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找出实现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在遵循集群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政府、企业家、行业协会等活动主体应主动发挥其对集群生命周期的调控作用,以使集群尽快进入快速发展和成熟阶段,并尽可能延长集群在黄金发展时期的停留时间,确保集群的高效益;同时,还必须积极促进以竞争与协作并存为特征的集群网络运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借此实现集群的不断创新和集群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及旅游产业的适时升级,最终实现旅游企业集群和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旅游企业集群的涵义及研究现状

2.1 旅游企业集群的涵义

2.1.1 旅游企业集群的概念

2.1.2 旅游企业集群相关术语辨析

2.2 旅游企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第3章 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经济学中的集群理论

3.1.1 新经济地理学中的集群理论

3.1.2 新经济社会学中的集群理论

3.1.3 区域经济学中的集群理论

3.1.4 产业经济学中的集群理论

3.2 与集群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

3.2.1 供应链理论在集群中的应用

3.2.2 消费者心理理论在集群中的应用

3.2.3 顾客价值理论在集群中的应用

第4章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条件与作用分析

4.1 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4.1.1 集群产品存在技术可分性

4.1.2 集群产品存在丰富的产品差异化机会

4.1.3 集群产品的低运输成本

4.1.4 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多变与速度经济性

4.2 旅游产业所具备的集聚优势

4.2.1 地理靠近性

4.2.2 部门专业化

4.2.3 外部性

4.3 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作用分析

4.3.1 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使企业获取外部经济效应

4.3.2 促进社会文化网络的形成,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4.3.3 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为企业带来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4.3.4 降低知识资源的专用性,便于企业获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4.3.5 促进区域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4.4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迫切性

4.4.1 旅游企业总体规模大与企业单体规模小

4.4.2 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与管理成本激增

4.4.3 旅游消费的个性化与旅游产品普遍雷同

4.4.4 旅游产业供应链高协作要求与企业信用缺失

第5章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形成模式的选择

5.1 企业集群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形成模式及其比较

5.1.1 自下而上的形成模式

5.1.2 自上而下的形成模式

5.1.3 集群两种形成模式的优劣比较

5.2 旅游企业集群的集聚结构分析

5.2.1 以中小企业为成员的市场式企业群

5.2.2 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的企业群

5.2.3 网络综合体式企业群

5.3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形成模式的选择

第6章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6.1 旅游企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的特点

6.1.1 自然集聚阶段

6.1.2 裂变聚合阶段

6.1.3 快速发展阶段

6.1.4 成熟阶段

6.1.5 衰退阶段

6.2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6.2.1 旅游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控制

6.2.2 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

6.2.3 旅游企业集群间的竞争与创新

6.2.4 旅游企业集群衰退期的产业升级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隐性知识获取、吸收能力与旅游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林丽清.华南理工大学2018
  • [2].“互联网+”背景下山东旅游企业供应链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 马高华.天津大学2017
  • [3].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D]. 孙文迪.河南工业大学2018
  • [4].杭州市中小旅游企业导游离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余云建.江西师范大学2018
  • [5].诚信维度对小微旅游企业可持久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D]. 王一伟.广西师范大学2017
  • [6].我国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D]. 曹源.广西师范大学2017
  • [7].大数据时代旅游企业融合创新研究[D]. 高孟如.西华大学2017
  • [8].旅游企业微博用户感知价值与购买意愿关系研究[D]. 张琳琳.燕山大学2016
  • [9].中小会奖旅游企业“权变”经营策略分析[D]. 叶明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
  • [10].基于内部控制的旅游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 赵亮.中国海洋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中国旅游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D]. 于秋阳.华东师范大学2007
  • [2].基于GEM模型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 牛艳云.山东大学2007
  • [3].旅游地产开发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育的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 崔海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
  • [4].中国旅游企业集团发展对策研究[D]. 佘素丽.湘潭大学2004
  • [5].旅游产业集群研究[D]. 庄军.华中师范大学2005
  • [6].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 周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 [7].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D]. 余晓龙.西南财经大学2006
  • [8].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付春满.天津大学2005
  • [9].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 杜宇.山西大学2006
  • [10].国有旅游企业集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成志.浙江大学2002

标签:;  ;  ;  ;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