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研究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利用ERA40逐日再分析资料、NCEP/NCAR2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740个测站日降水资料、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Kaplan等重建的月平均SSTA资料、NOAA逐日长波辐射(OLR)等资料,应用离散功率谱分析、带通滤波、EOF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EASM)的移动特征、东亚地区季节内振荡(ISO)的基本特征、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综合动力和热力因素定义了可动态描述东亚夏季风移动和强度的指数,并利用该指数研究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移动的季节内变化及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气候平均东亚夏季风前沿分别在28候、33候、36候、38候、40候、44候出现了明显的跳跃。东亚夏季风活动具有显著的年际变率,主要由于季风前沿在某些区域异常停滞和突然跨越北跳或南撤引起,造成中国东部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东亚夏季风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1965年、1980年、1994年发生了突变,造成中国东部降水由“南旱北涝”向“南涝北旱”的转变。(2)东亚季风区季节内变化具有1025d和3060d两个波段的季节内振荡周期,以30-60d为主。存在三个主要低频模态,第一模态主要表征了EASM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活动期间的低频形势;第二模态印度洋-菲律宾由低频气旋式环流控制,主要表现了ISO在EASM爆发期间的低频形势;第三模态主要出现在EASM在华南和淮河活动期间的低频形势。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是代表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的主要低频形势。(3)热带和副热带地区ISO总是沿垂直切变风的垂直方向传播。因此,在南海-菲律宾东北风垂直切变和副热带西太平洋北风垂直切变下,大气热源激发菲律宾附近交替出现的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不断向西北传播,副热带西太平洋ISO以向西传播为主。中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附近ISO以向东、向南移动或局地振荡为主;北太平洋中部ISO在某些情况下向南、向西传播。(4)季风爆发期,伴随着热带东印度洋到菲律宾一系列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冷空气向南输送,1025天和3060天季节内振荡低频气旋同时传入南海加快了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在气候态下,ISO活动表现的欧亚-太平洋(EAP)以及太平洋-北美(PNA)低频波列分布特征(本文提出的EAP和PNA低频波列与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定点相关得到的波列不同)。这种低频分布形式使得欧亚和太平洋中高纬度的槽、脊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东亚地区的低频波列则成为热带和中高纬度ISO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夏季风活动的纽带。不同的阶段表现不同的低频模态,3060d低频模态的转变加快了EASM推进过程中跳跃性;30-60d低频模态的维持使得EASM前沿相对停滞。(5)30-60d滤波场,菲律宾海域交替出现的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不断向西北传播到南海-西太平洋一带。当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低频气旋活跃时,季风槽加强、东伸,季风槽内热带气旋(TC)频数增加;当南海-西太平洋低频反气旋活跃时,季风槽减弱、西退,TC处于间歇期,生成位置不集中。(6)在El Nino态下,大气季节内振荡偏弱,北传特征不明显,但ISO由中高纬度北太平洋中部向南和副热带西太平洋向西的传播特征显著,东亚地区ISO活动以第三模态为主,EASM集中停滞在华南和淮河流域,常伴随着持续性区域暴雨的出现,易造成华南和江淮流域洪涝灾害,长江和华北持续干旱。在La Nina态下,大气季节内振荡活跃,且具有明显的向北传播特征,PNA低频波列显著,东亚地区ISO活动以第一模态单峰为主;EASM主要停滞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出现异常持续强降水,华南和淮河流域多干旱;在El Nino态向La Nina态转换期,ISO活动以第一模态双峰为主,长江中下游常常出现二度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 1.3 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 资料
  • 1.5 统计和诊断方法
  • 1.6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7 特色和创新
  • 第二章 东亚夏季风移动特征分析
  • 2.1 引言
  • 2.2 定义东亚夏季风前沿
  • 2.3 气候态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
  • 2.4 东亚夏季风移动的年际变化
  • 2.5 东亚夏季风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 2.6 小结
  • 第三章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
  • 3.1 引言
  • 3.2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周期特征
  • 3.3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基本模态
  • 3.4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特征分析
  • 3.5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大气热源的响应
  • 3.6 大尺度环流对大气季节内振荡传播的影响
  • 3.7 小结
  • 第四章 气候态下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进退
  • 4.3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东亚夏季风季节推进过程中的跳跃性
  • 4.4 季风槽季节内振荡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发生频数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大气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在各区域活动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
  • 5.3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在华南活动异常的影响
  • 5.4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在长江活动异常的影响
  • 5.5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在淮河、华北活动异常的影响.
  • 5.6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中国东部干旱的影响
  • 5.7 小结
  • 第六章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的影响机理
  • 6.1 引言
  • 6.2 大气季节内振荡主要模态与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的关系
  • 6.3 热带海温对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机制研究
  • 6.4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1996 年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
  • 6.5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1998 年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
  • 6.6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2005 年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
  • 6.7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9(04)
    • [2].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副高活动对全国夏季降水的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6)
    • [3].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分类及物理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7(03)
    • [4].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统计预测模型[J]. 大气科学 2016(02)
    • [5].东亚夏季风与湖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5(22)
    • [6].1880~2004年间东亚夏季风及其相关的亚太地区近地面温度的年代际变化[J]. 科学通报 2013(25)
    • [7].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与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9(02)
    • [8].全球变暖情景下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变化对海陆增温的不同响应[J]. 科学通报 2011(Z2)
    • [9].东亚夏季风南北进退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区域降水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06)
    • [10].东亚夏季风影响下的中国东部降雨空间特征格局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1].闻汛而动 直面大考[J]. 治淮 2020(06)
    • [12].东亚夏季风主模态的再认识及其热力驱动因子:基于25个季风指数的比较分析(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9(04)
    • [13].东亚夏季风变化机理的模拟和未来变化的预估:成绩和问题、机遇和挑战[J]. 大气科学 2018(04)
    • [14].山西夏季降水与四种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关联[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9)
    • [15].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06)
    • [16].论东亚夏季风的特征、驱动力与年代际变化[J]. 大气科学 2018(03)
    • [17].东亚夏季风建立前青藏高原地气温差变化特征[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05)
    • [18].东亚夏季风对长江口海域表面水温的影响[J]. 海洋通报 2008(02)
    • [19].青藏高原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6)
    • [20].东亚夏季风与重庆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1].东亚夏季风北界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J]. 高原气象 2008(02)
    • [22].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8(07)
    • [23].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与现代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年代-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J]. 科学通报 2011(25)
    • [24].对比云和降水表征的东亚夏季风活动[J]. 大气科学 2019(02)
    • [25].东亚夏季风与华南秋旱的关系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S2)
    • [26].东亚夏季风系统与青藏高原冬季植被的关系[J]. 气象科学 2010(03)
    • [27].东亚季风与西北地区干旱关系探究[J]. 南方农业 2017(35)
    • [28].陈发虎院士为师生作学术报告[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9].东亚夏季风石笋记录中缺失格陵兰间冰段25?[J]. 第四纪研究 2008(01)
    • [30].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关系[J]. 江苏科技信息 2019(31)

    标签:;  ;  ;  ;  ;  ;  ;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