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文化身份策略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文化身份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文化作为一种力量,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来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因此文化被称为是国家的“软力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在当今时代,英语语言霸权地位的形成正在对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此,本论文引进了生态语言理论意在说明弱势语言要想不被强势语言所吞噬就必须要想尽办法将自己的民族语言及文化发扬光大。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气息和中国特色正在日趋萎缩与消失。发达国家既然可以凭借文化软力量和文化输出达到传播自己国家文化的目的,发展中国家又为什么不能够借此两样法宝来壮大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这个重要时刻,跨文化的交流者如何表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是扩大本民族文化影响力的加速器。本文旨在探讨交际者如何故意使用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并视之为一种交际策略,这种策略我们称之为“民族文化身份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提出这样一种策略的目的在于避免过分强调对异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却忽视了母文化的维护与传播,致使母文化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为阐明这一论题,本文将从民族价值观念、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说明民族文化身份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展现的并指出某些一贯被认为应该避免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实际上在一定条件下正是表现民族文化的好契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五节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文化身份的建构及其复杂性
  • 第一节 文化身份的概念
  • 第二节 文化身份的内涵
  • 第三节 文化身份的特点
  • 第四节 文化身份的建构
  • 第五节 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关系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交际
  •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学好母文化
  • 第二节 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平等与尊重
  •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的实质——以我为主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态语言理论——保持民族文化身份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 第二节 生态语言学的基础理论
  • 第三节 生态语言学的应用理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文化身份策略
  • 第一节 通过民族价值观念反映民族文化身份
  • 第二节 通过语音特色反映民族文化身份
  • 一、黑人英语的语音特色
  • 二、中国英语的语音特色
  • 第三节 通过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汇来表现民族文化身份
  • 一、黑人英语的词语特色
  • 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语汇
  • 第四节 通过句法特色来反映民族文化身份
  • 一、黑人英语的句法特色
  • 二、中国英语的句法特色
  • 第五节 通过语篇特色反映民族文化身份
  • 第六节 某些“交际失误”可以用来表明民族文化身份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对外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化身份重构[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8)
    • [2].后殖民视角下我国民族文化身份扭曲的原因[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3].民族文化身份的整体性与碎片化问题探讨[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4].《追风筝的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与寻找[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08)
    • [5].自我、创造、民主之歌——浅析惠特曼及其《草叶集》对美国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J]. 外语教育 2013(00)
    • [6].保罗·马尔登诗歌中的民族文化身份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7].焦虑与“重建”——多重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身份危机与建构[J]. 青春岁月 2013(18)
    • [8].全球化场域中中华民族文化身份与民族认同的建构[J]. 思想战线 2011(06)
    • [9].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构建与认同研究[J]. 才智 2015(24)
    • [10].民族文化身份下少数民族美术现代发展的基本内涵[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9)
    • [11].民族价值观念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影响[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07)
    • [12].全球化视野下湘艺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J]. 艺海 2018(04)
    • [13].论教育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10)
    • [14].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J].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8(11)
    • [15].鲁迅“硬译”中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J]. 飞天 2010(06)
    • [16].贝克特与爱尔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03)
    • [17].英语学习中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重构[J]. 海外英语 2015(03)
    • [18].论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身份的彰显与保护[J]. 作家 2010(14)
    • [19].风景的政治——库柏小说的风景再现与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J]. 外国文学 2014(03)
    • [20].从后殖民角度透视诗人叶芝民族文化身份——以叶芝诗歌《丽达与天鹅》为例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2)
    • [21].流淌在心里的河[J].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2010(Z1)
    • [22].集体记忆中的历史与民族文化重构[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03)
    • [23].现代性与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认同[J]. 广西社会科学 2012(02)
    • [24].少数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研究述评与讨论[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2(05)
    • [25].从《断魂枪》看老舍对中国文化身份的追求[J]. 名作欣赏 2012(05)
    • [26].重构民族文化身份——薛涛本土性儿童小说论[J]. 中国儿童文化 2009(00)
    • [27].试论现代性视阈内的五四新文化运动[J]. 北方论丛 2011(01)
    • [28].文学翻译:一种文化构建行为[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9].文化意象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J]. 河南社会科学 2014(05)
    • [30].铜鼓的民族文化身份辨析及其特征和意义[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标签:;  ;  ;  ;  ;  ;  

    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文化身份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