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论文-罗程,齐旭升,陈向军

细菌学论文-罗程,齐旭升,陈向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菌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慢性鼻窦炎,细菌,IgE

细菌学论文文献综述

罗程,齐旭升,陈向军[1](2019)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CRS)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CRS患儿78例(CRS组)及健康儿童80例(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的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gE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RS组患儿鼻窦分泌物培养的细菌阳性率为44. 9%,对照组为4. 6%,CRS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CRS组患儿中共分离出细菌50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6株,产气肠杆菌10株,巴氏葡萄球菌6株,腐生葡萄球菌5株,浅绿气球菌5株,其他菌株8株。CRS组患儿的血清IgE阳性率为71. 8%,对照组为1. 3%,CRS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S组患儿鼻窦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与血清IgE阳性呈正相关(P<0. 05),在对照组中无相关性(P>0. 05)。结论:儿童CRS的鼻窦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血清IgE呈现高表达状态,两者具有显着相关性,共同参与CRS的发病。(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吕霆,姚红兵,谢仕津,付航,寇巍[2](2019)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细菌学研究及糠酸氟替卡松对细菌定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糠酸氟替卡松对其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变应性鼻炎组,给予糠酸氟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留取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另设立4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送检的鼻腔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6%,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5.4%。两组比较,鼻腔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19份阳性标本中有10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17份阳性标本中有7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治疗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6%、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1.7%,变应性鼻炎组治疗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均为18.8%,变应性鼻炎组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细菌检出率、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参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糠酸氟替卡松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对鼻腔局部菌群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1期)

丁友辉[3](2019)在《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就诊的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痰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200例患者痰标本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性自然咳痰方法对痰培养标本进行采集,实验组则采用经过改进的痰标本细菌学方法对痰培养标本进行采集,对比两组患者痰标本的合格率与阳性率。结果经两组患者痰标本检验结果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痰标本的合格率与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选择使用经过改进以后的痰培养方法能够使细菌学检验质量明显提高,且痰标本采集的合格率也将对疾病诊治效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保障,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林群英,林少刚,吴良宁,郑丽钦,陈烨[4](2019)在《莆田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莆田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流行特征,收集252例莆田地区CAP患者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传统培养与液态芯片法检测致病菌。结果:液态芯片法细菌检出率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法;阳性菌中SP最多,阴性菌中PA最多; SM、PA、KP、AB对不同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率。结果表明:液态芯片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快速明确致病菌;莆田地区CAP流行病学特点阳性菌中SP最多,阴性菌中PA最多; CAP细菌学流行特征可以用来指导临床用药。(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苏家勇,梅正昌,余宏乾[5](2019)在《楚雄州麻风病MDT细菌学检查技术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楚雄州麻风病MDT细菌学检查技术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经过逐年对2009年-2013年楚雄州麻风病MDT的部分病人现场涂片、染片、看片、评片严格考评,最后讨论、交流,取得了取长补短、强化技能的效果及时做出情况分析。【结果】楚雄州麻风病MDT细菌学检查质量逐年得到提高。【结论】在麻风病联合化疗过程中,细菌学检查技术质量控制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既关系到麻风病的确诊及MDT的成败,又为MDT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科学指标和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0)

李亚辉[6](2019)在《抗生素、采集方法两个独立因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抗生素、采集方法两个独立因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将1 280例呼吸道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日为单号的640例患者依照就诊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Ⅰ组以及对照Ⅰ组,每组320例。将入院日为双号的640例患者依照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观察Ⅱ组及对照Ⅱ组,观察Ⅱ组324例,未使用抗生素;对照Ⅱ组316例,使用抗生素。对照I组使用自然咳痰法收集痰液样本,观察Ⅰ组使用改进后的痰液样本收集方式完成样本采集工作,对照Ⅱ组及观察Ⅱ组的痰液样本收集方式与对照Ⅰ组收集方法相同。结果与对照Ⅰ组比较,观察Ⅰ组的样本合格率明显更高(P <0.05),观察Ⅰ组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较对照Ⅰ组高(P <0.05),观察Ⅱ组与对照Ⅱ组的样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较对照Ⅱ组高(P <0.05)。结论对肺部感染患者开展的痰液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抗生素应用以及样本采集方法。在开展样本采集过程中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另外也应在患者使用抗生药物之前采集痰液样本。使用此法有助于提升结果准确性,可以为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杨添尹,张曼[7](2019)在《258例腹水培养阳性结果的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水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间送检的2156例腹水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58例腹水培养阳性,共分离272株菌,阳性率为11.97%。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占44.85%,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1.03%、8.82%、6.99%、6.25%。革兰阳性菌150株,占55.15%,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0.96%、11.40%、7.72%、5.88%。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低,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均在90%左右,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现阶段资料显示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属比例上升。通过正确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对临床用药指导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9年09期)

齐革清[8](2019)在《降钙素原测定、细菌学培养应用于重症患者院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测定、细菌学培养用于重症患者院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重症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降钙素原测定、细菌学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及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感染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1.85±0.49)μg/L显着高于未感染组的(0.35±0.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测定阳性检出率为60.00%(48/80),细菌学培养阳性检出率为41.25%(33/80);降钙素原测定阳性检出率显着高于细菌学培养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是判断重症患者感染的重要指标,灵敏度较高,与细菌学培养联合应用于重症患者,可有效判断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6期)

倪俊,许献荣,陈瑞彩[9](2019)在《老年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特征及创面细菌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特征、创面细菌学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4例老年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合并内科基础疾病、生理机能状况、创面病因和部位、创面分泌物细菌和多重耐药菌分布、创面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常见内科基础疾病有高血压(63例)、糖尿病(42例)、脑血管疾病(38例)和心脏病(31例),常见生理指标异常为白蛋白降低(89例)和贫血(70例)。本组共有186处创面(37例患者有1个以上创面),常见病因为烧伤(44.62%)、压迫(35.48%),常见病变部位为下肢(67.74%)。创面分离出病原菌113株,革兰阴性菌占71.68%。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5.40%)、金黄色葡萄球菌(25.66%)、大肠埃希菌(12.39%)。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71.68%(81/113)。本组创面的治疗效果为:治愈94处、好转64处、未愈28处。38.17%创面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疗效为治愈58处、好转10处、未愈3处,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Z=-6.478,P=0.000)。结论老年难愈性创面患者合并内科基础病多、生理机能状况差,创面细菌以革兰阴性球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比例高,创面治疗效果偏差,手术比例低,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胡小英[10](2019)在《2018年应城市某医院胃肠外科院内感染风险管理的风险点细菌学监测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8年应城市某医院院内感染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点,通过细菌学检测结果对胃肠外科的风险点进行识别,以期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暴发。方法结合2018年应城市某医院胃肠外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采样检测、手术切口感染类型及病原菌来源分析胃肠外科的医院内感染关键风险点的现况。结果 2018年应城市某医院胃肠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9.99%,其中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为46.22%,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81.64%,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卫生手样本80份,卫生手合格率为50.00%,其中医务人员中医生的合格率为45.00%,护士卫生手合格率为80.00%,医生和护士的卫生手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医务人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288份,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为51.39%,其中病历夹的合格率为44.00%,护士站电话的合格率40.00%,电脑键盘、呼叫器按钮、治疗车台面、床栏及治疗盘的合格率分别为40.00%、40.00%、56.25%、50.00%和86.96%,7种类型物体表面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数167例,切口感染率较高的依次为胃穿孔修补术(44.05%)、肠管部分切除术(34.88%)、肠穿孔修补术(32.14%)和肠癌切除术(31.13%),不同手术类型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5,P<0.05);167例切口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17株(70.06%),革兰阳性菌50株(29.94%),其中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37.13%)、铜绿假单胞菌(22.75%)、肺炎克雷伯菌(5.99%);革兰阳性菌中主要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7%)和粪肠球菌(9.58%),各病原菌分离株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P<0.05)。结论 2018年应城市某医院胃肠外科医务人员手和医院诊疗环境物体表面的污染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手卫生及诊疗环境消毒监测来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16期)

细菌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糠酸氟替卡松对其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变应性鼻炎组,给予糠酸氟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留取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另设立4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送检的鼻腔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6%,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5.4%。两组比较,鼻腔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19份阳性标本中有10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17份阳性标本中有7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治疗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6%、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1.7%,变应性鼻炎组治疗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均为18.8%,变应性鼻炎组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细菌检出率、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参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糠酸氟替卡松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对鼻腔局部菌群无明显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菌学论文参考文献

[1].罗程,齐旭升,陈向军.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9

[2].吕霆,姚红兵,谢仕津,付航,寇巍.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细菌学研究及糠酸氟替卡松对细菌定植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3].丁友辉.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4].林群英,林少刚,吴良宁,郑丽钦,陈烨.莆田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学探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9

[5].苏家勇,梅正昌,余宏乾.楚雄州麻风病MDT细菌学检查技术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C].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李亚辉.抗生素、采集方法两个独立因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9

[7].杨添尹,张曼.258例腹水培养阳性结果的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

[8].齐革清.降钙素原测定、细菌学培养应用于重症患者院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

[9].倪俊,许献荣,陈瑞彩.老年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特征及创面细菌学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10].胡小英.2018年应城市某医院胃肠外科院内感染风险管理的风险点细菌学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9

标签:;  ;  ;  ;  

细菌学论文-罗程,齐旭升,陈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