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研究

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资产这一特殊的公共产品应如何高效管理和运作,使其满足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让上万亿的国有资本产生更多的国有资产收益,并在政府资源配置和财政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便一直成为理论界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关注课题。由于缺乏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加之制约于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运作路径长期单一、管理体制落后,不仅没有实现国有资本的高收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而且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国有资本预算也得不到落实,实践中更是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反思10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运作模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运作,不能简单的视为国有股权应该逐步转让给民企,甚至误解公共财政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关系,主张大面积私有化,把中央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精神狭隘理解为国有经济的“不为”调整,认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模式主要是实行以净资产为基础的静态保值增值和“国退民进”为主体的股权转让加资产重组。笔者在论文中把其归纳为上市公司国有经营资产外延式的调整,认为该模式在短期能够增加财政收入,静态保值国有资产。我国前期国有资产运作理论也多是以此为基础。但在全流通时代,原有的国有股权运作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制度变迁,在新的制度安排下,国有股权的作价基础则发生了巨大变化,衡量国有股权的价值不再是静态的公司净资产,而是公司股票的价格,过去的净资产考核目标基本没有意义,同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资源价值更加突出,股权的稀缺性更加明显,参与经济的调控性更加显著,国有股权运作思路还要从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稳定发展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壮大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等全局高度,重新进行战略性构造,国有股权的运作不但要“有所为”,而且要积极“必为”,通过国有上市公司这一资本运作平台,在国有资源整合中,在股权运作上,推行“国退国进”。即在全流通背景下,利用证券市场财富倍增效应,在国有经营性资产范围内,进行股权转让,大力推行国有资产证券化,通过国有资本的并购、重组,让国有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优质资产的集中地。笔者把该运作模式定义为上市公司国有经营资产内涵式调整。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对如何抓住全流通这一证券市场重大制度变迁机遇,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优化运作的目标、路径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围绕在公共财政体制下,适应全流通的制度安排,上市公司国有股权高效运作这一主题,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优化运作的思路,全面系统地分析了10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经验及教训,认真研究和客观评价了已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成功做法和不足,积极探索和把握了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发展趋势,最终结合我国当前国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批判了私有化的运作观点,运用公共财政理论和现代企业等理论,从资源配置和价值管理角度,构建了我国当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具体路径。在结构内容安排上,论文共分5章:第一章是导论,全文的立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意义;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主要是阐述了有关影响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基本理论,强调在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今天,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仍有必要性,要正确理解国有资本运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驳斥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全盘私有化等错误观点,提出国有资本要根据上市公司具体情况进行“有退有进”,“以退为进”,充分竞争性领域也可以支持本身有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根据证券市场的财富增长理论,从全流通的视野,认为目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具有稀缺性,是全国国有资源资产证券化的宝贵平台,主张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上,进行积极的“国退国进”。最后,通过公司委托代理、内部治理、股权结构等关系到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微观运作效果的基本理论,综述了目前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和股权结构状况研究成果,得出了全流通后国有上市公司的价值与公司治理水平非常相关,公司股票价格可以产生治理溢价,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的整体治理机制,是国有股权运作微观层次增值的需要。第三章对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约束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政策、主要方式、运作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找出运作效果不佳的原因,反思其缺陷和不足。第四章对全流通这一重大制度变迁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和运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涉及到国有股权运作的有关问题,如国有大股东利己的“隧道效应”、二级市场买卖股票的利弊、股权激励与经理人股权寻租等新出现的现象和可能行为进行了研究。第五章提出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有效措施。主张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作用,把国有上市公司作为国有资源调整、做大做强、价值增值的平台,与时俱进(我国进入资本时代),把过去的“国退民进”为主的运作,战略转变为“国退国进”为主;国有股权运作必须达到四大目标,宏观目标――战略性布局国有资源、实现国有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微观制度建设目标——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约束和激励并重的机制、同时优化股权结构,全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经济目标――满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要求,给股东创造最大回报、实现股权市场价值长期稳定增长;社会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承担责任。针对全流通时代国有股权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笔者从5大方面阐述了优化运作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路径:一是要着手构建全流通时代的国有股权监管体制,包括确定各行业上市公司持股底线,对大股东买卖上市公司股票行为的监管、国有资本预算的实施等;二是引导并购重组,优化存量结构,做大做强国有上市公司,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四是建立高效的国有上市公司日常经营行为监管体系;五是加强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法(规)性的监管,积极稳妥引导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本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提出了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新路径――“国退国进”模式。在分析过去理论界以“国退民进”运作为主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全流通的制度变迁,提出了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新路径,即“国退国进”,并把这两种路径,给出自己的定义和认识,把前者归纳为国有资本外延式调整;后者归纳为国有资本内涵式资源整合。第二、比较深入的研究了公共财政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关系。认为高效进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是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的要求,价值上万亿、覆盖全国各行业和地区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完全可以在公共财政中发挥调节等重要作用,如在解决当前资金流动过剩问题方面,国有股权可以根据情况,减持部分国有股,增加市场供给,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等,成为公共财政体制中政府调节经济的有效工具。同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效果不但会影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且还会影响资源配置和社会稳定,高效国有股权运作有利于实施公共财政职能。第三、按运作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细分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基本目标,提出了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新的收益追求目标――股权价值(股价)长期增值。过去理论界基本是把国有股权运作目标归纳为效率和效益目标,层次不太明显,忽视国有股权在股票市场的价值(价格)。笔者从全流通的视野,把国有股权的运作新分为4个层次,增加了长期市场价值增值的目标。这为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全流通背景下,具体确定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方案提供了全方位的借鉴。第四、提出了要以动态价值管理观来进行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当前中国国有经营性资产增值的有效途径在于资产证券化的观点。认为全流通时代,给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带来了新机遇,国资管理部门要抓住我国步入资本时代这一历史机会,大力推行“国退国进”,改过去被动的保值增值,变积极、主动的增值再增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论文结构安排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2.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理论基础
  • 2.1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宏观理论基础
  • 2.1.1 公共财政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关系
  • 2.1.2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宏观政策理论分析
  • 2.1.3 国有经济控制力提高理论
  • 2.2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微观理论基础
  • 2.2.1 证券市场财富放大理论
  • 2.2.2 治理结构溢价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2.4 企业产权理论
  • 2.2.5 公司治理理论
  • 2.2.6 股权结构理论
  • 2.2.7 上市公司微观股权运作理论综述
  • 3. 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模式分析
  • 3.1 股权分置的定义及缺陷
  • 3.2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一般规定及评价
  • 3.2.1 国有股权转让的相关政策
  • 3.2.2 政策评价
  • 3.3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主要形式分析
  • 3.4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主要特点
  • 3.5 对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权运作的反思
  • 3.6 结论
  • 4.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权运作
  • 4.1 股权分置改革的含义、理论依据及意义
  • 4.2 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带来的影响
  • 4.2.1 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股权的影响
  • 4.2.2 全流通时代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 4.2.3 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机制的影响
  • 4.2.4 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新格局
  • 4.3 全流通时代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利己行为研究
  • 4.3.1 “隧道效应”理论
  • 4.3.2 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效用函数分析
  • 4.3.3 国有大股东行为利己行为的市场影响分析
  • 4.4 全流通时代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买卖股票行为剖析
  • 4.4.1 减持股票目的分析
  • 4.4.2 减持行为分析
  • 4.5 全流通时代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行为趋势研究
  • 4.6 全流通时代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运作面临的机会
  • 5.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路径设计
  • 5.1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指导思想
  • 5.2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主要目标
  • 5.2.1 宏观战略目标
  • 5.2.2 微观制度优化目标
  • 5.2.3 经济目标
  • 5.2.4 社会和谐目标
  • 5.2.5 小结
  • 5.3 全流通时代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管理
  • 5.4 全流通背景下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案例分析
  • 5.5 全流通背景下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路径选择
  • 5.5.1 构建高效的国有股权监管体系
  • 5.5.2 推行国退国进、引导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上市公司
  • 5.5.3 有选择性的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谋求投资高回报
  • 5.5.4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 5.5.5 建立国有上市公司日常经营行为监管体系
  • 5.5.6 积极稳妥引导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 5.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甘肃省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规定
  • 附录二: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股权激励计划对境内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分析[J]. 当代石油石化 2019(12)
    • [2].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2)
    • [3].民族自治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特征及其效果研究[J]. 会计师 2019(23)
    • [4].双层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以H公司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38)
    • [5].我国股权众筹风险问题[J]. 区域治理 2019(39)
    • [6].股权合作制:用未来激励现在[J]. 人力资源 2020(01)
    • [7].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1)
    • [8].股权激励效应研究述评及展望[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9].思创医惠:股权激励带来新动力[J]. 股市动态分析 2019(50)
    • [10].美英农业股权众筹发展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展望 2020(01)
    • [11].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研究[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12].股权激励的法律适用与实施[J]. 法制与社会 2020(06)
    • [13].巧选股权激励持股平台[J]. 中国外汇 2019(24)
    • [14].美国公司双重股权结构:溯源、争议及借鉴[J]. 财务研究 2019(05)
    • [1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 营销界 2019(48)
    • [16].M集团股权激励问题探讨[J]. 河北企业 2020(03)
    • [17].股权激励、市场关注与市场预期实现[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18].高管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业绩[J]. 财会通讯 2020(03)
    • [19].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20(05)
    • [20].加强股权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 [21].《证券法》2019年修订背景下股权代持的区分认定[J]. 法学评论 2020(03)
    • [2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比较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20(05)
    • [23].股权激励、市值管理与企业现金持有[J]. 财会通讯 2020(07)
    • [24].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究[J]. 西部皮革 2020(08)
    • [25].关于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浅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4)
    • [26].代理问题下国企股权激励与私企股权激励的差异[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12)
    • [27].离婚时夫妻共有股权的处分规则——以夫妻共有股权的价值评估为中心[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03)
    • [28].双层股权结构的“日落条款”[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03)
    • [29].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J]. 法制博览 2020(13)
    • [30].谈双层股权结构的优势——以小米公司为例[J]. 财富时代 2020(05)

    标签:;  ;  ;  ;  ;  ;  

    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