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艺术在白水带风景名胜区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乡土建筑艺术在白水带风景名胜区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江门市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概述: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及其缘边的乡土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景观价值,有些还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但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时间的流逝而日渐消失,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变,这不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建筑物作为时代与地域特征的重要体现,是人文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可资利用的独特景观资源,因此,应当做好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使之成为白水带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区别于其它景区的文化符号。

一、白水带风景名胜区乡土建筑艺术的风格特色

建筑物作为时代与地域特征的重要体现,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于历史沿革、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及其缘边乡土建筑的独特风格,一些乡土建筑颇具历史和景观价值,如果巧加利用,将会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是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可资利用的、有别于其它景区特色的资源。关于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及其缘边乡土建筑艺术的特征,本人在拙文《白水带风景区乡土建筑艺术及其开发利用》(2003年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技术交流会、2008—2010年《五邑建筑》优秀论文集)一文中已有所及,由篇幅较长,在此简而述之:

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水月宫(观音庙)

一是曾经大量存在的、庶民阶层居住和使用的、制式是以明清广府民居建筑为主,局部混合西式建筑和装饰元素;

二是体现了广府人的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宗法秩序等);

三是建筑形式主要有民居建筑、宗祠建筑和庵庙建筑等;

四是结构形式主要是硬山式、封火山墙式,建筑材料主要是青砖素瓦和砖、木、石结构;

五是建筑装饰主要有砖、木、石雕和灰塑等以及广府特色的瓦件脊饰;

六是总体反映的是朴素淡雅、宗法自然的文化和思想。

白水带驿站(2017年建)

二、乡土建筑艺术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在历史遗存方面,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的“水月宫”(观音庙)、“江天一览亭”、“六祖寺(茶庵)”以及缘边乡村的民居、宗祠等保存的实物可作参考。但由于这些历史遗存在使用功能上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相适应,在建筑材料、工艺、稳固性、容积率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在乡村改造和城镇化建设中不被重视,并且正在被大量拆除而逐渐消失。由于难以做到普遍地保留,因此只能在重点保护上下功夫,对那些历史性、艺术性、完整性、景观环境等方面有价值的乡土建筑实施重点保护和活化使用,使这些历史遗存、人文景观成为文化基因得以保留。另一方面,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和发扬,在景观建设中有效利用乡土建筑艺术及其文化元素,既有利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又凸显了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特色。但在实际应用上要做到扬长避短、择善而从之,尤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适地适树”的原则一样,做到区别对待、变通利用,使之符合现代人游憩和活动的需要。

环山路避雨廊(效果图、2015年建,造法有改动)

“桃源春晏”桃花园门楼(方案效果图)

根据行业的经验,在仿古建筑的建设和修缮一般分为三种级别:

一级是在制式、材料、工艺、文化符号等方面完全按照当地古建筑的造法和时代特征而设计建造的,这种仿古建筑是时代地域特色的再现。所谓“修旧如旧”,文物类古建筑的修缮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如市级文物单位白水带的“水月宫”(观音庙)、“江天一览亭”修缮,就是遵循这一原则;

二级是用现代的材料和工艺,模仿当地古建筑的制式、造法、文化符号和时代特征而设计建造的。这种造法追求“形神近似”而内在则非传统的法式。这是较高级仿古建筑设计建造的方法;

三级是用现代的材料、工艺、结构形式,模仿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时代特色的古建筑而设计建造的仿古建筑,由于无需考虑时代和地域特征,因此,建筑形式随意性较大;

一般而言,级别越高、建造的工艺难度越大、随意性越少、所需费用就越多,因此,最常见的是后两种仿古建筑形式。

三、乡土建筑艺术在白水带风景名胜区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白水带风景名胜区是江门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文物荟萃的旅游目的地,在历史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其重点之一就是反映广府人居特色的

乡土建筑艺术,是可资利用的人文景观资源,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在规划建设中应当巧加利用并以此形成自己的景观特色。目前,白水带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如下几种建筑类型:

茶山“浏云览月”避雨廊(2016年建)

(一)、历史文化建筑,白水带风景名胜区有两处历史文化建筑群,一处是缘起于唐中期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和天文学家密宗一衡和尚始建于明朝中晚期的“六祖寺(茶庵)”;另一处是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水月宫”(观音庙)、“江天一览亭”和“青云桥”建筑群。上术两处建筑群为江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公用和服务性建筑,这是风景区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如白水带驿站、桃花园门楼(方案),以及一些公厕、景观亭廊等。

(三)、后勤管理建筑,如重大活动监控指挥中心(方案)等。

(四)、专项功能性建筑,如壁上挂灯消防系统(在建)等。

南山路公厕管理房(2014年建)

景观建筑本身就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了无意趣,所谓“因借体宜者也”(明计成《园冶.借景》),点景、借景、观景、得体、相宜等是景观建筑裁量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要体现建筑本身的存在价值,如使用价值、景观价值、留存后世的文化价值等,方便游人的活动、起到引起游览兴趣、沟连游览线路的作用。风景名胜区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外就是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因此,发掘、整理和利用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

奥运廊公厕管理房(2018年建)

白水带风景名胜区面积5.4平方公里,景观资源丰富多彩。有历史文化建筑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游客密集的核心景点、有体现自然生态的山野景观、还有沟通上述景区、景点的山径和道路。设计、建设符合景区功能需要和传统特色的景观建筑,将使白水带风景名胜区更具吸引力。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及其缘边的乡土建筑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我们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和利用工作,另一方面要将这些具有显著特色的艺术语言提炼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或者艺术元素,贯穿于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之中,使之成为区别于其它景区的特色景观。但要根据使用功能、结构安全、费效比等具体情况在应用上区别对待:

重大活动监控指挥中心(方案效果图1)

重大活动监控指挥中心(方案效果图2)

一是历史文化建筑的修缮,如水月宫景点中的水月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按照一级仿古建筑的要求进行修缮,使其历史遗痕、文化脉络得以完整保留,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实物依据。

二是历史文化建筑区域内新建的建筑,如水月宫景点中新建的建筑,必须要以水月宫的制式为依据,运用其艺术语言、文化符号和环境取向进行规划设计,使整个景点协调统一,尽量采用一级仿古建筑营造方法、部分采用二级仿古建筑的营造方法进行营造。

三是核心景点的中公用和服务性建筑,由于要考虑到建筑体量和使用功能的需要,一般采用二级或者三级仿古建筑形式,但还要考虑与整个景区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的问题。

四是其它专项功能性建筑,由于制式要服从于功能的需要,因此不能过分追求形式的合理性,只能适当运用这些文化符号,使之与景区的其它景点有机联系,如壁上挂灯消防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就是运用“现代的内容+传统的形式”使之与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的主题特色相协调。

壁上挂灯消防系统山顶蓄水池(在建,方案效果图)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个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就好像音乐创作,也有“起、承、转、收”等章法,升调变奏、跌荡起伏,但始终围绕着主旋律展开和收官。白水带风景名胜区也应该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根据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特色、地域特色、文化源流作为景观主题,并由此提炼出来的文化符号。

标签:;  ;  ;  

乡土建筑艺术在白水带风景名胜区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