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寻路理论的铁路枢纽客站空间组织与设计研究

基于寻路理论的铁路枢纽客站空间组织与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建筑朝着大型化复合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以铁路客站的发展变化尤为明显。新的枢纽型铁路客站在设计上不仅加强了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联系,对客站的公共空间环境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人性化”设计要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关注旅客在铁路枢纽客站空间常遇到的寻路困难问题,研究如何运用空间组织与设计的手段帮助人们更高效便捷的在客站中寻找到目标地。论文首先整理了国内外对于寻路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详细阐释了“寻路”的概念、过程及其理论内涵,并提出“空间复杂程度”、“有助于定向的空间特征(物)”及“环境的知觉可达性”是影响寻路的最主要的空间因素。然后,针对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铁路枢纽客站,对其与寻路研究相关的空间构成和组织方式等内容进行分类探讨,结合对旅客寻路心理行为特征的分析,总结出客站空间影响寻路的四个关键特征:有别于传统、规模巨大、功能集约和立体流动,及其分别可能带来的寻路问题。第四章以上海南站和北京南站作为实例进行现场调研,采用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客站空间中的寻路情况(旅客的基本情况、寻路决策方式)、存在的寻路问题(寻路困难的地点及原因、进出站寻路问题、换乘问题)、旅客的寻路感受等进行调查,尤其是针对上海南站还进行了地图识别、楼层判断和方向指认的寻路测评。本章旨在以真实客观的客站寻路状况研究来揭示客站空间组织及设计方式对寻路的影响。最后基于前三章的理论和实际两部分的研究,结合客站空间特征针对其平面形式选型、空间组织方式以及空间整体和局部的可识别性、差异性和导向性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发展出客站空间中使人们具有高效认知能力的设计模式,提出有利于空间认知和寻路的设计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代综合客运交通建筑的发展
  • 1.1.2 铁路枢纽客站中寻路困难的问题突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寻路(Wayfinding)理论综述
  • 2.1 "寻路"研究概述
  • 2.1.1 理论研究的源起
  • 2.1.2 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2.2 寻路的定义及分类
  • 2.3 寻路的过程
  • 2.3.1 寻路过程的框架
  • 2.3.2 空间认知与寻路
  • 2.3.3 寻路决策的方式
  • 2.4 影响寻路的因素
  • 2.4.1 主体人的因素
  • 2.4.2 客体环境因素
  • 2.4.3 其他因素
  • 2.5 寻路评价的要素
  • 第三章 寻路相关的铁路枢纽客站空间研究
  • 3.1 铁路枢纽客站的空间组织内容
  • 3.1.1 铁路枢纽客站的功能区域
  • 3.1.2 铁路枢纽客站的客流流程
  • 3.2 铁路枢纽客站的空间组织方式
  • 3.2.1 客站总体的空间组织方式
  • 3.2.2 站房内部的空间组织方式
  • 3.2.3 换乘空间的组织方式
  • 3.3 铁路枢纽客站空间中的寻路研究
  • 3.3.1 旅客寻路的心理行为分析
  • 3.3.2 影响寻路的客站空间特征
  • 第四章 实例研究铁路枢纽客站的寻路问题
  • 4.1 研究方法及内容
  • 4.1.1 研究程序及方法
  • 4.1.2 研究内容
  • 4.2 实例一:上海南站
  • 4.2.1 上海南站简介
  • 4.2.2 上海南站中的寻路情况
  • 4.2.3 上海南站中的寻路问题
  • 4.2.4 上海南站中的寻路测评
  • 4.3 实例二:北京南站
  • 4.3.1 北京南站简介
  • 4.3.2 北京南站寻路调研综述
  • 4.4 两站寻路调研小结
  • 第五章 铁路枢纽客站空间组织与设计建议
  • 5.1 构建简洁清晰的建筑平面剖面
  • 5.1.1 选择结构规律简洁的平面模式
  • 5.1.2 平面中少用斜角度的路径
  • 5.1.3 剖面设计应注重空间对位关系
  • 5.1.4 垂直交通载体应规律布局
  • 5.2 应用分区分级原则组织空间
  • 5.2.1 功能单元组织
  • 5.2.2 实体空间组织
  • 5.2.3 交通换乘体系
  • 5.3 增加室内外空间中的"地标"
  • 5.3.1 强化空间整体的差异性设计
  • 5.3.2 关键区域进行重点建筑处理
  • 5.3.3 加强空间界面的引导特征设计
  • 5.4 组建关联良好的可识别空间
  • 5.4.1 功能关联
  • 5.4.2 空间关联
  • 5.4.3 视线关联
  • 5.4.4 标识关联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上海南站的寻路情况调查
  • 附录2 北京南站的寻路情况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高铁路枢纽倒运保障的对策措施[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3(07)
    • [2].合肥铁路枢纽“咽喉”工程开工建设[J]. 现代焊接 2009(12)
    • [3].广州谋划2040年铁路枢纽建设 未来将有十大火车站[J]. 广东交通 2018(02)
    • [4].大型铁路枢纽项目施工的管理策略[J]. 中国高新科技 2019(22)
    • [5].长春铁路枢纽通过能力紧张问题对策研究[J]. 铁道货运 2020(04)
    • [6].集满铁路引入集宁铁路枢纽方案研究[J]. 铁道货运 2020(02)
    • [7].篙芝塘铁路枢纽吉利商品车运输发展路径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05)
    • [8].合新铁路引入合肥铁路枢纽方案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03)
    • [9].昌修城际铁路引入南昌铁路枢纽方案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08)
    • [10].玉林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方案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09)
    • [11].单层级结构下高速铁路枢纽交通集散设计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09)
    • [12].大型铁路枢纽空铁联运规划分析[J]. 交通与运输 2020(05)
    • [13].合肥铁路枢纽规划布局研究[J]. 上海铁道科技 2018(03)
    • [14].特大型城市铁路枢纽格局优化调整研究——以上海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18(04)
    • [15].浅谈铁路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6(03)
    • [16].郑州铁路枢纽客运系统规划研究[J]. 高速铁路技术 2017(01)
    • [17].重庆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展望[J]. 铁道工程学报 2016(10)
    • [18].佳木斯铁路枢纽远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5)
    • [19].上海铁路枢纽总图调整优化有关问题的思考[J]. 上海铁道科技 2017(01)
    • [20].西安铁路枢纽规划获批[J]. 建筑机械 2017(09)
    • [21].最新杭州铁路枢纽规划获批,高铁线路增至11条[J]. 中国产经 2017(10)
    • [22].南宁铁路枢纽客运站合理分工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6(03)
    • [23].天津铁路枢纽与城市格局发展的互动关联探析[J]. 建筑与文化 2014(11)
    • [24].“米”字形快速铁路引入郑州铁路枢纽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08)
    • [25].南宁斥资144亿打造中国面向东盟重要铁路枢纽[J]. 中国西部 2011(05)
    • [26].苏南沿江城际引入南京铁路枢纽方案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7(S2)
    • [27].铁路枢纽技术改造对策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05)
    • [28].通苏嘉甬铁路引入宁波铁路枢纽方案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07)
    • [29].西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7(10)
    • [30].杭州铁路枢纽规划获批复[J]. 工程机械 2017(11)

    标签:;  ;  ;  ;  

    基于寻路理论的铁路枢纽客站空间组织与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