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以高唐县为例

县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以高唐县为例

论文摘要

我国的土地利用历史在世界上最悠久,土地利用类型极其丰富,在全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中的地位独一无二。我国的LUCC研究应建立与国际研究相接轨的全国统一的研究框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分析不同时空尺度的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加深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尤其是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调控机制,增强解决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有关的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本研究选择高唐县这一小的区域进行研究,能够系统了解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高唐县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新世纪开始耕地的驱动因子。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如下:首先根据高唐县1996-2004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数据和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并结合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资料、土地征地报件资料和土地违法案件资料进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实际变化分析,得出研究区1996-2005年时段内耕地和建设用地总的趋势是增加的,耕地的增加来自于园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交通用地增加来自于耕地的减少,建制镇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居民点的减少;各年份的土地利用程度相差不大,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建设用地的增加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其次,选取了高唐县2000-2005年统计年鉴作为基本的资料来源,选择每年的耕地面积来反映土地利用变化,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指标作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子,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利用DP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唐县2000 -2005年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筛选驱动因子,最后把所确定的驱动因子与耕地变化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分析结果:高唐县2000-2005年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密度、年降水量、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和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最后,以高唐县统计资料和变更调查以及更新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不同时期用地数据做线形回归分析,以分析研究区社会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影响,结果显示:在高唐县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以社会驱动因素为主,包括人口、工农业经济结构和土地管理政策,其中土地管理政策调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而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研究可以增强我们解决与土地利用和管理有关的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建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模型,从而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生态和资源效应预测,以及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选题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概况
  • 2.1.1 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
  • 2.1.2 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概况
  • 2.2.1 国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
  • 2.2.2 国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现状
  • 3 研究区概况
  • 3.1 自然条件
  • 3.1.1 地理位置
  • 3.1.2 气候资源
  • 3.1.3 土壤类型
  • 3.1.4 地貌类型
  • 3.1.5 水资源
  • 3.1.6 生物资源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3.2.1 人口和劳动力
  • 3.2.2 经济发展情况
  • 3.2.3 教育状况
  • 3.2.4 科技文化
  • 3.2.5 卫生医疗
  • 3.2.6 通讯情况
  • 3.3 土地利用现状
  • 4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4.1 资料与方法
  • 4.1.1 资料来源
  • 4.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方法
  • 4.2 研究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数量变化分析
  • 4.2.1 农用地数量变化分析
  • 4.2.2 建设用地数量变化分析
  • 4.2.3 未利用地数量变化分析
  • 4.3 研究区土地利用量化指标分析
  • 4.3.1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 4.3.2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 4.4 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实际情况变化分析
  • 4.4.1 建设用地变化合理性分析
  • 4.4.2 1996—2005 年经济发展指标与建设用地对比分析
  • 4.5 小结
  • 5 研究区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5.1 资料与研究方法
  • 5.1.1 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5.1.2 对标准化阵Z 求相关系数矩阵
  • 5.1.3 解样本相关矩阵R 的特征方程
  • 5.1.4 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成分
  • 5.1.5 对m 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
  • 5.2 研究区驱动因素体系建立
  • 5.2.1 驱动因素定性选择
  • 5.2.2 驱动因素变量指标的提取
  • 5.3 研究区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 5.3.1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驱动因子
  • 5.4 研究区耕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5.4.1 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5.4.2 耕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5.5 社会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5.5.1 人口变化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5.5.2 工农业生产值增长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5.5.3 土地政策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3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2(Z1)
    • [2].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4)
    • [3].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2)
    • [4].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分析——以巢湖市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11)
    • [5].2000-2015年新疆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科技通报 2020(02)
    • [6].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4)
    • [7].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演变与模拟[J]. 生态学报 2020(01)
    • [8].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9].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0].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3)
    • [11].盐池县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01)
    • [12].旅游驱动下干旱旅游区土地利用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2)
    • [13].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
    • [14].评《城镇化下土地利用变化与效应》[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2)
    • [15].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挖掘浙江省土地利用演变信息[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6].1980~2015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人民长江 2020(02)
    • [17].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2)
    • [18].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4)
    • [19].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分析——以榆次区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5)
    • [2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8)
    • [21].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20(03)
    • [22].三峡库区典型流域聚落变迁的土地利用效应[J]. 生态学报 2020(12)
    • [2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5)
    • [24].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4)
    • [25].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6].甘州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4)
    • [27].1978–2018年叶尔羌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数据研究[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20(01)
    • [28].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9].北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J]. 人民长江 2020(08)
    • [3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措施探讨[J]. 山西农经 2020(16)

    标签:;  ;  ;  ;  ;  ;  

    县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以高唐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