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备受关注,首次执行会计准则需要调整账面价值的15项业务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占到了13项,另外除基本准则之外,39项具体准则中有21项涉及公允价值,充分说明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重视程度,同时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由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到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为修正的混合计量模式的转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会计目标和国际趋同的必然,从理论角度上说,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既包括已实现损益,又包括未实现的预期损益,可以使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更贴近市场价值,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8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日渐成熟的客观环境也为其适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是,很多情况下会计人员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才能获得公允价值,所以许多专家学者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表示怀疑。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特性被认为是加速和引发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有的学者对公允价值持反对态度,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包含了市场风险,账面收益的可信度会远低于历史成本计量下的收益,而且当资产的交易市场不够活跃时,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信息,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更容易被管理层操纵,其可靠性堪忧。但也有许多专家力挺公允价值,认为不应该武断地否定公允价值的作用,全球金融风暴的过错并不在于公允价值本身,而是毫无约束的金融创新,财政部也支持了这种观点,它在调查了2008年新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后发现,当年我国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不到1%,公允价值在我国的适用是谨慎的、合理的,由此决定保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文认为这取决于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产生的经济后果,应该通过观察公允价值计量信息使用者对该信息的反应来研究,即市场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反应。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整合资源要素的主要机制是资本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信号的股票价格,也被认为是评价、衡量企业价值的最佳选择。所以,观察市场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反应,就是观察股票价格及其波动与公允价值信息之间的关系。本文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争议最小的金融资产作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公允价值信息是否比历史成本信息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以及该种价值相关性的一贯性、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强弱等问题。本文共分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意义、贡献与不足等。第二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及价值相关性。这部分是全文的理论支撑。本章首先界定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以及价值相关性的概念,在回顾前人观点,总结理论渊源后,本文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而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所以本文推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是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的。第三章:实证设计。本章结合第二章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五点研究假设,并在修正Ohlson经典的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基础上,设置了本文的回归模型,并预计了关键变量的符号。随后对模型中涉及的变量进行了界定,最后阐述了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过程。第四章:实证结果分析。本文选取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至2009年相关会计信息,运用修正的Ohlson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检验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与股价及其变动的相关性。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本文发现:第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额含有增量信息,能够引起市场的积极回应,金融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整体上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第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各自都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说明这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确实起到了信号传递作用,但这种相关性的强弱与经济形势并无必然联系。第三,交易性金融资产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强。本文认为这是因为前者影响会计盈余,而后者仅影响当期所有者权益,大多数财务信息用户更重视会计利润,所以他们更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即使2009年年报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纳入“其他综合收益”列示于利润表,其价值相关性仍然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因为前者影响的是仅是“综合收益总额”,后者影响的是更具说明力、传统意义上更能代表企业经营成果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第五章:政策建议。这部分是本文所有分析的归宿,本文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第一,规范财务报告披露格式,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本文认为目前财务报告披露中存在的诸如格式不统一、前后期数据不一致等状况,会极大地影响披露信息的质量,解决该问题是增强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起点。第二,制定规范全面收益报告的准则。为了提高利润表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关部门应重新界定利润概念,并且尽快制定规范全面收益报告的准则,这样全面收益报告的作用才能真正凸显出来。第三,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理论框架或指南。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资本市场,为公允价值的适用创造硬件环境;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规范标准,为公允价值的适用设定软件标准。第四,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得或损失。本文认为可以将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营业利润项下作为利得或损失单独列示,而不应计入营业利润,否则将会掩盖企业真实的日常经营利润。第五,尝试双重计量的资产负债表。在我国当期国情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混合计量模式是理性的选择。为解决混合计量信息在列报中的矛盾,本文认为不妨在资产负债表中尝试双重计量,为用户传递更完整、客观的信号。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有关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葛家澍、黄世忠等国内著名学者已经进行了系统细致的研究,但是目前我国关注于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于比较分析2006和2007年数据,即检验新准则实施效果。本文希望能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以2006年至2009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在较长的时间窗口中检验公允价值是否相关、是否一贯相关、相关性强弱等问题,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证据;(2)本文分析了全面收益表中关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发现对于大多数报告使用者而言,营业利润、净利润、每股收益等传统利润信息仍是最重要的,重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轻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仍然存在。本文认为,只有尽快出台规范全面收益报告的准则,扭转报告使用者的思维,真正提高全面收益这一概念的地位,全面收益报告的作用才能真正凸显出来。但是,因为主观知识的不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还存在许多短板:(1)本文研究的应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的增量价值相关性,但是我国仅在2006年新旧准则交替之际披露了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的增量信息,过渡期太短,不能在较长的时间窗口中观察会计行为结果。(2)在以股价为被解释变量的实证研究中,要分离出研究内容与股价的相关性是十分困难的,单纯加入控制变量并不能解决问题。(3)模型间样本量略有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数之间的可比性。希望后续研究能突破这些局限性,得到更为客观、详实的模型和结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贡献与不足
  • 1.3.1 本文贡献
  • 1.3.2 本文不足
  • 1.3.3 后续研究方向
  • 2.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及价值相关性
  • 2.1 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 2.2 公允价值及其特征
  • 2.2.1 公允价值
  • 2.2.2 公允价值的取得
  • 2.2.3 公允价值的金融资产方面的应用
  • 2.3 价值相关性的内涵
  • 2.3.1 价值相关性
  • 2.3.2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相关性文献综述
  • (1) 国外文献综述
  • (2) 国内文献综述
  • 2.3.3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 (1) 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
  • (2)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
  • (3)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 3. 实证设计
  • 3.1 实证假设的提出
  • 3.2 实证模型的设计
  • 3.2.1 研究模型
  • 3.2.2 变量定义及说明
  • 3.2.3 数据来源及样本筛选
  • 4. 实证结果分析
  • 4.1 实证结果及分析
  • 4.1.1 假设1的实证检验结果
  • 4.1.2 假设2的实证检验结果
  • 4.1.3 假设3的实证检验结果
  • 4.1.4 假设4的实证检验结果
  • 4.1.5 假设5的实证检验结果
  • 4.2 稳健性测试
  • 4.3 实证结论
  • 5.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对利润的影响分析[J]. 知识经济 2017(17)
    • [2].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控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09)
    • [3].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探讨[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8)
    • [4].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金融行业的经验数据[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4)
    • [5].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资产公允价值使用的思考[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05)
    • [6].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审计的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J]. 中国内部审计 2014(03)
    • [7].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思考[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8].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05)
    • [9].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J]. 商 2013(20)
    • [10].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路径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12(05)
    • [11].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04)
    • [12].贷款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动态、进展与启示[J]. 当代财经 2009(05)
    • [13].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选择研究——基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J]. 财会通讯 2017(16)
    • [14].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的分摊处理[J]. 劳动保障世界 2015(06)
    • [15].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进展[J]. 绿色财会 2018(07)
    • [16].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国外文献回顾与启示[J]. 财会月刊 2019(02)
    • [17].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讨[J]. 才智 2011(28)
    • [18].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林业类上市公司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12)
    • [19].新准则下售后租回业务的相关计算及会计处理[J]. 当代会计 2020(09)
    • [2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J]. 纳税 2019(34)
    • [2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金融资产中运用的思考[J]. 科学之友(B版) 2008(11)
    • [2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案例解析与对策优化[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10(11)
    • [23].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波动的市场反应分析——基于功能锁定理论研究假设[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6(05)
    • [24].林木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证研究[J]. 绿色财会 2018(06)
    • [25].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 现代商业 2008(36)
    • [26].企业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6)
    • [27].勘误[J]. 中外企业家 2014(16)
    • [28].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以专利资产公允价值审计案例学习为例[J]. 中国内部审计 2015(12)
    • [29].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 金融经济 2012(18)
    • [30].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J]. 中国资产评估 2016(06)

    标签:;  ;  ;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