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资源诅咒”问题研究

“中国式资源诅咒”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长期存在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然而经济发展却大大落后于东部。这个现象非常符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基于实证分析的“资源诅咒”假说。本文首先应用“资源诅咒”理论假说,通过1991—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检验与分析,发现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之后本文在计量模型中逐个加入了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对外开放度、科技创新等控制变量,发现这种资源开发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依然存在,研究结果支持了先前关于中国省际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假设。关于“资源诅咒”现象产生的原因国内外研究很多,本文认为中国省际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特殊的资源产权制度,研究中国省际的“资源诅咒”现象必须从资源产权这个逻辑原点开始,这也是中国省际“资源诅咒”区别于其他国家地区同类现象的重要特点,而这恰恰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空白。由此本文提出了“中国式资源诅咒”的理论假说,认为中国资源产权国有,加之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大量收缩至上游资源型产业,是造成中国省际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重要原因。为了证明此假说,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有关资源产权的法律文献,明确了我国资源产权的发展脉络与现状。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我国资源产权改革迈开了一大步,从“转让使用权”阶段发展到产权“可交易”阶段,但是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性质并未改变。在资源税费改革方面,我国的资源依然存在着税基小、税率低、征税管理不规范和税费不平衡等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国并未要求资源企业上缴“资源租”,这导致大量的资源收益实际上留存于资源国企。之后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中国资源型国企大多存在于垄断行业的现实,构建了一个国家、资源企业、企业员工的三方博弈模型,说明了在国家缺乏有力监控的情况下,这些大量留存于企业的资源收益并不能有效支持西部的经济增长。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型国企将产业链延伸的资金更多的投资于更靠近消费市场的东部,资源型国企内部存在严重的X—非效率,同时资源型国企也无法给西部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最后本文结合先前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源诅咒”的验证研究
  • 1.2.2 “资源诅咒”的非制度性解释
  • 1.2.3 “资源诅咒”的制度性解释
  • 1.2.4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X-非效率”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2 中国省际“资源诅咒”的分析及验证
  • 2.1 初步的统计分析
  • 2.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2.3 中国省际“资源诅咒”现象的实证检验
  • 3 “中国式资源诅咒”与相关法律文献梳理
  • 3.1 “中国式资源诅咒”假说的提出
  • 3.2 资源法律体系的梳理
  • 3.3 中国的资源产权及其改革历程
  • 3.4 中国的资源税费改革与现状
  • 4 从企业组织角度解释“中国式资源诅咒”
  • 4.1 中国资源产业现状
  • 4.1.1 资源及资源产业概述
  • 4.1.2 中国资源产业特征及竞争现状
  • 4.2 现行资源制度下大量资源收益留存国企
  • 4.2.1 国有企业利税租制度的变迁
  • 4.2.2 大量资源收益留存国企
  • 4.3 面向东部的产业链延伸与国企X-非效率
  • 4.3.1 博弈模型条件描述
  • 4.3.2 博弈模型及纳什均衡的求解
  • 4.3.3 三方博弈均衡解的意义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 5.2.2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制度建设
  • 5.2.3 有效界定资源产权,控制寻租行为的发生
  • 5.2.4 改革现行资源税,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明晰科技资源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0)
    • [2].推进我国农村资源产权市场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11)
    • [3].水资源产权与农民贫困问题相关研究现状简要综述[J]. 时代金融 2017(11)
    • [4].环境权与环境资源产权的比较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9)
    • [5].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资源产权约束与区域环境质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2)
    • [6].论环境资源产权[J]. 生态经济 2009(04)
    • [7].中国气象信息资源产权政策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7(03)
    • [8].国有科技资源产权结构分析及制度构建探讨[J]. 中国科技论坛 2010(01)
    • [9].国际海洋资源产权问题探讨——以北极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0].水资源产权重构的逻辑思路与实施对策[J]. 农村经济 2009(08)
    • [11].环境资源产权制度评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9)
    • [12].试析文化资源产权的本土化表达及意义——以黄姚古镇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 2011(02)
    • [13].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公平与效率的矛盾[J]. 生产力研究 2008(01)
    • [14].关于中国海洋资源产权界定的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7)
    • [15].环境资源产权对环境会计主体的影响分析[J]. 商业经济 2008(02)
    • [1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水资源产权优化配置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J]. 现代商业 2011(24)
    • [17].中国民族旅游资源产权的关联形态[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8].环境资源产权有效性的制度分析[J]. 商业研究 2013(11)
    • [19].提高城市水价社会效应:基于水资源产权的经济分析[J]. 商业研究 2010(11)
    • [20].市场交易:资源产权改革的出路[J]. 财经问题研究 2009(02)
    • [21].资源产权与制度变迁理论探析——TP模型与ICF曲线[J]. 科技广场 2012(02)
    • [22].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J]. 知识经济 2016(06)
    • [23].矿区环境治理与资源产权间关系的研究[J]. 天津科技 2013(02)
    • [24].科技资源产权及其产权界定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09(06)
    • [25].资源产权与资源价格浅议[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04)
    • [26].生态文明视域下景区旅游资源产权的界定[J]. 行政与法 2016(06)
    • [27].不同产权安排下的资源定价文献综述[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12)
    • [28].公共资源产权与税改[J]. 发展 2014(04)
    • [29].公共管理的视域下高校体育资源产权“公地悲剧”的现状与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 [30].非遗资源产权确认与交易的立法保护[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4)

    标签:;  ;  ;  ;  ;  

    “中国式资源诅咒”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