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防治与保健

糖尿病的防治与保健

马学平(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门诊部河南郑州450004)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179-02

我国糖尿病流行形势异常严峻???

1.1进入21世纪以来,糖尿病以迅猛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负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生活水平改善和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肥胖人群的增加,糖尿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自1980年我国开展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至今,糖尿病患病率已由当时的不足1%增加到目前的10%左右,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高达15.5%,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320余万糖尿病患者,其中5.6%为1型糖尿病,93.7%为2型糖尿病,其它类型占0.7%。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糖尿病病人基本都是2型。通过对多家单位近年来干部健康查体结果的调查,糖尿病发病率(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均处于较高水平。

面对严峻的形势,大力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糖尿病预防和治疗,通过早发现、早筛查和早诊断,有效地实施干预,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危害应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1.2年龄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糖尿病患病率更加明显,可能与肥胖、高甘油三酯有关。研究发现,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收缩压每升高10mmHg,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中心型肥胖或以前肥胖者糖尿病风险增加1倍;甘油三酯每升高50毫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3倍。

1.3亚洲人更易患此病相对于欧美人来说,因为其长期以狩猎为生,体形偏胖,胰岛分泌功能较好,即使体重增加,达到肥胖的程度,也可能仅是糖耐量异常;而长期以农耕为生的亚洲人,胰岛分泌功能较差,偏胖一点就可能成为糖尿病,因此,对于亚洲人而言,控制体重就更为重要。

1.4糖尿病发病率与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早在上世纪就有调查显示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地区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足2%;在人均收入达到3000-7000元的城市或富裕农村,糖尿病患病率则达到4.27%。第一个患病峰值对应人均收入为1000元左右,另一峰值为发病最高峰,对应人均收入为6000元左右。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快速上升的同时,全民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

2.1?糖尿病的预防,主要是预防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各种危险因素对于个体患者存在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两种危险因素。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家族史、年龄、性别、妊娠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缺乏运动、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饮食因素、严重创伤和感染等。1型糖尿病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故我们目前预防的重点应是针对2型糖尿病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干预对象不仅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范围还应扩展至全体人群(零级预防)。

2.2遏制糖尿病流行,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血压异常、糖尿病家族史等)必须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再者,就目前研究的结果,任何干预措施都不能长期甚至终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干预一旦停止,糖尿病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我们的干预就应是长期的或终生的,这也要求我们的干预措施要更经济、简单、副作用小,依从性高,以利于有效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2.3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几个要点一是自我监测饮食和运动;二是确立目标,如明确减轻体重的目标,以便更有效地强化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三是强化认识,自我暗示,增强信心;四是环境支持和激励。研究结果显示,达到体重减轻>5%、膳食总脂肪<30%、膳食饱和脂肪含量<10%、膳食纤维含量>15克/1000千卡以及运动>4小时/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分别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66%、53%、54%、71%和62%。在糖尿病病程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均可实施预防措施,比如教育大众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35%-60%的发病;教育糖尿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二级预防),可减少40%-50%的失明、30%的慢性肾衰、50%的心脑血管病和60%的截肢等严重并发症。积极运动者较不积极运动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50%以上。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成为人人所追求的目标。

3科学的营养处方是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

3.1科学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共同前提。没有合理的饮食就不可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原则是控制、营养、合理。

3.2要控制总能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理想体重可以应用“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计算获得。标准体重±10%即为理想体重;超过20%视为肥胖;低于20%为消瘦。也可以应用体重指数(公斤体重除以身高米平方)为指标评价胖瘦,>24为超重,>28为肥胖,<18.5为消瘦。每日能量应结合患者的体形(肥胖、消瘦或者理想)、体力活动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一般男性的需要量高于女性,年幼者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高于年长者,劳动强度大者高于劳动强度弱者。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要尽可能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减少或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总脂肪占饮食总能量的25%以下,每日烹调用油最好低于25克。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使其不超过总脂肪量的10%。食物中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入量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

3.3要平衡营养,膳食应多样化每日应均匀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豆类以及油脂类食品,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蛋白质的量按每公斤体重0.8-1.0克为宜或日总量为50-70克,过于消瘦者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至少占总蛋白质的1/2。要保证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克,供给方式以进食天然食物为佳。合理充足的无机盐、维生素,但钠盐要限制,每日食盐3-5克。

3.4餐次安排和食量调配要合理三餐食谱内容搭配合理不仅有利于减缓糖的吸收,也符合营养配餐的要求。为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保证三餐。按早、午、晚餐各1/3的能量,或早餐1/5及午、晚餐各2/5的主食量分配。在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要求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或容易出现低血糖者要求在三次正餐之间配合2-3次分餐,晚睡前半小时加餐更加重要。以城市一般职员为例,他们的营养处方可参照下式制定:体重消瘦、理想和肥胖者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要的能量(千卡)分别是35、30、25。算出自己每日所需总能量后再根据“食品交换份”就可大致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主要食物了。如果是离退休老同志则分别再减5千卡。粗略地算,在一天所需的食物中,主食应占总能量的50%,蛋白质、脂肪各占20-25%,其余占5-10%。

3.5“食品交换份”是营养学上的一个概念即凡能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即为一个“食品交换份”,也就是说每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所含的热量都是90千卡,但其重量可以不同。例如1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相当于米面25克、或绿叶蔬菜500克、或水果200克、或牛奶125毫升、或瘦肉50克、或鸡蛋50克、或食用油10克等。同类食品可以互换:50克大米可以和50克面粉互换;35克饼干可以和35克燕麦片互换。不同类食品当营养素结构相似时,也可以互换:25克燕麦片、200克橘子、25克面粉、500克西瓜都应是等值的。在不增加全天总能量的条件下,血糖控制稳定时,患者每天吃一个水果,减少25克主食也是可以的。但应注意,一天内凡是吃进的食物(包括一些零食)都要计算在总能量之内,这也是合理营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患者可以根据以上比例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

4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核心

4.1糖尿病的治疗应该综合分析药物安全性、降糖作用强度、低血糖风险、预期患者依从性,以及总治疗费用(不仅是药物费用)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药物的优先级别。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基线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既往接受的治疗,从而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4.2对于HbA1C≤7.5%的患者,单药治疗即可将HbA1C降至≤6.5%。目前公认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对于HbA1c为7.6%-9%的患者,可能需要二联治疗,需要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增加一种药物。对于HbA1C>9%的患者,二联治疗已经很难实现血糖达标,应考虑三联治疗。如果确定需要联合用药,则应尽可能选择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而不是盲目地加量或频繁地换药。如果三联治疗失败,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可能已接近衰竭,就需要接受胰岛素的治疗了。

4.3二甲双胍不仅降糖效果良好,而且对于肥胖和血脂紊乱都有良好作用。另外,它可以和所有的降糖药物联用。因此可以认为,无论患者的HbA1C位于何种水平,二甲双胍都是单用或联用的首选药物。至于胰岛素的应用则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细胞功能情况由医生决定。

4.4专家强调,成人2型糖尿病常用的监测指标(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制定应统筹考虑安全性、可行性、科学性,不主张笼统地推荐统一的标准而宜采取“量体裁衣血糖管理”的模式,制定个体化的降糖策略,避免因机械地“达标”而增加患者低血糖和死亡风险。

标签:;  ;  ;  

糖尿病的防治与保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